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100分,爱你不容易!

时间:2021-10-05 19:49:43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100分,爱你不容易!

    这几天发现一位小朋友总是傻呆呆的,上课如此,下课也是一样,沉默寡言,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孩子本该是天真活泼,快乐无比的。为何大人般忧郁。这中间肯定有什么缘由。  

 

     课后服务结束后,我找了她妈妈了解情况。我说是不是家里对她的压力太重了,要求太高了。果不其然,上几次单元测试她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特别是数学总是处于下游。她妈妈急得差点掉眼泪,回家后不断加强,当然少不了埋怨。这个孩子也很努力,一心想要取得好成绩。终于好不容易这次数学考了95分。妈妈非但没有表扬,还因试卷太简单,怎么没有100分为由狠狠批评了她一顿。孩子怎么能不伤心呢?怎么能不对自己失去信心呢?怎么能不变得木纳呢?也许是这位妈妈从我的话中感到自己的不是,红着眼睛向自己的孩子连声道歉,孩子哭了。我摸了摸她的头对她说:“虽然你只有95分,但是老师比看到其他小朋友们考了100分还要高兴。”回去的时候我还送了一盒水果冻给她作为奖励。她妈妈握着她的小手慢慢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望着她们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由于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以,平时往往把100分作为衡量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标准,只要是100分就好像心底的石头落了地,没有100,哪怕只有99也大吃一惊,把孩子严厉的批评一顿或埋怨不停,造成孩子很大的心理负担。100分诚然应该值得表扬,这说明这些孩子细心认真,但是没有100分就是成绩退步,就是上课不认真吗?

    最近我发现班里有位男同学上课举手比以前积极了很多,发言也很精彩,这与以前上课时如寺庙里的尊像一般一动不动,金口不开大相径庭。但是由于基础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每次考试她总是班里后几名,这次虽然好一点点,但也逃不出最后几名的命运。如果我们也是劈头盖脸的大骂一顿,那么无疑把这孩子仅存的那点主动学习的愿望扼杀在摇篮里,从此上课再也看不到他那高举的小手。你能说这孩子曾经没有认真过吗?只是他的那点认真,我们都视而不见了,因为我们的眼里只看得见分数。

    可是,分数仅仅只是评份一个孩子的标准之一。如果单纯的把成绩作为孩子的唯一评份标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很显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是高分低能的。他们的人格可能是片面的,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是苍白的,他们的情感世界可能是贫乏的,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欠缺的,他们不懂得欣赏别人,他们不懂得怎样与人相处,与人交往……这样例子还少吗?王思涵14岁时以超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高考成绩考进沈阳工业大学。今年本应大学毕业的他,却因“除英语及格外,其他科目成绩为零”,被学校“责令退学”。18岁的王思涵说,“我对大学生活还是不太适应”。虽然这则报道没有提及小神童在毕业前夕为何被校方勒令退学的详情,国内著名教育学家宋凤兰也说:“是生理、智力和心理发展不和谐,导致王思涵的今天。”但我以为,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也是酿成悲剧的重要原因。其实,类似王思涵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是个案了。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前不久也播发了神童魏永康独特的成长经历。魏永康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19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一般模式而退学。 其实许多神童都有相同的特点。由于家人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他们的智力水平也许远远超出了他的生理年龄,但心理发育远不成熟。所以遇到挫折自然会出现抵触情绪。这些性格上后天形成的弱点,决定了昔日的神童今天却“败走麦城”。这样一些悲痛的例子,无不在告诫我们:我们在关注孩子智育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关注情商的培养,关注人的健康成长。说得简单点,就是不要只注重分数(不是不注重),还要注重他们思想的培养,使他们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有着健全的心灵,这才是我们大家所想看到的。

    写完这篇文章已是夜深人静,但我没有丝毫睡意,我突然感到自己的肩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沉重。的确,教育孩子太难,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这群懵懂无知的天使,在自己心灵的白纸上描绘未来的蓝图。你们也是如此吗?如果这样,不妨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吧,如果下次你的孩子考了100分,那就给她一个幸福的微笑;如果下次你的孩子不能考100,那也没什么,送她一句温暖的鼓励,给她一些适时的批评和建议,让他们的学习加足马力,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在爱的国度里自由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