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使用《学习活动》后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1-10-06 09:26:22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使用《学习活动》后的几点思考

  自上学期我园提出试行新教材后,困惑和挑战也随之而来。那是因为和传统的教材相比,它的选择空间更大,我们要在使用过程中依据各方面因素对教材进行选择、应用、创造,这样的开发和弹性促使我重新思考、审视、反思。

使用《学习活动》后的几点思考

  一、  教师对教材应有了解、选择、调整、反思的行为

  《学习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多个主题内容,这些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融合。如《我在马路边》、《交通工具》、《周围的人》、《常见的用具》等几个主题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所以,在进行主题前,首先把这本教材看熟,了解其中涉及的内容,然后根据我们班孩子进入主题情景的状态进行选择。比如《我在马路边》的主题里提到四个分支:“车来了”、“附近的路”、“找路”、“马路上的交通”。我们班在前一阵的主题中,因为多次到附近的马路参观,如找家、看修理铺等,所以他们对附近的路逐渐熟悉并充满好奇,于是我们的导入点就是“附近的路”,而后,关注点转移到马路上的车。正当我们按原先设计的方案讨论着对公共汽车、出租车的认识和体验时,突然,一个故事《老消防车的新工作》激发了孩子们对消防车和消防员的兴趣。这是我原先没有设计到的,我立刻修改、调整我们的方案,使活动能适应孩子们的需要。我带他们两次参观消防队,了解消防设备,通过活动,孩子们在观察、感受和体验中不仅熟悉消防员的生活、知道一些消防用具的功能,还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诸如此类的活动还在其他主题过程中体现,我认为,在使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根据孩子的需要推进活动状态、调整活动程序、补充活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充实活动的资源,才能更好的融会贯通,在转化的过程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二、  教师对活动应有充分的预设和把握

  这里的预设并不是指主题开始前老师就想好各种活动。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进行主题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有些主题的内容往往无法预设,它必须围绕孩子的需要和经验开展。所以,我这里的预设是指:当你发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对某种事物感兴趣,而这个活动也能帮助他们获得有意义的经验时,你应该尽可能地预设出:哪些经验对孩子的发展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能激发孩子创造开放的,哪些活动可以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分享、探讨、交流的等。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帮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活动现场的把握是教师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中的难点。我的体会是:教师和孩子首先要保持一种伙伴行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要和他们一起研究,一起学习,做他们的伙伴。我在实践中发现,幼儿有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有自己的兴趣点和情感,这种关系能让我听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愿望,剖析他们行为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在和孩子的共同问题上汇合,对孩子提出的异议、新观点坦然接纳,共同讨论,只有一起学习才能一起进步。

  其次,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要反应出不同的导向行为。幼儿在学习中主动获得经验,是一种自主活动。但由于孩子受到经验、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有些地方会产生矛盾、问题、心理上也会出现不良情绪如泄气等。此时老师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向导。黄琼老师在上次的报告中提出了三点:第一,及时回应,帮助幼儿梳理,根据他们的意思提升经验,使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消防叔叔了不起》的活动中,有孩子发现消防服的袖口叠成两个洞,手一伸可以穿得很快,此时我就告诉孩子说:“原来叔叔叠衣服的方法和我们小朋友平时叠衣服的方法不一样。”第二,有时要鼓励孩子继续探索。例如《出租车》活动中,孩子们观察比较出租车和一般轿车的不同,找出明显特征后,我又引导孩子结合生活经验交流怎样叫车?乘车时发生过什么事?使孩子在同一个活动中积累不同的经验,活动多方面的发展。第三,对不适合的问题要转移孩子的视线。这里黄琼老师尤其提到了这样一句话:要引起孩子对现象的关注。这句话对我的启迪很大。以前,我也曾把探究的问题弄得太深,其实,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粗浅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有时真不知怎么转化,我想,我会结合黄琼老师的话和例子,在自己的活动中不断实践,把握。

  另外,对整合的把握要注意有效性。整合要注意目标、内容等多方面的整合,还应该是一种在生活情景下的自然整合。要把握好这个度,需要老师一定的灵活性、感受性。比如《消防叔叔了不起》的活动里,当孩子们发现叔叔要带的个人防护用品后,我让他们数数叔叔一共需要带多少防护用品,自然的把点数融和到活动中。《我的家》中,当孩子回忆到老师家去的路线时,我又提出怎样乘车、乘什么车、先找什么等问题,把生活经验整合到活动里。《迎新年》的拜年活动、过年习俗,又让孩子不知不觉体验到情感的融和。就是在这样的尝试中,我的整合行为逐渐变得自然、贴切。当然,有效的整合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如孩子间的关系、主线、次线的问题等,因此我还需要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并且注意灵活的转化、运用。

  三、  教师要积极利用、创造出活动的资源

  《学习活动》里每个主题都给我们提供了新颖有趣的活动提示,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教师自己选择、创造。我在活动中发现《活动》里的许多背景、资料需要结合自己周边的实际选择。比如《常见的用具》中有个观察工人机器修鞋的活动。虽然,我们周围没有鞋厂,但由于我们周边都是老式小区,因此修理铺特别多,除了修鞋的,还有修锁的、织补的、修家用电器的、修伞的、修自行车的等等。所以这个活动是可以作为必选内容的。

  其次,在家园资源的结合中,不能忽视老师特有的资源。这是我在几次活动后得出的体会。《我爱我家》和《我在马路边》的主题中,我们除了发动、引导家长带孩子外出观察、体验外,还组织孩子一起集中感受。《寒冷的冬天》的主题里,考虑到当时家长正在家里准备年货,进行一些习俗,而孩子也有这方面的体验,就决定让家长带孩子去观察、感受。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处于各种原因没有带孩子去,而是自己帮孩子完成了。这样一来,活动效果没有前面提到的由双方配合共同进行后的效果好。事后,我感到,同样带孩子外出,家长和教师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如引导孩子观察的点、观察的方法、提问的内容等,所以我认为老师带孩子外出体验在主题中必不可少。

  第三、寻找、创造资源让幼儿体验。资源在提供上有动态的、静态的。我们既可以带孩子外出拓展视野,也可以把东西带进来让孩子接触,这就需要我们寻找、选择、创造。比如,公共汽车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体验多次的东西,材料提供上就可以用照片、录像等方式带回幼儿园讨论。消防车虽然也是孩子们熟悉的车,但他们从没亲密接触过。要解决车里的许多东西是怎么装进去的、消防员训练时的快速、认真,就一定要让孩子亲子去观察、体验。所以我一次次和消防队联系,交流,让他们了解孩子在观察和认知上的特点,了解我们活动的需要,这样才保证在后来的参观活动活动开发活动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实施新教材后,虽然我不断遇到各种问题,但我思考了;虽然我变得比以前忙多了,但我开心了。因为新教材本身确实扩展了我的思路,而实施的过程中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策略,在每一次的反思中我渐渐成长了。即使有些地方我还不够成熟,但是我想,我将在感受、体会中和孩子们一起走向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