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父母要有平常心

时间:2021-10-05 15:44:21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父母要有平常心

  常听一些父母在一起谈论孩子的生活、学习,话里话外总是透露出“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关心孩子的成长,期待他们出类拔萃,成为优秀的人才,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过分“紧张”孩子“超人”的表现,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无视孩子的素质条件,给孩子“制造”成长环境,强迫孩子学这学那,进这个班那个班,无节制地加压拔高,可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很多,值得深思。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心态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对孩子影响很大,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教养方式,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拥有一颗平常心,冷静、客观、理智地面对孩子的成长,是父母应持的基本态度,也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父母要有平常心

  怎样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呢?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即使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也有着不同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平常心就是建立在对孩子这些特点的深入了解和对个别差异性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以常人的心态把孩子看成是有各种独特特点的正常人。可以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细胞的孩子,无论怎么下气力,也难培养成音乐家;对没有绘画兴趣的孩子,即使请画坛名家指点,也难在美术领域做出大的成就。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这些个性特点,坚持“我可以独裁”的观点,倒行逆施,急功近利,硬要孩子做自己不愿或不能做的事情,其结果可想而知,这也是导致父母不正常心态的根源。所以,父母要保持平常心,就要多花些时间与孩子沟通,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了解孩子的个性,寻找孩子的“与众不同”,尊重孩子的权利和选择,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平和的心态“对症下药”,量力而行,促进孩子“跳一跳,摘桃子”。

  其次,要用发展眼光看待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孩子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试图摆脱成人的帮助和束缚,按自己的心愿做事。但是,许多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变化,一方面想让孩子一夜之间达到尽善尽美,另一方面又给孩子泼冷水,不允许孩子做这做那,对孩子的行为指手划脚,横加干涉,使亲子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关系日趋紧张,导致父母心理失去平衡,难以冷静处理。太阳每天总是新的,孩子每天都是变的,所以父母不要先入为主,以静态的假定忽略孩子的天天发展,天天完善。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变化,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锻炼机会,把顺其自然和控制约束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看到发展就看到了希望,有了希望就会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关注孩子的变化。

  第三,要全面地评价孩子。“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孩子在成长中总会遇到难题,犯下错误。因为孩子的失误和不足,就彻底否认孩子的一切,也是父母不正常心态的表现。要知道,孩子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好有坏,有进有退,由思想品德、性格习惯等方面相互联系的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对孩子的评价要尽量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而要用全面的观点,从整体上把握孩子,既能欣赏孩子的闪光点,又能容忍孩子的不足;既能看到主要方面,又要顾及次要方面,防止片面性。要善于发现长处,因势利导,更要发现不足,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战胜自我,在孩子的点滴进步中品味成功的喜悦,以一颗平常心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四,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孩子。纷繁复杂的社会如同一只大染缸,身处其中却一色不染是不可能的。孩子的种种问题,诸如不良言行、错误思想、异常情绪等都与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密切相关。对孩子的问题,父母不必大惊小怪,恨铁不成钢,动辄拳脚相加,大打出手,而要冷静对待,分析原因,多一分宽容,少一些苛刻,给予充分的理解,也应该多从自身找找责任,合理地控制各方面环境的影响,防患于未然。

  第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知识社会没有知识,没有真才实学,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这也是父母重视孩子智力开发和知识掌握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头脑里总是充斥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过分看中出人头地、权势地位,必然会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关心备至”;必然会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知识的多寡;必然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采取种种高压手段;也必然会上演一幕幕砸钢琴、摔画板,甚至母杀子,子杀父的悲剧。“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只要父母教育得法,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自由的活动空间,就能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当然,我们强调尊重孩子,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忽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生活尚不能完全自理,心灵单纯幼稚,行为冲动鲁莽,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指导。拥有平常心,也不是要放弃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反更需要父母以高度的责任心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设和谐的成长氛围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