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掌握关心孩子的艺术

时间:2021-10-05 16:57:56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掌握关心孩子的艺术

  做父母的不仅要关心孩子,还得时时留心体察在我们关心他们时,他们又怎样对待我们、对待他人,并善于根据孩子对待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时调整对孩子的关心,从而使孩子学会关心我们、关心他人----这就是关心孩子的艺术。 

  一名四年级的女孩,从三个月前开始变得学习困难,成绩下降,甚至不愿意上学。家长反复追问后,孩子说她在学校丢失了许多橡皮;还说语文课上做练习时,老师曾让她借橡皮给一位男生,但那位男生没有还橡皮给她,多次向老师反映后,老师不予理睬,还对她有些不耐烦了。于是,家长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小心眼!一块橡皮算什么?你要什么橡皮,我给你买好了;不要再找老师的麻烦。老师天天要给你们上课,多忙啊,你真不懂事!”可是,孩子仍旧不高兴,对家长的劝说无动于衷,并且更不愿意上学了。作为家长应该看到,孩子因丢了橡皮不愿去上学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其实,孩子虽小,她的小脑袋里同样会想很多的问题,她也有自己的心理需要。 

掌握关心孩子的艺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被肯定”的心理需要。向语文老师要回自己的橡皮是不被肯定的,老师和家长总是正确的,孩子的正常心理需要总是被否定,因而导致孩子想不通。这个女孩也许非常喜欢和珍惜被同学“借”走的那块橡皮,这种情感应该得到理解和肯定,但孩子得不到肯定;因此,她可能用毁坏、丢弃橡皮或将橡皮送人等方式,来发泄她的不满。 

  孩子有学习待人处事和被接纳的需要。语文老师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是一种不接纳的态度。可能孩子对老师说话不够礼貌,或是用词不当,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孩子的要求本来是合情合理的,语文老师不理睬孩子的要求,显然是一个错误。虽然只是一块小小的橡皮,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它可能就像成人的电脑和手机那么重要;因此不能说孩子想要回那块橡皮就是“小气、小心眼”,而应肯定孩子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自我保护的意识是正确的。 

  对于语文老师的行为,家长可以对孩子解释说:“语文老师也是普通人,他不理睬还给你橡皮的事,当然是不对的;或是因为工作忙,他忘记了是他让你把橡皮借给同学的事了。那个男生呢,可能是喜欢你的橡皮,或是弄丢了,就不还给你了。你要允许他们犯错误,你也要想一想,如果是你把别人的橡皮弄丢了,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这就要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维”,尤其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更要让他学会宽容和原谅别人的错误。有的家长有顾虑,以为说老师有错误就会降低老师的威信;实际上是恰恰相反的,家长不对孩子说假话,才使孩子能够客观地评价老师和家长。家长尤其不应该回避孩子所关注的问题,也不能一味地为老师和其他人的错误行为辩解。 

  孩子还有学会自我管理的需要。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都认为,中小学阶段是训练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而对孩子的某些问题行为要加以正确的干预,让他学会对学习用品和学习行为的自我管理。在有些中小学生中,还出现了不断地丢弃和购买各种橡皮、笔等学习用品的行为,多是由于家长为了孩子“学习好”,而盲目地迎合孩子的不健康行为。这个孩子丢了许多橡皮,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应该告诉孩子:每块橡皮都是工人叔叔劳动的结晶,也是家长的血汗钱换来的,你应该爱护;贫困地区的孩子常常连一块橡皮都买不起,还可带孩子去“希望工程”捐物捐钱,这样可使孩子懂得金钱和学习用品的价值,从小培养孩子形成科学的经济头脑。 

  孩子也有获得学习乐趣的需要。许多家长总是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孩子,却从不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成人在产生情绪障碍时,都很难热情地工作,并会受到影响工作效率,何况心理上尚不成熟的孩子!常会有形形色色的外界或自身因素影响其学习情绪。当孩子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下降时,往往不是孩子不爱学习,而多半是因为有各种原因引起心理障碍,家长不应该只是就事论事,而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把他耿耿于怀的事情说出来。 

  对于一个不愿上学的女孩,家长应采取恰当的措施,例如,让她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可在休息日带她出去玩;也可购买她喜欢的玩具和学习用品。这是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一个过程,就像一个人生病,需要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有的家长以为,孩子表现好才能给以奖励;可是,孩子在情绪不好和有心理障碍时,更需要满足他的各种心愿,这是通过转移注意力和鼓励的方式,使孩子摆脱消极的情绪,以改善亲子关系。这样做并非宠惯和溺爱孩子,而是表达成人对他的理解,并不需要花许多钱,有时一个小小的满足,就可以转变孩子的情绪。这样,学习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情绪障碍也会迎刃而解。 

  我们建议家长对待孩子要“无条件地爱”,无论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都要永远对他抱有希望。帮助孩子体验成功感,他就会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开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