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出门不爱说话有社交障碍?

时间:2021-10-05 17:15:01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出门不爱说话有社交障碍?

  编者按: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就肩负起新的使命——究竟应该如何来培养孩子?什么才是正确的学能发展方式?

  日前,应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惠氏公司的邀请,美国儿童学能专家梅尔·列文教授来到中国,与国内顶尖专家们一起“会诊”中国婴幼儿培养中的普遍问题。

  梅尔·列文教授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目前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小儿科教授,兼发展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他的著作——《破茧而出》被列入“2002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该书受到父母和教育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别的孩子都会了,我的宝宝怎么可以不会呢?

  典型案例:楠楠3岁,父母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可以讲连贯的话语了,而楠楠还只会说“灯”等几个很简单的词。于是只要一有时间,爸妈就会“逼”着楠楠学习讲话,很担心他落后于其他小孩。

  梅尔·列文: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孩子的学能发展水平同样有差别。学能水平是由注意力、记忆、语言、空间排序、时间排序、运动、高级思维和社交等八个系统组成。有些孩子在空间排序系统上较有优势,而语言系统可能会一般,或者表现较差;有些孩子则恰恰相反。很少有孩子可以面面俱到,同时在八个系统上表现得卓而不凡。这也注定,孩子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在学能发展上各有优势和劣势。

  但是受社会心理影响,很多中国父母喜欢用比较的心态来判断孩子的表现是否理想。“邻居孩子3岁会背唐诗,我们的孩子也要会”、“同事的孩子5岁就会弹完整的曲子,我们的孩子也该做到。”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把其他孩子的“优势一面”作为衡量尺度。

  孩子出门就不说话是不是有社交障碍?

  典型案例:有位家长很焦虑,因为她家的小孩在家里非常活跃、能说会道,但是一出门孩子就变得不爱说话,在小区里也不和别的孩子说话。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在社交方面出了问题?这是不是他的劣势呢?

  梅尔·列文:这是一个社会认知的问题,我认为这个孩子恐怕是因为缺乏实践的机会。从客观上说,3岁以前的孩子因为语言的功能还没有完善起来,所以他跟同伴的交流、到外面与别人的交流恐怕都受到一些影响,因此他不太会和外界交流。但3岁以后就应该发展社交认知行为,如果家长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多鼓励他、多给他实践的机会,慢慢地他就会适应了。

  孩子的注意力有问题 运动是一个过渡的好办法

  典型案例:我家男孩今年6岁,从小就很好动,我们全家很困惑,因为他连看电视、吃饭的时候都不安静。我想知道他这样的情况究竟是因为他的运动能力非常强,还是因为注意力方面有问题。

  梅尔·列文:我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更像是注意力问题。当然,这个孩子可能在运动发育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情况需要进行调整。如果这个孩子喜欢运动,那么家长可以利用他在这方面的优势去培养他的注意力,比如他如果擅长游泳或者球类运动,就可以在进行这类活动中提高他的持续专注的能力。

  我的孩子记忆力较好 是不是等于他的智商高?

  典型案例:我觉得自己的孩子记忆力非常好,比如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他都能说得很详细,而且对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这是不是表明他的智商高?

  梅尔·列文:千万不要把记忆能力理解为学习能力,也不能说记忆能力好就聪明,记忆只是众多能力中的一种。家长往往很强调记忆的能力,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理解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我非常强调不要过度去关注记忆的能力,而应更多地去关注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这样对他今后的发展才更有利。举一个例子,有位老师要求孩子记住非洲各条河流的位置,并且标识出来,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与其让孩子单纯记忆这些河流的地理位置,还不如让孩子去想想这些河流对于这些流经国家究竟有什么意义,理解比单纯记忆更有意义。

  从零岁就开始学英语 这对孩子是否有益?

  典型案例:现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杭州,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不久就去上有英语外教的亲子俱乐部。似乎从零岁开始学英语,正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同。

  梅尔·列文:我是一个临床医生,我非常注重不同的孩子的学能发展。有的孩子如果他本身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很好,但是家长又过早地把第二语言灌输给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会影响孩子母语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第二语言应该是基于第一语言比较完善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才比较合适。从具体年龄看,如果孩子在7岁的时候,显示出对第一语言较熟练的掌握,那就可以接受第二语言的教育。

  在美国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分别对6、8、10、12、14岁的孩子进行第二语言的教学,看哪一组学得最快,结果是14岁的孩子学得最快。因此,对于早期语言学习,比较多的就是影响孩子的口音。

  为父母者要察言观色

  为人父母,要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观察孩子。

  最初是观察孩子的饥寒冷暖,情绪上的喜怒哀乐。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观察的领域就越来越多。简而言之,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为什么父母要有观察的意识?因为父母有较多的阅历,更能知道孩子的实际学能发展水平,易于找到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同时,父母要宽容孩子的劣势,并且要想办法由其优势带动弱势转变。

  家长是孩子能力发展的“建设者”。比如对于空间排序好、语言系统差的宝宝,家长可以在陪孩子搭积木的过程中,一边玩、一边引导他多说话;对于运动系统差、语言能力好的小孩,则采用边说话边做动作的方法,来提升其运动系统的发展。

  专家建议,家长如果想在早期帮助孩子发展各种能力,应该更多地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比如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

  由于孩子都会天然地存在优势和弱势,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孩子能力发展的“鼓励者”。通过不断寻找方法,对孩子的进步给予热情的赞扬,这样的荣誉和鼓励是孩子发展的最佳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