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

时间:2021-10-27 10:58:00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

红松是东北的珍贵树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是东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1958年,黑龙江省在红松林最集中的小兴安岭南坡,建立了丰林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8400公顷。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

目录 简介 红松介绍 针阔混交林介绍 相关的动植物 收缩展开 简介

丰林保护区地形平缓,海拔280-683米,为坡状的低山丘陵地 和宽广谷地,丰林河及汤旺河的支流贯穿全区。在寒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生长着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区内有高等植物568种。红松是我国东北的乡土树种,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为其分布中心,丰林保护区的红松无论在林木株数和蓄积量上,都占80%以上。红松以其优良材质和多种用途而著称于世。红松树高可达30-40米,材质松软,易于加工,不易开裂,是建筑的优良用材。树士富含松脂,种子含油率达70%以上,区内除红松林分布外,还生长着多种针阔叶林,如鱼鳞松、兴安落叶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暴马丁香等。林下的山葡萄、五味子等草本植物增添了森林的特色。每当初春,山花烂漫,百鸟齐鸣;时至盛夏,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深秋来临,五花山色,风光绮丽;秋去冬严禁,则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湿润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保护区不仅完整地保存了珍贵的红松资源,同时也成为一座天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为生物工作者研究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的生态、群落的变化、发展和演替规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位列其中。

红松介绍

红松是著名的珍贵经济树木,它的树干粗壮,大的两个人手拉手都抱不过来。树高入云,挺拔顺直,是天然的栋梁之材。红松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通达,形色美观又不容易变形,并且耐腐朽力强,所以是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的上等木料。即使是红松的枝桠、树皮、树根也可用来制造纸浆和纤维板。从松根、松叶、松脂中还能撮松节油、松针油、松香等工业原料。 红松是名贵而又稀有的树种,在我国只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国外也只分布在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部分区域。近此年来,人造的红松林也在山区、半山区和林场培育成材了。并且作为绿化树种,它已从偏僻的山川,走进了喧嚣的城镇街市了。

针阔混交林介绍

针阔混交林景观带在海拔1000米以下。植被是生长在由玄武岩构成的平缓台地上,为我国山地植物水平分布的代表型。山地棕色森林土是本带的主要土类,在排水不良的谷地和封闭沼泽地上发育着沼泽土。红松针阔混交类型是本带的主要代表类型,在水湿地上生长有成片的黄花落叶松,北侧局部地块生长有长白松片林。长白松树干笔直,树皮赤黄,树冠短小,树姿雄美,又名美人松。 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比例在本带随海拔高低而有规律地变化。针叶树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阔叶树随海拔增高而减少。由于该带地形平缓,气候温和、湿润,林下发育着较好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因此,植物种类极为丰富,藤本植物十分繁茂,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森林茂密,树干高大。由于植物种类繁多,生长繁茂,野生动物的食料比较丰富,带内动物种类较多,长白山的'二百多种脊椎动物,绝大多数栖息;在本带中。

相关的动植物

长白山的原始针阔混交林,群落外貌常雄伟壮丽,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结构杂。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三层。 针阔混交林的代表植物种,针叶树占势的以红松为代表性植物,树高常达30—40米,位居第一层。红松为半阴性树,幼需要在避光的条件下发育,其树干笔直大,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是长白山珍树木之一。第一层的针叶树除红松外,有长白落叶松、红皮臭、鱼鳞松,以及为数不多的紫杉等。阔叶树有:春榆、蒙古栎、水曲柳、胡桃楸、山杨、白桦、大青杨等。 在混交林内的灌木种类也相当的丰富,具有代表性的灌木有毛榛、五加及刺五加、卫矛、忍冬、接骨木、悬钩子、刺玫、蔷薇等。 在混交林下的草本植物更为繁多,往往形成小片纯群,高者可达一米以上,低者仅在10厘米左右。常见的有山茄子、棉马、木贼、蕨、掌叶铁线蕨、阴地苔等。在混交林中的藤本植物非常发达,主要的有山葡萄、狗枣子、软枣子、木通、五味子等。它们常常紧密的缠绕在乔木和灌木之间,使人们穿越非常困难,颇有亚热带森林的景象。 在本带的兽类有东北虎、黑熊、黄鼬、水獭、梅花鹿、马鹿、野猪等,鸟类有鸳鸯、白腹兰翁鸟、大杜鹃、三宝鸟等,爬虫类有腹蛇、松花蛇和草蜥等,两栖类最主要的是哈士蟆(林蛙、田鸡),鱼类主要是细鳞鱼、青鳞子等山区冷水鱼类。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相关文章:

伊春红松阔叶混交林 -资料01-01

择伐干扰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竞争强度变化08-0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通量与温度的关系07-26

受干扰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分结构组成特征及健康距离评估07-04

浅谈恢复和发展阔叶红松林的技术途径10-03

红松与色赤杨混交林改土效果显著10-21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地表温室气体排放的日变化07-04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地表CH4通量07-08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地表CH4通量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