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冯小霞教授等在线研讨回答问题之四-课程与教学中的家长工作和社区资源利用

时间:2021-10-06 09:14:50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冯小霞教授等在线研讨回答问题之四-课程与教学中的家长工作和社区资源利用

363、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有时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但有的家长不配合,不支持我们活动的进行该怎么办呢?

冯小霞教授等在线研讨回答问题之四-课程与教学中的家长工作和社区资源利用

27、我是来自一所乡村幼儿园,条件不怎么理想.我们的每次主题活动开展总是碰到这样的问题:家长并不配合我们的主题活动.比如3月份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要求带一张全家福照片过来,可是只有6、7个家长相应,其余都不予理睬,或者干脆说“没有啊”。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怎么处理?

幼儿园虽然有自己的优势,但毕竟只是一个小天地,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这里的资源不仅指物质设备、空间条件,更包括教育者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能力)。这种资源不足的缺陷在过去以直接教学为主的分科教学中或许并不十分明显,但在今天,尤其是在倡导“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学习、有效学习”的主题活动中,“资源不足”就真正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能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来,表明我们期望家园形成合力,支持、放大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影响。

仔细看老师们提的问题,谈到较多的是家长的“配合”“不配合”,多多少少带有点“幼儿园中心主义”的倾向。家长会不会把这种“配合”理解成“支配”?把我们的“家园联系”理解成幼儿园单方面的“要求”?如果这样,他们就不会发自内心地与幼儿园合作,就会出现一些我们老师看到和感受到的家长“不支持、不配合”。

那怎么才能在主题活动中争取到家长资源?首先,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态,家园合作,是两个同样肩负着人生启蒙教育重任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携手,不是一方为主的“配合”;双方合作的基本原则是,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合作的基本方法是,专业工作、有效沟通、真诚待人。

当遇到家长不支持、不配合我们的工作后,怎么办?我们先来反思,家长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由于我们的家长工作本身不到位造成的,如,小班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中要求带一张全家福照片过来,是不是有很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要带一张这样的照片来,带照片来干什么,带这样的照片对孩子的学习有什么用,带的照片需要什么规格、什么尺寸、有什么具体要求,会不会有的家长觉得带照片来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等;或者家长在以前的经验中体验到自己“配合”“不配合”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嫌麻烦,就不再愿意回应老师的要求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就是让你们来教育的,愿意当“甩手掌柜”,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一方面笑笑接受,另一方面不急着让他们“支持、配合”,还是先让他们看到老师工作的专业、敬业,让他们从内心对老师尊重、认可开始,慢慢地让他们体验到与幼儿园合作的价值后,再让他们参与进来。

(毛允燕)

 

81、⑴如何更好地让家长了解幼儿在主题探索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发展?

幼儿在主题探索活动中所获得的发展,与知识、技能的学习相比,更加具有内隐性、过程性、情境性的特点,孩子有时候很难直接表现出来,家长也不易直接看到。因此,怎么让家长了解幼儿在主题探索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发展,成为让家长认可、支持、参与我们主题活动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下面,我把冯晓霞老师主持的“幼儿主体性发展与教育”课题研究中,课题组老师们用来让家长了解孩子发展的几条途径介绍一下,也许对你会有所启发。

途径一: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可视化。可以通过建立“活动档案”,把孩子学习的过程可视化,这样家长就可以真实、细致地了解幼儿园教育和孩子学习状况,自然也可以清晰孩子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途径二:以孩子的成长为中介,让家长看到孩子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发展。如,课题组的一个班级在开展了“玩具”主题活动后,一个小朋友的姥爷告诉老师,以前这个孩子不愿回答“在幼儿园学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即使回答也说不清楚,可最近变了!在回家的路上,他就开始没完没了地讲幼儿园有趣的事,一进门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两个多小时,把所有的玩具找出来,按弹力的、惯性的等多种方式分了类,然后放在瓷砖上、木地板上、地毯上、桌子上比较,看在哪儿跑得快、滚得远。他告诉姥爷,“这就是我们在幼儿园做的事!”还很认真地解释原因给姥爷听。老人很吃惊:没想到一周不见,小外孙成了“工程师”了!这位姥爷对老师说:“我认为你们这种教育活动挺好!孩子长进很快。小孩子就是有兴趣时才能学进去!”

途径三:让家长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的发展。如,为了挖掘美术活动对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课题组老师用观察画代替了示范画。在进行了这样的改革之后,家长对作品栏中孩子们的那些不够“美观、漂亮”的作品表示出了不满,经常听到他们说“这是画得什么呀,一点也不像!”“你看,对面那个班孩子们的画多象,多漂亮”。除了理解家长的抱怨与不满外,老师召开了一次特别的“家长会”,“请每位家长画三幅画,第一幅画这样画,老师为大家出示奥特曼玩具,大家看一会儿后就收了起来,请大家凭着记忆画一个奥特曼;第二幅画是这样画,老师把奥特曼放在大家面前,请大家边观察边画;第三幅画这样画,老师出示一张范画,请家长临摹画。”然后,提问“三种画法中,用哪种画法画出的作品最好看?”“在这三种画法中,您感到哪种方法吃力,为什么?” “您认为这三种画法,分别能促进孩子什么能力的发展?”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后,家长开始明白我们改革的目的,也开始学会从新的视角看待孩子的作品。对老师的工作也就更加理解和支持了。

(毛允燕)

 

193、现在我们农村地区的家长对孩子的技能要求较高,请问我们老师如何做才能让家长满意,又不违背二期课改的理念?

441、我们是长宁区北新泾第二幼儿园大班级组的老师,我们的困惑是:在实施新教材的同时,如何兼顾家长迫切需要的单纯性的学习要求(比如:学识字、学加减法等),请您指教?

86、当我们面对家长不同的教育需求时,我们该如何把握、如何协调教育价值和家长需求之间的差异?

家庭和幼儿园存在着一些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要求方面的矛盾与冲突,是非常正常的,也是一个我们在课程决策与实施中一直要平衡解决的矛盾。

平衡的基本原则就是幼儿园与家庭通过有效对话,实现价值协商和价值协调。有效对话的过程就是认真倾听对方,理解对方的真正需求,然后有效表达自己,双方互相让步,最后达成共识。

先要弄清楚家长真正的需求,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技能要求高”“家长希望让孩子学识字、学加减法”,是不是表明家长“希望看到孩子显性的进步”“希望看到孩子上幼儿园比不上幼儿园得有进步”“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小学(有的地方孩子要进行入学考试,考试的内容就是看孩子识多少字,算多少题)”,等等,也就是说要看到家长表面要求背后真正关心的东西是什么,然后解决家长背后关心的问题。

有效表达自己,我们是从事幼教的专业人员,需要把我们认同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向家长介绍、宣传,除了满足家长正当的要求外,还有责任引领家长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孩子的现阶段,我们应该给什么。

当然,每个家长都会有自己对幼儿园不同的要求(有很多从每个家长、孩子自身的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而幼儿园虽然努力做到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但毕竟是教育机构,它还会比较关注共性教育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幼儿园有与家长对话的能力,在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取得平衡,而让家长又比较满意。

(毛允燕)

这个问题与前一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不否认家长和专业人员在教育价值观上会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我想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作为非专业人员,家长想不出除了唱歌/跳舞/背唐诗/认字和算算数这样明显的“学习效果”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反映孩子们的学习成就。意大利瑞吉欧的教学档案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把孩子的学习过程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给家长,让家长实际“看到”孩子在做什么,其中发生着什么样的学习。如果我们也能够这样做,并对孩子们的活动过程加以有理有据的分析,情况也会发生变化的。

(冯晓霞)

 

334、在主题活动中,经常需要社区的配合,如何做怎样能更有效地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

社区内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是幼儿园内的资源所不可比拟的。幼儿园利用社区的资源可以有三个步骤。

首先,应该了解、挖掘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如,江苏张家港城北幼儿园就用绘图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做了一张“城北幼儿园教育资源分布图”,其中涵盖了社区的各种资源,并标明了具体位置,使教师们能清楚掌握这些资源,也使家长能进一步明白幼儿园课程的来源以及自己可以为幼儿园提供的资源。

其次,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对资源进行需要评估。通过分类整理,将各种资源分别出来,形成不同的资源库,张家港城北幼儿园就利用消防大队、蔬菜园艺场等让这些资源成为幼儿园的“共建单位”;将废品收购站、面包房、家具厂等变成幼儿园的“材料供应库”,而社区里的医生、电脑工程师等则可以成为幼儿园的“家长导师”。接下来是对资源进行需要评估,这是资源利用的适宜性,包括教育的需要、幼儿的兴趣、资源的安全性,本园对资源利用的承受能力,分析资源中所含的价值所在,分析资源中最具有教育价值的是什么?要考虑该资源适宜开展什么类型的活动?要对资源进行必要的加工或重组。当需要社区人员参与互动时,教师应重视对这些社区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其采用适宜幼儿接受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和提高社区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最后,是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之间建立联系,把社区资源转化为幼儿可以理解可以学习或者可以促进幼儿学习的事物。社区内的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社区的物质资源,如社区内的自然环境、基础文化设施、不同性质的单位等;一类是社区内的人力资源,如社区内的热心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幼儿家长等;三是社区内的文化资源,如社区内重大的文化活动、各种文化设施等。应根据教育教学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 

(孙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