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史前文化

时间:2021-10-26 17:27:05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黄河史前文化

黄河史前文化

黄河史前文化(黄河史前文化)

黄河史前文化为在黄河中、下游繁荣的古代文明。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经龙山文化、发展为夏、商、周的青铜器文化。

目录 简介 概述 简介

黄河流域是中国史前文化彩色陶器的故乡,在其长达三四千年的彩陶工艺史中,先后形成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三个彩陶发展中心。半坡类型的彩陶显示出中国彩陶的本土性传统;在以花办状花纹为特点的大汶口彩陶工艺的影响下形成了分布极广的带有东方色彩的庙底沟类型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虽有许多庙底沟彩陶的因素,但它并非甘青地区仰韶人的发明,很可能是一批无陶的原始居民进入黄河上游谷地后的继承和创新。

概述

裴李岗文化(公元前7000年~前5000年?)代表遗迹是河南省新郑县的裴李岗,生活在圆形/方形的竖穴式住居里,进行粟作等的旱田农业,以光亮的红褐色陶器和磨制石器等为特色。 裴李岗文化(公元前7000年~前5000年?),是新石器时期中国黄河流域一带的一个中原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根据考古学家对于在1977年首次挖掘的文明的鉴证,当地文化平均开始于公元前5千年,最早的甚至远至公元前8千年。 从考古挖掘的出土文明来看,当地人已经懂得畜牧和耕种。它们会在田里种植小米,又会在家里养猪。而当地文明亦是现时中国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 老官台文化 (公元前6000年~前5000年?) 代表遗迹是陕西省华县的老官台,生活在圆形的竖穴式住居里,进行粟作等的旱田农业,以暗红色的夹砂陶为特色。 老官台文化是目前陕西省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于约公元前6,000年至3,000年。这时的先民们已经种植粟类作物,并饲养猪、狗等家畜,过着定居的聚落生活。当时的生产工具以磨制为主,但仍然有不少打制石器和细石器。制陶工艺比较原始,火候低、器类少,彩陶尚处于萌芽阶段。 老官台文化的发现,对于追溯仰韶文化的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北辛文化 (公元前6000年~前5000年?) 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在山东省滕县北辛,特色是黄褐色的陶器。 磁山文化 (公元前6000年~前5000年?) 代表遗迹是河北省武安县的磁山,生活在圆形/楕圆形的竖穴式住居里,进行粟作等的旱田农业,以红褐色的夹砂陶为特色。 仰韶文化 (公元前4800年~前2500年?) 仰韶文化是1921年在河南省仰韶村发现的以彩陶(在红底上描绘出彩色的陶器)为特色的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的仰韶村遗址。 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周围有一条围沟,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房屋的墙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里面的,也有用木头做骨架的。墙的外部多被裹草后点燃烧过,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 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之外还有骨器。除农耕外仰韶文化的人显然还进行渔猎。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制的`鱼钩、鱼叉、箭头等。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开始出现轮制的。一些陶器上留有布和编织物印下来的纹路,由此可见仰韶文化有编织和织布的手工业。在发掘的动物骨头中除猎取的野生动物外还有大量狗和猪的骨格,羊比较少。 对仰韶文化墓地的发掘为对它的认识带来了许多贡献。墓地的随葬品和下葬的方式为当时的生活方式、信仰、生活条件带来了许多启发。 对于仰韶文化的内部分类、时间上的分类以及各个遗址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术界还有争论。对仰韶文化的社会结构也还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者今天认为它主要是一个父系社会,早期的母系社会的论点现在只有比较少的人支持了。仰韶文化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早期有仰韶文化来自西方的论点。1960年左右在陕西的考古发掘对这个论点提出疑义。一般认为陕西地区的仰韶文化是继老官台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按时代顺序可以分为半坡类型、庙底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龙山文化被看做它的继承文化。 前期 (公元前4800年左右)以红陶为主流,代表遗址为陜西西安市半坡,被称为仰韶半坡类型文化,该文化处于母系社会,农村已有阶级分化现象,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现了使用滑轮的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 后期 (公元前3500年之后)又分为半坡后期类型、西王村类型、大司空类型和秦王塞类型等四种文化,这个时期出现了贫富差距,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也有所发展。 后冈文化(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代表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后冈,该文化继承了北辛文化并有了新的发展。 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400年]]?) 1959年于山东省宁阳县堡头村发现了一处遗址,随后在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也有发现,这几处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 前期以红陶为主流,后期黑陶、灰陶成为了主流,后期制作的卵壳黑陶的高柄杯精巧美丽,被山东龙山文化继承。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典型。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苏淮北一带,安徽和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 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 (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 龙山文化,是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的以黑陶和灰陶为特色的古代文化,后期也开始铸造铜器。 龙山文化又分为中原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晋西南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 中原龙山文化继承了仰韶后期文化,以灰陶为主流,通过灼烧骨头观察裂纹来进行占卜很有可能也是这个时期开始的。 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大汶口文化,以黑陶为主流。 龙山文化最早因山东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被人们发现。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存在于公元前2,900年至2,100年。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在龙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黑陶制品了。黑陶源自于人们的生活用器,而后由于质地易碎,逐渐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为艺术品供人们欣赏。 龙山文化的蛋壳高柄杯,1976年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出土 二里头文化 (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 1959年二里头文化被人发现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半径大约为2000米,中心部位有两个宫殿遗址,学者们认为该遗址的居民继承了晋西南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并且具有铸造青铜的技术。 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以河南的二里头遗址而得名。时间为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地域范围为河南中、西部的郑州附近和伊河、洛河、颍河、汝河等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河下游一带。 1952年,河南登封的玉村遗址被发现,这是最早发掘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当时并未对此类型的文化进行命名。该文化因1956年发掘郑州洛达庙遗址而曾一度被命名为“洛达庙类型”。1959年起发掘二里头遗址以后,由于其更具典型性,因此这种类型的遗存便被更名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已经发现近百处遗址,有洛阳东干沟、矬李、东马沟,陕县七里铺,临汝煤山、郑州洛达庙等。

【黄河史前文化】相关文章:

史前探秘05-25

史前时期酒具06-17

江南地区史前文化海路输日蠡测07-04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11-04

《史前怪兽》读后感02-14

黄河三角洲文化与文化研究刍议07-03

名列榜首的史前巨型动物08-02

郑州-洛阳地区史前连续文化聚落的 K-means聚类挖掘研究11-23

大揭秘:史前动物你知道多少?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