孔子还乡祠

时间:2021-10-25 14:50:25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孔子还乡祠

孔子还乡祠

孔子还乡祠(孔子还乡祠)

孔子还乡祠位于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孔子祖先为春秋宋国人(其祖居地为今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孔子的祖坟仍在此地)。公元前 680 年,宋国发生内乱,孔子曾祖孔防叔为避乱而奔鲁。孔子成人以后知晓夏邑王公楼村为自己的祖籍,时常回祖籍祭祖省亲。孔子还乡祠始建于唐初,其形制仿文庙,坐北朝南,有一壁、一坛、两殿、四门及碑林等。宋真宗时,孔子四十五代孙孔良辅、孔彦辅由曲阜到此定居,对孔子还乡祠修复扩建。金代,又立杏坛碑于大成殿之前。清道光元年,增建崇圣祠。

孔子还乡祠

目录 简介 人文历史 旅游信息 简介

孔子祖先为春秋宋国人(其祖居地为今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孔子的祖坟仍在此地)。公元前 680 年,宋国发生内乱,孔子曾祖孔防叔为避乱而奔鲁。孔子成人以后知晓夏邑王公楼村为自己的祖籍,时常回祖籍祭祖省亲。孔子还乡祠始建于唐初,其形制仿文庙,坐北朝南,有一壁、一坛、两殿、四门及碑林等。宋真宗时,孔子四十五代孙孔良辅、孔彦辅由曲阜到此定居,对孔子还乡祠修复扩建。金代,又立杏坛碑于大成殿之前。清道光元年,增建崇圣祠。

人文历史

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弟子三千多人,得意弟子七十二人,在政治上极不得意。死后,弟子们整理了他一生的教诲,名为论语。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侯,“五世亲尽,别为公侯”,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讲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先至卫国 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旅游信息

商丘夏邑县城北7公里,有一处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这便是被称为“全人类永恒的导师、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还乡祠。 据古书记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今商丘)人。后因宋国内乱,逃亡鲁国,遂成为鲁人。孔子先祖多人均葬于栗,因此,孔子常常到栗祭祖扫墓。根据《礼经》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年轻时曾多次回故里宋国考察殷礼。58岁又来到宋国。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乡,于是建还乡祠。 现全国各地都兴建了孔庙,惟此处还乡祠因与孔子渊源深厚,所以规模更大、建筑更加雄伟。全祠占地50亩,有围墙、四门,南门处有一影壁墙,院中一坛,前后有两个大殿,内设孔子像及七十二贤像和孔子的先祖、历代儒学名家的牌位。东西两侧有厢房,院内还有碑林碑刻。1988年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先生还捐赠了3米高的巨型孔子铜像一座。 整个祠堂建筑完全按照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格局和形制,而且只有孔庙可以使用像皇宫一样的黄色琉璃瓦顶。所以来到孔子还乡祠,如同进入宫殿,使人感到肃静威严。占地100余亩,史上为著名的文化胜迹,现存大殿等建筑。 交通:夏邑县刘店集乡王公楼村。105路公交可至。

【孔子还乡祠】相关文章:

庙祠(廟祠)06-22

祠灶(祠竈)05-26

仙人祠,仙人祠韦应物,仙人祠的意思,仙人祠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木兰祠,木兰祠乾隆,木兰祠的意思,木兰祠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圣女祠,圣女祠李商隐,圣女祠的意思,圣女祠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圣女祠,圣女祠李商隐,圣女祠的意思,圣女祠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岳祠,岳祠高明,岳祠的意思,岳祠赏析 -诗词大全01-01

衣锦还乡造句01-18

郁达夫:还乡后记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