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

时间:2021-10-25 14:45:41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罗布麻

罗布麻

罗布麻(罗布麻)

罗布麻(学名:A. venetum L.),别称红麻、茶叶花、红柳子等,直立半灌木,高1.5-3米,一般高约2米,最高可达4米,具乳汁;枝条对生或互生,圆筒形,光滑无毛,紫红色或淡红色。叶对生,仅在分枝处为近对生,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卵圆状长圆形;罗布麻因罗布泊而得名,生长于河岸、山沟、山坡的砂质地,在中国淮河、秦岭、昆仑山以北各省(自治区)都有罗布麻分布,有清火,降压,强心,利尿。治心脏病等作用。

目录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生长习性 栽培技术 收缩展开 形态特征

直立半灌木,高1.5-3米,一般高约2米,最高可达4米,具乳汁;枝条对生或互生,圆筒形,光滑无毛,紫红色或淡红色。叶对生,仅在分枝处为近对生,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卵圆状长圆形,长1-5厘米,宽0.5-1.5厘米(最大的达8×2.2厘米),顶端急尖至钝,具短尖头,基部急尖至钝,叶缘具细牙齿,两面无毛;叶脉纤细,在叶背微凸或扁平,在叶面不明显,侧脉每边10-15条,在叶缘前网结;叶柄长3-6毫米;叶柄间具腺体,老时脱落。圆锥状聚伞花序一至多歧,通常顶生,有时腋生,花梗长约4毫米,被短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长约4毫米,宽约1毫米;小苞片长1-5毫米,宽0.5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两面被短柔毛,边缘膜质,长约1.5毫米,宽约0.6毫米;花冠圆筒状钟形,紫红色或粉红色,两面密被颗粒状突起,花冠筒长6-8毫米,直径2-3毫米,花冠裂片基部向右覆盖,裂片卵圆状长圆形,稀宽三角形,顶端钝或浑圆,与花冠筒几乎等长,长3-4毫米,宽1.5-2.5毫米,每裂片内外均具3条明显紫红色的脉纹;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与副花冠裂片互生,长2-3毫米;花药箭头状,顶端渐尖,隐藏在花喉内,背部隆起,腹部粘生在柱头基部,基部具耳,耳通常平行,有时紧接或辏合,花丝短,密被白茸毛;雌蕊长2-2.5毫米,花柱短,上部膨大,下部缩小,柱头基部盘状,顶端钝,2裂;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所组成,被白色茸毛,每心皮有胚珠多数,着生在子房的腹缝线侧膜胎座上;花盘环状,肉质,顶端不规则5裂,基部合生,环绕子房,着生在花托上。蓇葖2,平行或叉生,下垂,箸状圆筒形,长8-20厘米,直径2-3毫米,顶端渐尖,基部钝,外果皮棕色,无毛,有纸纵纹;种子多数,卵圆状长圆形,黄褐色,长2-3毫米,直径0.5-0.7毫米,顶端有一簇白色绢质的种毛;种毛长1.5-2.5厘米;子叶长卵圆形,与胚根近等长,长约1.3毫米:胚根在上。花期4-9月(盛开期6-7月),果期7-12月(成熟期9-10月)。

地理分布

生长于河岸、山沟、山坡的砂质地。分布辽宁、吉林、内蒙古、甘肃、新疆、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及安徽北部等地。广布于欧洲及亚洲温带地区。

生长习性

主要野生在盐碱荒地和沙漠边缘及河流两岸、冲积平原、河泊周围及戈壁荒滩上。现已有引种栽培驯化。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因地制宜选择以下3种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选地整地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应以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透气性沙质壤土为宜。地势低洼、易涝、易干旱的黏质和石灰质地块不宜栽种。整地前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厩肥1000~2000kg,全面深耕,深30~40cm,耙细、整平,做成畦床,按8m×1.2m作畦,畦高8~18cm、宽30~40cm,两畦之间留作业道40cm左右,并在两畦之间增设隔离带,以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 因种子细小,直接播种不易出苗,应先处理种子。处理方法:将种子装入布袋,用清水浸泡24小时,期间换水1~2次,届时取出摊开,厚度1~2cm,放在15℃的地方,盖上潮湿的遮盖物(如麻袋、布袋等),当有5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种时先将种子拌入1:10的清洁细沙,在畦上开沟条播,行距30cm,沟深0.5~1cm,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之后覆土0.5cm,稍镇压后浇水,再覆盖草帘或稻草等保湿。待小苗欲出土时在傍晚或多云的天气撤下覆盖物,培育1年即可移栽。 根茎繁殖 选取2年生以上的根茎,切成10~15cm长的小段,按株距30cm、行距25cm开穴,穴深10~15cm,穴口宽15cm,每穴平栽2~3个根段,覆土10cm,浇水。华北地区3月中旬、东北地区4月中旬栽培,30天左右陆续出苗。 分株繁殖 在植株枯萎后或在春季萌动前,将根茎及根从株丛中挖出进行移栽。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当苗高5~6cm时应及时清除杂草,并适当松土,每年除草松土3~4次,并根据土壤的含水量适时进行灌溉,以促进苗木的`生长。 追肥,当苗高10cm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氮肥3~5kg;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施磷肥10kg、钾肥5kg,然后浇水。7月下旬停止施肥。 间苗定苗,当苗高5cm以上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去弱苗、过密苗或病苗,同时移苗补苗,株距5~8cm。 留种,选择健壮的无病害的植株留做种子。当果实从绿色变为黄色即将开裂时收割,稍加晾晒待果实完全裂开时脱粒,再晾晒2~3天,除净杂质,装入布袋,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

病虫防治

罗布麻在生长期间很少发生病害。病害主要是斑枯病。在生长期间如果发现斑枯病,应立即用50%退菌特600~800倍液预防,如需再次施药,应间隔7~10天。要及时清除病株,并在收获时做好清园工作,集中销毁病株,以减少传染源。

采收加工

用种子繁殖的第一年只能在8月采收一次,以后每年6月和9月各采收一次。第一次采收时,在初花期前,距根部15~20cm割下。第二次从近地处割下全株。割下来的枝条趁鲜摘下片叶,炒制。阴干、晒干后打下叶片,以叶片完整、色绿为佳;鲜枝条可以切成1~2cm的短段,晒干或阴干。将干燥的叶、短段装入布袋,放于通风干燥处保存待售。

【罗布麻】相关文章:

罗布麻的过去与罗布红麻的将来08-16

罗布麻栽培技术初探07-19

罗布麻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05-02

罗布麻降压茶副作用有哪些01-18

HPLC法测定罗布麻降压片中懈皮素的含量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