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演讲稿

时间:2023-06-14 18:25:11 演讲稿 我要投稿

端午节演讲稿精选15篇

  演讲稿的写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在现实社会中,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精选15篇

端午节演讲稿1

敬重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一样,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挨次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很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白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逐挽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把戏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x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国外。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肯定要好好学习,每天向上。感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粽叶飘香话端午

  6月13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是要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3

  同学们,大家好!

  不知道同学们有哪些能列举出我国的传统节日的?

  也许,你们早已经习惯了圣诞节的狂欢,习惯了在“父亲节”送给爸爸小礼物,习惯了在“母亲节”向妈妈表达感激之情。其实,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

  6月23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端阳,午日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龙日等。民间纪念端午节的习俗很丰富,较普遍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还有悬钟道像以驱邪,挂艾草以避邪驱瘴,佩香包驱瘟等。每一项端午习俗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出自当代诗人文秀笔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节与屈原的渊源。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文化标签。然而今天,当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时,人们也多多少少冷落了传统节日,丢失了对文化传统的记忆。

  同学们,再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了。你们想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个绵延两千年的传统节日呢让我们从今年端午节开始,重新拾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传统节日习俗,让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4

  同学们,再过三天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我国法定节日,全体公民放假一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的习俗。

  首先,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

  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端午节还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争当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端午节演讲稿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一、端午节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

  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二、端午节是卫生节

  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三、端午节是体育节

  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四、端午节是美食节

  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今年的端午节,你打算好了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谢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6

各位同学好:

  我是来自高x班的xx。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忆端午浓情飘香,承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龙舟节等。其最初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祭龙。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之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后又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也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也是南北方文化杂糅的产物。

  陆游诗[乙卯重五诗]有云: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其中写到了端午之两大习俗——食粽以及挂艾叶菖蒲。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呈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明清,粽子又有了其他的寓意,比如在秀才参加科举考试前,家中都会为其打算“笔粽”,模样细而长形似毛笔,又谐音“必中”也讨了个口彩。

  艾,又名艾蒿,其茎叶散发出的'神奇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同时也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挂艾叶菖蒲是将艾叶于端午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法鬼之神效。期望全家能够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年。

  而如今,纪念端午文化的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是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儿女对于传统文化的崇敬。粽子的取材变得多样,也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花样,但是不变的是对于屈原的纪念。在医学技术发达的当下,也许不再需要艾叶菖蒲来为家中净化空气,吸烟滞尘,但此举依旧承载着人们对家里人平安无病的期许。赛龙舟在现如今显然不可能是为了驱散鱼群,保护屈原的身体,龙舟的样式也有所改变,但不变的是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传统节日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我们而言,要由外而内的汲取端午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诗歌是文化最好的载体,诵一曲[离骚]重拾一段不该忘却的文化记忆,塑造属于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责任在每一中华儿女。

  谢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纪念传统节日 传承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故事。屈原的国家楚国被入侵,屈原跳进河里死了。屈原死后,楚国人民划着龙舟,把粽子和鸡蛋扔进河里,不让鱼吃屈原的身体。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端午节的习俗是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传统习俗。粽子皮是由叶子做成的,里面有很多种馅料。吃粽子的习俗已经广为流传。

  同学们,我想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吃过哪些粽子馅?你做过粽子吗?知道粽子怎么包吗?是的,最常见的是用糯米或枣子来做粽子。我记得,在幼儿园,端午节前举行过一次一包粽子,当时我和奶奶都参加了。每逢端午节,社区还会组织各民族居民一起包粽子。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习俗。每年电视上都有龙舟比赛。

  我从我母亲那里听说在她的家乡有很多活动来纪念端午节。例如,清晨用艾叶、艾草、冬瓜插在门上洗手洗脸,用草药做一些香包,给小孩子戴五彩线,煮鸡蛋,包粽子等。喜气洋洋的。总之,这个节日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大的民间节日。

  在端午节之前是中国的儿童节日,每年人们将五颜六色的'线团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个雨天,人们会把球扔球到下雨的地方,传说每年将人带来好运。

  我国历来重视传统节日。近年来,端午节作为法定节日,全国人民庆祝的传统节日。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有很多人忽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喜欢外国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这是不能提倡的,我们是中国人,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每过一次传统节日,身心都受到洗礼,我们应该自豪自己是中国人!

  同学们,屈原的故事离我们很久远,但他的爱国情怀却离我们很近。热爱伟大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家园,我们需要每一代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要努力学习,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端午节演讲稿8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传统节日端午节》。

  再过几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端午节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入汨罗江之后。人们自发的把装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现在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端午节是讲究卫生的节日。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渐增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我们江南地区也将进入闷热、多雨、潮湿的梅雨季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人们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赶蚊子苍蝇、虫子蚂蚁、净化空气,后来又加上了石榴花、大蒜和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端”。

  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要喝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这一天人们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赛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它不仅要有体力、耐力,而且还要团结协作、机智灵活,更要熟悉水性。这些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绝非一日之功。端午龙舟竞赛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赛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端午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粽子。古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上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筒粽”等等。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粽子;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浙江嘉兴粽子最为有名。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现在,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也正在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内心力一次加强和洗礼。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底的红火起来。

  还有,等我们过完端午节,整个学期也临近尾声。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复习,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端午节演讲稿9

同学们,教师:

  大家好!我是小李。立刻我们迎来的就是端午节,听到这个节日大家应当都很熟识吧。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归纳起来,也许有几点吧:

  1、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诗人,他在这天投汩罗江殉国。

  2、迎接伍子胥,当时人们把伍子胥视为河神。

  3、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她只有十四岁,每日每夜沿江痛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亲的尸体。

  4、迎涛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后来人们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都是用艾叶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乐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种许多,有蛋黄粽,有肉粽,还有蜜枣粽等。我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划龙舟是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龙舟不是一个人在划,而是十几个人一起划,有一个人在前面击鼓。龙舟的样子更是美轮美奂,特别精巧,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们都是精雕细琢。我们还会看到街上的妇女都带着艾虎,人们认为艾虎可以驱邪,小孩子们还会戴着香囊,可以驱避毒虫。

  今日就讲到这里了,端午节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绍喽!

  感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10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农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23日。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最后头汨罗江自尽。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最后祝同学们期末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

端午节演讲稿11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今天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纪念屈原,庆祝端午节。

  众所周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端午节也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吴楚”的意思一样。叫‘端午’就像叫‘吴楚’。《端午》中“五”字与“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顺序,五月是“正午”的月份。还有,因为中午是‘陈阳’,端午也叫‘端阳’。5月5日,月,日都是五天,所以我们称五天,也称中午。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夏季节、玉兰节、女儿节、中秋节、图拉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有这么多别称,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习俗起源的分歧。事实完全一样。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至少有四五种说法,如:纪念屈原;吴越的民族图腾祭祀理论;从夏至节三代开始;月不顺,日不顺,等等。迄今为止,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有影响的观点是纪念屈原的'学说。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人把赛龙舟和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据传说,起源于古代楚国的人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圣人屈原

  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谢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12

尊敬的评委、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端午节”。

  端午节,也叫龙舟节或五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龙舟赛活动和民间故事屈原赛龙舟的传说。据传,屈原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文化名人和爱民的贤臣,他因不满朝廷腐败,痛心于国家沦亡,于公元前278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来,百姓为了纪念他,用糯米、菖蒲等物煮成粽子,放在江河中供龙王吃,以避免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啃食;同时还划龙舟,摇鼓吹箫,以扬起浪花,引得水中的龙王们不敢侵袭民众。从此,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民众传统的品德美德和人文关怀。首先,端午节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爱国者,他为国家和民族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在端午节,人们纪念这位爱国先驱,既是对他的崇敬,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其次,端午节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习俗文化。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蒿等,都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同时也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和文化认同。最后,端午节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在端午节,人们不分贵贱、富贫,大家都聚在一起迎接节日,共同分享快乐,团结互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在这个传统佳节到来之际,我们向祖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让我们秉承端午节的精神,坚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国家的文化艺术,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精神风貌。

  谢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13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让我们一起缅怀屈原》。

  暮色苍远,心绪蜿蜒,有谁在演讲时刻注视着你?

  麦子金黄,演讲艾草幽香,有谁在时刻聆听演讲着你的呼吸?

  冷艳的孤寂、凄切清冷的时光,在炙烤演讲着你滴血的心。

  迷失的渔火,重演讲新点燃你对未来的.期盼。

  端午是竹叶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涩,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们永远的牵挂!

  端午,白日,枕着艾草做梦

  我的胃里,一个蜜枣的粽子,正试图和古代息息相通

  三千年前的粽子不是太甜,是太苦,需要用汩罗江的水来解苦

  但滔滔江水太远,救不了近渴

  就是今天,一个声音告诉我,我是屈原的孩子

  我的笔应该和屈原的血脉相连

  但是我怎么也写不出

  一只粽子如何香飘十里

  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飘浮。

  笛声悠远,麦子饱满,汩罗江边,先生那愁苦悲愤的面容,记忆犹新。

  兴楚无望,为保高洁,你愤然跳入汩罗江。

  你那悲壮的一跃

  让泪流满面的诗句,飘散成绵延千年的梅雨,淋湿了后人的思念

  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你大笔一挥,《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而你独自踏浪而去,让好多记忆日渐冷却,只留下一圈圈涟漪,荡漾成五月的一个风俗

  至今还依然震撼着世人的心灵。

  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端午节演讲稿14

亲爱的教师、同学们: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缘由为爱国抱负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喂饱鱼蛟虾蟹,让它们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在我们长寿之乡如皋,至今也保存着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从河边采来新奇的'芦苇叶,清洗洁净,先放在水里煮一煮,同时把预备好的糯米浸泡后晾干。一切都预备好之后,奶奶就开头包粽子了。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在里面放入糯米,最终用棉线把粽子捆牢固,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奶奶还喜爱依据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参加红枣、红豆、火腿等“点缀”。那些穿着绿衣的粽子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中就已漂浮着苇叶的芳香,馋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个吃起来。

  端午节前夕,奶奶还会特意买来艾叶,挂在门上获放在柜子上,妈妈则要替我佩戴五颜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由于人们认为,五月是个危急时期,许多人都会生病。而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着辟邪驱瘟的神效。

  我爱上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哦,又到一年粽子飘香时……

  感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15

教师们,同学们:

  同学们,今日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你们对这个节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节是爱国节,由于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园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无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端午节是防疫节。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净化空气。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和雄黄的香囊预防疾病。

  端午节是体育节,由于人们在这一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赛已经渐渐演化成了一项国际体育赛事,也起到了友情纽带的作用。

  端午节还是美食节,以为我们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繁多的粽子,可以让你一饱口福。

  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是浸润着中华民族才智的文化遗产,表达着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肩负起爱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做好预备。

  感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相关文章:

端午节端午节短信09-14

端午节图端午节短信11-02

端午节之中国的端午节09-14

关于端午节作文:端午节的考试07-04

端午节演讲稿03-14

端午节经典演讲稿02-16

端午节手抄报:话说端午节11-04

端午节手抄报:快乐的端午节11-04

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的传说11-04

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简介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