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读懂孩子这本书

时间:2021-10-05 17:07:00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读懂孩子这本书

      读懂孩子这本书

读懂孩子这本书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也许是环环相扣的连环画、也许是起伏跌宕的情感故事、也许是扑朔迷离的科幻小说……各个都很精彩,但需要读者用专心解读它、用耐心欣赏它、用全心呵护它、用真心诠释它……细细品味每一页的精彩!

                          —— 亲社会个案分析

      追踪观察对象:王XX    性别:男     年龄:4岁2个月

      家庭状况:优越、四代同堂、 幸福

                             追 踪 研 究 原 因:

    (一)“哎!女孩子哭着对我说:老师我不上幼儿园了?王XX他又拽我头发……”

   (二)另外一个男孩子也来告诉我:“老师,王XX他总是对着我耳朵喊!”第二天午休时间到了,只见实习的卫老师满脸惆怅:“怎么了?”我问到!答案让我有些吃惊!尽然连老师也头疼他——睡觉不睡,还打扰旁边的孩子,老师讲也不听……

                            回忆对比:入园表现

     难道?我看错了,他叫王XX,今年4岁。今年刚刚从我院兰州搬迁转入插到我班的新生!刚开学时爸爸送园。介绍时说:“胡老师,他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爱看书,可是就是坐不住,最重要嘴硬,从来不问人,都是奶奶他们惯的……”

    我摸了摸他的脸蛋,笑着说:您就放心吧!观察一个早上我发现:他挺乖,只和两个男孩子一起!

      笔记记录:干净的小脸,发亮的眼睛,他是家里的宝!(从他的爸爸话语中得知)但挺乖,并且真的反映很快!他有特别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则,脾气不好,人不大,脾气可一把,我猜想这与他是独生子女的原因有关;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是班上的……他引起了我更多的好奇与注意。

       一周过去了,很顺利的开学,一切很好!

 

                                   午 休

    午休我值班:外屋孩子很快入睡了,我刚走进里屋,便听见!“咯咯……”的笑声,我环视一圈,最后将眼睛定格在他的床边,只见他的被子撑的很高,我刚走到他的床边,一个小脑袋露了出来,又极快的紧闭眼睛 “入睡了”。我蹲下帮他盖好毯子,趴在他的耳朵边对他说了声:睡吧,下午还有户外竞赛游戏呢!接下来他调换了睡姿不一会睡着了。

     笔记记录::他没有入睡,但注意自己的行为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他就自己认识并改正了,我还能批评他吗?不!一定不可以!这种自觉的认识改正效果绝对超过反面被动、无奈教育。

 

                                   第 三 周

     外出学习的我带着思念与知识回到了幼儿园!班上的一切都是如此熟悉!突然“你去哪了我想你了……”多么熟悉的声音,话音刚落其他孩子们也纷纷七嘴八舌的说道——胡老师,我们都想你了!此刻幸福的血液溶入我的每一个毛孔,“谢谢你们,宝贝!胡老师也想你们!”突然又听见一句话:“你们都想,我才不想呢?”说话的还是他!我笑了!

     反思记录:他是敢于表达自己感情的孩子,前后的两句话无疑证明了他想单独表达自己的情感,当全班孩子都说时,他却360度大转弯,此时我隐约看到了一个内心孤独、渴望受关注的有严重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但我要感谢他对我的情感!谢谢你!

                                      活 动

      要出去做操了,只听一个小朋友说到“你推我干吗?” “我要站在前面!”“可你来得晚呀!” “我不管,我就站在前面!”胡老师……小朋友们齐喊到!了解事情原由是因为刚下楼他过去就把乐乐推倒在地了,原因是乐乐他站错位置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音乐课律动表演需要两个好朋友配合,可是他就是不和小朋友一起做,下课之后了解是因为:他说想和琪琪表演,不想和……                                                

      反思记录:推乐乐是自己要应起众人的关注,让老师注意他;不表演律动是因为他觉得他喜欢的就因该是他的,当然孩子的喜欢是很纯洁的,因为他的家庭背景和环境使他拥有了“只有自己是最大”想要什么就尽量都去满足,以他为中心!使他将自私、独占通通囊括!

我对他准备采取以柔制刚、以静制动的策略……

                    

                                   某 天 下 班

      走在回家路上的我总会遇见他,响亮的叫声,然后有时硬拉我去他的家里,看着此刻的他我总会说:下次,谢谢!快和奶奶回家吧!慢点!可是几次后我发现他越来越……老远过来,不问只是拍拍我……现在又加码了,尽然在我的鞋上故意踩,我和他谈心、聊天、告诉他不可以,这样是不正确的。第二天早上,妈妈送他来园,可是没有进班,院子里传来了他的喊声,“滚、滚……”我连忙出去后发现是他和妈妈!只听周围的家长说:“怎么这么厉害,都敢骂妈妈了?”“谁叫他不给我买冰激凌?”还在和妈妈缠打的他被妈妈狠狠的甩开,他的妈妈生气的走了!我扶起他,将他领进了教室,一直不停抽噎的他在我的安抚下情绪渐渐稳定,此时我们谁也没有再提刚刚的事情……下午快接园了,我和他聊天、渐变的引出了……他知道自己错了,离开时我们勾了勾小拇指……

  反思:因为爱,所以会在你的周围,身边转,并引起你的关注,如果没有注意他,他就会再想办法,他不是真的故意踩我的鞋,而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不一定受到大家的喜爱而已!

      通过与他的相处我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他的故事!

  他是小猴子?他是小捣蛋?不,他……

  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感情丰富的孩子!人虽小可本领不小。听我说说看!第一:“察言观色”第二:“性格开朗”第三:“乐于助人”,瞧,如今又多加了一条“见义勇为”!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这不是口头禅而是要在教育中体现!我认为教育者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真正去用心读懂“孩子”这本书,才可以根据个体进行因材施教。我们有太多的老师仍然去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孩子,认为孩子的年龄小是缺点,并且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个孩子。

     事实上,幼儿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因素已暂且给了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他就是其中的特殊个体,我们如果用过去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他,认为孩子没规矩,不听话站,坐无要求,上课不举手气得老师没辙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听话,有礼貌,上课不讲话,不捣蛋”的是“好孩子”,不好的,不是批评就是训斥,孩子情绪极不好!不愿来幼儿园。老师不去了解原因,不走进他们,从不给他们多一次机会!多一些宽容。我认为如果这样,幼儿事业将有一天存在自己灭亡的景象!我也想去“灭灭”他的威风,上数学课时我“故意”找了一个较难的知识点“为难”他,可是他化险为夷了,我只能另找“机会”了,这不,我正想问他别的小朋友在打算盘时他为什么不练时,他却一口气向我阐述了他的观点:他已经会了,并且把算盘借给别的幼儿了,我???此时很欣慰并及时表扬了他的行为:帮助小朋友很好!但同时告诉他在这会打搅影响别人学习。懂事的他连忙点头,几道珠心算练习题后我还真对他“佩服呢”的。聪明的他思维很活跃上课经常不举手而是张嘴就说,有时激动的到我面前又表达又用肢体语言,似乎怕我不明白!我很喜欢动脑筋思考的孩子。但让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坐不住的孩子“无事可做”,他肯定会去招惹周围孩子,唉!我何不让他???这一招果然有效,听完我对他新指派的“任务”是,他兴奋极了,边走边看,举手投足间像一个“小领导”“小王老师”,我顺势的一句“王老师,辛苦了!”逗得我们都笑了起来,更让我们的心贴在了一起!活动快结束时我在幼儿(全班)面前表扬了他:乐于助人并且是一个小帮手、很好的“老师”,自己不说话并且“指导”小朋友来安静学习,“快谢谢他!”全班响起了掌声,同伴向他投去了佩服的目光,我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他冲我笑了!这笑里有“成就感,荣誉感”。这个早晨他是快乐的!

     午休一起床便听见值班老师和他的对话:“不睡,再不睡,我可要告诉妈妈了。”对于他这哪能改的这么快呀!这种左耳听,右耳冒的话在这里用适合极了。孩子也在满口答应,却又在不断重复犯错误!我将这种现象只能称为“知错又犯”行为。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教育者没有正确引导并且没给孩子自主权而造成的。站在一旁的我看见此时的他还正向另一个孩子做鬼脸呢?走到了他的身旁,问他:“乖,今天午休睡的应该很香吧!”此时的他不好意思极了,只听“恩”……声音越来越低沉,最后在没有结束的话语声中馊的钻进洗手间了,此时的我笑了,这笑很难讲清是为什么?开心他知道自己没有很好午休认识到错误了;失落他知道错又为什么犯错了,又一天中午,孩子们都悄悄的上床准备午休呢,顺势往“他”的床上打量一下,床尽然是空的,待我帮其他孩子盖好被子、准备交接班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我朝卫生间的方向走去……

      反思:教师抓住教育契机、正确引导使孩子认识错误是关键。有的孩子把别人的东西装进自己兜里说是自己的,这被家长解释为孩子年龄小的特点,请问这是吗?不,不是,绝对不是!我们这样的教育是会害了孩子的,观察他两天后我对他进行了“软攻”教育。旁敲侧击,激励手段,听我对他“表扬”时,他极快的收起自己的小动作,回给我“睡觉”的信号。这说明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的敏感刺激会判断其正确与否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对于他,我在午休上的时间很随机!需慢慢改变,及时鼓励!终于他睡觉了,下午一起床便站在我面前等待我的夸奖!是的,我毫不吝啬的给了他奖励,是物质和精神!我认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习惯、去适应,当然这种方式也不宜用多,否则孩子会“依赖”于奖励!起不到真正我们想达到的目的。常有“老师,他插队!”“我是第一,不,我才是……”孩子们争着、抢着往老师跟前站,孩子错了吗?没有!是因为“第一”这个词语所给孩子们心灵带来的影响更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它的价值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请多多关注孩子们,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疼爱。

                                     下 午 接 园

      我与他的妈妈聊起了他,在与他沟通时我感觉到了父母对孩子倾入的爱心、关心、细心、但我却发现,不在我们身旁的他一直悄悄的躲在厕所门的那个地方,活跃的“小猴子”似乎“飞”不起来了,我细细想来,他肯定以为我(老师)与他的妈妈在说他的坏话。(打小报告)弄清楚他的不正常行为后,我故意将声音提高了并对他的妈妈说:他最近在幼儿园表现的非常好!上课的时候认真,生活中乐于助人,小朋友,老师都十分喜欢他,并且午休的小床也告诉胡老师悄悄话:“最近他都很好,身体健康,在也没有咯吱咯吱的响,疼的哭了!”话音刚落“小猴子”又来了本领在“快乐的世界里”游乐了!当妈妈听完我的评价后也极为兴奋一个劲的说“谢谢”。

      我了解一个教师应该对每位幼儿做公证公平的评价。但我同时又认为如果我不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放大,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那么快乐的他也许会从此“恨”老师,恨“幼儿园”这个环境。孩子们是正在教育阶段,好的品质,习惯及性格仍为完全成熟,对于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我们应该多多去保护,去爱护。

     哎!小猴子就是小猴子!正当和他的妈妈谈话快结束时,另一小朋友哭着过来向我们告状说:“小猴子”打了他的眼睛。我们赶忙对此幼儿进行抚慰,他的妈妈也一直很不好意思的向这位受伤的小朋友妈妈道歉!看着“小猴子及妈妈“离开的背影我心中的感受很难形容……,我真心希望他的父母可以给予他正确的教育。愿他可以……

      反思: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占有相当比重的位置,家庭对孩子的不正确的教养行为会养成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孩子的年龄越小,模仿能力越强。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动画片也是我们做家长的刻不容缓的职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孩子?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有耐心,好好跟他讲道理或采用冷处理(如让他自己呆坐一边反思,让其独处一室等),而不要采用粗暴方式(如打、骂等)解决,以免造成孩子有种“以暴制暴”思想,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运用多种方法正面引导,让孩子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成人的表扬和鼓励的,每个孩子都有当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我们要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进行正面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喜好,采用表演节目、奖励、评小红花等形式强化好的行为习惯。

          第 二 天 接 园

      他的父母来找我,希望可以和我沟通多多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及各方面情况,我很认真也很乐意和家长多多沟通达到家园真正配合真正共同协商帮助孩子!从与他父母的了解中得到他昨天“打”小朋友,原来是“见义勇为”,他看到好朋友张XX被小朋友用手“捶”了一下时,便对其进行了攻击!在和他父母分析这个现象时我们达成了共识,对于他对朋友产生了责任感。对周围发生的事与人的感性我们给予保护并且提倡,但是因为孩子的辨别能力。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未完全成熟,所以他的这种情感态度是在尝试中积累学习的。只是看我们教育者(父母,老师)怎样引导幼儿去“积累经验”。我们告诉他也许小朋友是和张XX游戏呢。当你的朋友需要帮助时我们去帮助朋友,这一定是很快乐的!

     综上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往往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难免使孩子出现不适应,造成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幼儿时期是实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一阶段对孩子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早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孩子,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作为教育者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正面引导和教育,切忌用粗暴的方式惩罚儿童,平时,教育者要善于培养他们的爱心和以人为善的品格,这才能铲除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土壤,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反思记录: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有太多、太多的教育资源,抓住这偶尔的却真实的“课堂”使孩子的各方面技能成熟起来!将“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实实在在的利用起来、感染每一个孩子。

  虽然孩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然而他们的纯真、浪漫却受到我们时常的“欺骗”,我们4+1>2的合理教育并没有真正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而是让孩子在“爱”“护”“宠”的甜蜜圈子里迷失自己,反而更影响孩子良好行为及习惯的养成。尊重孩子就是多多和孩子交谈,去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当您在单位遇到不顺利的事回家就可以‘无厘头’向孩子‘吼叫’;他可以吗?——不!”“当您拿着遥控器看着自己喜欢的足球赛时,你考虑过孩子吗?——不,没有”;“当您与朋友谈论孩子教育时,你是在称赞夸奖孩子吗?不——绝对不会!”因为周围的环境给予了我们中国人“谦虚”的一面,不好!哪有您的孩子好!是家长在外常说的一句话,回家后您又对着孩子说:看谁谁多棒,孩子好好学,一定要比他更棒!将来要考上某大学!请问这是孩子的意愿吗?是您在用您的观点教育孩子,安排孩子的一切!孩子太被动了,同样,社会及学校(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也不乐观,为了观摩而观摩,为了检查而检查,集体活动的教育形式有太多弊端,老师的注意力会投给优胜者或顽皮者,中间的所谓人人夸赞的乖孩子常常被忽略、忽视如果长此下去孩子的性格会孤僻、内向、他们连老师的关注都没有来得及享受,您说哪里还有教育的平等,又从何谈论尊重呢?

   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我们应牢记,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有的社会亲行为及其明显:娇惯自私独霸,使孩子们恐惧他,躲避他,但是谁又能说这样的孩子不好、不乖吗? 他身上的非社会行为全部是孩子的?不,其中一定有社会、家庭、教师等各个因素,让我们共同协助每位孩子!

  常说:“基础教育是根本!好的行为习惯更是终身受益!”

  所以我们更是应该重视基础教育,让天真、烂漫、善良的孩子在社会、家庭、给予他们的民主、宽敞、自由的空间生活;在父母、老师、同伴给予他们的科学、正确、有趣的领域学习;更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