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幼儿礼节训练方法

时间:2021-10-05 15:34:00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幼儿礼节训练方法

      培养孩子讲礼貌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介绍几种由心理学家们研究出的“孩子学习礼节的新方法”,供父母们参考。其中有些可能早就被父母们所采用,只是未被有意识地察觉而已。

幼儿礼节训练方法

      “教导”、“提醒”和“指正”这三种方法最常为父母所采用,也是相当有必要保留的传统方法。因为孩子需要正确行为的引导,需要被提醒去做应该做的事,也需要及早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孩子学习正确的行为举止时,刚开始只要集中于少数几个特别重要的规矩,每次只教一个,同时,得挑选适当的时机来教。譬如在孩子情绪稳定、父母和他的关系融洽以及他很有学习兴致时,教他接电话、向人道谢等礼节,才会有效果。此外,一定要设法让孩子晓得他在要求一件东西之前,一定得说出个“请”字。即便他一时忘了,也得和颜悦色地提醒他:“你得跟妈妈说什么呀?”等他说出了“请”字才能满足他的需求。千万别因为孩子忘记了就对他发火或显得不耐烦,否则,只会使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消极而琐碎的事,不愿主动且愉快地去学习。

      宁可事先提醒孩子哪些是该做的事(例如告诉孩子:“见到陈叔叔时,记得跟他问好哦!”),也不要在孩子忘了之后,当着对方的面责备孩子没有礼貌。同样的,指正孩子的行为时,最好用积极的口吻如:“‘请’用毛巾擦手”,而不要用“‘不可以’把奶油抹在桌布上”这种语句。

      提醒和指正所表现的只是一种消极的方法,而“赞美”这种方法对孩子更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对孩子好的行为举止给予赞美,会便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激起他与别人合作、和睦相处的意愿。父母不妨自省一下,赞美孩子的次数与批评、指正他的次数比较起来,何者为多?

      再想想,孩子犯错时,我们是不是很自然而然地要他“以后别再那么做”?而当孩子不再犯错时,我们却只是停止指责而已,从没想到也应该赞美他,对他的不再犯给予一些鼓励。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表现中规中矩的行为原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很少主动赞美孩子:“爸爸好喜欢你今天跟陈叔叔问好的样子,好有礼貌哦!”要知道,挑孩子好的行为表现来赞美他,比孩子做错事后再批评他要有直接而明显的效果。明白地指出正确行为

      “指出正确行为的范畴”是赞美的另一种展现方式。它和赞美的差别是:前者着重于孩子的整体成就;后者仅偏重于某些特殊行为。举个例子来说吧,仅称赞孩子“学得很好”就显得不完全,如果能直截了当地把孩子在哪一方面学得很好同时点出来,就更能激发孩子往那一点卖力前进。例如赞美孩子“愈来愈有礼貌,懂得向人问好”这句话,除了能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外,往后,他还会逐渐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而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

      我们冒犯了别人时,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把他们当时的感觉告诉我们,他们大都不愿直言。事实上,我们最需要这种回馈反应。

      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某个孩子在公共场所不断地高声要求买这个、买那个,给人一种很不好的印象,在别的情境观察他和他的母亲相处情形后发现,他的母亲从不对孩子的不好行为有任何反应,只是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我们相信,她是给了孩子一切所需的东西,但她一定没有想到事实上她已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有什么影响”的机会。

      这种“坦诚的回馈”就像一面镜子,能显示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别人什么感觉,它和当面纠正不同,并不带有指责的意味在内。以上例来说,如果母亲反应:“你那样高声尖叫,妈妈很生气,妈妈不会愿意买任何东西给你。”像这类的反应很有效,它不但能降低孩子的反抗心理,还能使孩子在没有被要求该做什么的限制下,发挥他的创造力或机智,想办法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培养孩子任何良好行为时,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期望过高”,甚至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衡量孩子的学习能力或成果。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形也都有所不同。父母既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孩子的压力,又不能完全采取没有期望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毕竟孩子在完全长大以前,还是得依赖父母不断地支持才能解决问题啊!因此,在哪些时候要求孩子表现合宜行为,哪些时候必须优先考虑孩子本身的发展条件,为人父母者,宜保持相当程度的弹性来处理才行。

      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习与别人(包括大人和友伴)相处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课。只有先学会这一课,孩子才会逐步发展出积极的待人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举止。为人父母的,不妨多鼓励孩子这种自发性的需要吧!同时别忘了,孩子偶尔忘记了或犯错是免不了的,千万不要期望过高哦!

      赞美孩子的好行为,以礼对待孩子,孩子也将以礼对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