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孩子们的争吵

时间:2021-10-06 08:03:52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孩子们的争吵

实录1:

孩子们的争吵

  一天,玲玲和艺艺发生了争执。我注意了她们一下,是为了一个娃娃而吵的谁也不让,局面僵持了一段时间,艺艺作出了让步把娃娃让给了玲玲,但要求曹君玲玩了一会后就要让她玩了。过了一会儿艺艺就要求玲玲把娃娃给她玩,玲玲也就主动让了出来。

分析:

  这一现象说明幼儿间在交往的过程中已经自觉不觉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对同伴作出让步。如果幼儿间一发生争吵老师就出面调解,小朋友也许会养成有事信赖老师,做的更多的只是告状,那种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就相对减弱,也失去了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机会。主动控制情绪和谦让的行为,在思想上就没有了概念。因此我们要给幼儿自己处理矛盾的机会,仅可能的只提供引导和帮助。

实录2:

  早晨,幼儿自由活动进行晨锻。我在指导幼儿做值日生工作。这是活动场上传来了哭声。原来,辉辉踩了晟晟的脚,晟晟跌了一跤,正躺在地上哭。辉辉傻傻地站着说:“你自己跑过来撞的,又不是我撞你。”晟晟边哭边说:“是你踩着了我的脚,我才会摔跤的。”阳阳走过来扶起承晟边替他擦眼泪边问:“你有没有摔伤。”晟晟说:“说没有。”阳阳象个大哥哥的发话了:“没有摔伤,哭什么呀,辉辉又不是故意的,辉辉你说句对不起吧。”辉辉说了“对不起” 晟晟说了“没关系”三个人又开心的象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又自由活动去了。

分析:

  整个我都没有去干涉,因为孩子自己已经把问题处理好了。活动过后我找了块干净的抹布,悄悄交给辉辉,让他去把晟晟的新皮鞋擦干净。晟晟呢,也不用辉辉擦,自己接过抹布把皮鞋擦得干干净净。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儿年龄虽小,却已有了一定的首先准则和美好情感。他们之所以发生争吵,是因为都认为自己有理,停止的原因或者是认识地自己是有错,或者是原谅了对方。这说明他们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幼儿的这种是非观念,虽然比较肤浅,但是,是很可贵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师只是在观察争吵过程的发展情况。让孩子们自己去分辨对与错该如何解决。然后给予他们不露声色的引导和帮助,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对孩子们的成长更有利。

实录3:

  一天,午睡起床,小朋友都在玩各自喜欢的玩具。梅梅和奇奇为一套拼图玩具争吵起来,梅梅说:“你为什么抢我的玩具,我先拿到的。”奇奇理直气壮地说:“不对,我没抢是你抢,刚才是我在玩的,等我上完厕所,你就抢去玩了。”梅梅委屈地说:“我没抢,没人玩了我才拿来玩的,谁叫人去上厕所。要不,咱们一块玩吧。”奇奇坚持说:“不行。”梅梅语气温和地说:“咱们一块玩吧,一个人玩多没意思。”奇奇想了想说:“好吧,咱俩比比,看谁拼出的图样多。”于是两个小朋友一块玩了起来。

分析:

  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儿之间的争吵和纠纷,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孩子对玩是很感兴趣的,但是玩有玩的规则。一件拼图玩具应该由谁来玩,孩子们的判断在争吵过程中会表现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也正是在这种争吵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分析事物,获得了与同伴相处的各种技巧。如果孩子之间始终和平相处,没有矛盾没有争吵,就缺少了学习与人相处的机会。孩子们一分钟前是“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朋友”。在玩耍中,他们最大的利益追求是玩得开心,尽兴和获得成功。为了这种利益他们可以马发生冲突,也可以马上成为朋友,作为成人应该对孩子的这种“争吵”现象持积极态度。因为他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思考:

  孩子是在“争吵”中成长的,有句话叫“会吵嘴的孩子聪明”。一个孩子能够自己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说服对方,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在争吵中最终服从了对方,说明他从这次争吵中学会了生活中必要的“听取”和“放弃”。孩子们正是在一起玩耍,一起争吵,然后重归于好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能力、体力、智力;切身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学会了申辩是否,学会了与人交往,逐步形成了互相合作、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个孩子在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后,是免不了与同伴发生争吵的,这是因为孩子们的年龄、经验、能力等方面都彼此相仿,他们始终处于绝对平等的层次上。相处过程中各自的行为态度一旦出现矛盾,只有通过互相协调、平等争论来解决,虽然在争吵中孩子在双方关系上会有短暂的障碍,但是这种“吵了又好,好了又吵”的过程,正是孩子们逐渐掌握处世技能,学会适应未来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益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人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