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孩子的情感需要-管教与惩罚

时间:2021-10-05 15:20:45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孩子的情感需要-管教与惩罚

  孩子需要有行为规范。了解人们希望他们做什么、他们能够走多远而不越轨,他们就会有安全感。幼儿时期正是对不良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建立规范的适当时期。而这也正是幼儿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为的时期。因此,任何管教和惩罚都应当适合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

孩子的情感需要-管教与惩罚

   

  即使孩子已经长大一些,懂得规则与限度了,假如他试图越轨,试看你能够让他走多远,也是正常的。

   

  通常,你可以预见不良行为的发生,把孩子带离现场,避开任何激发矛盾的因素,忽略细微的顶撞,避免经常说“不”。通过这些,你可以避免可能的冲突。

   

  管教的戒律。重要的是对你的管教要身体力行。如果你总是告诫孩子吃饭前不要吃糖果,你自己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做。你要始终如一,这点很重要。建立合情合理的限制并始终坚持去做。如果你允许孩子今天做这,明天又不准做了,他就会很困惑。同样,父母双方对管教要一致,以免孩子混淆不同的准则,拿这一方来对抗另一方。要用孩子明白的方式把规则讲清楚,并解释理由。例如,为什么他应该把玩具放好,这样,大家就不会踩到玩具上面而受伤了。

   

  对规则要作出明确的指引,当你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时,要具体,不能含糊其词。同样,当你惩罚他的时候,要解释原因,例如,在经过告诫之后,他又一次打了人。不要重复惩罚。如果孩子已经被父亲惩罚过了,母亲就不要再惩罚他。

   

  当孩子做得好时,要表扬他,而不要只是对负面行为做评判。从长远看,正面鼓励通常更有效。

   

  不要作空洞的威吓。只有在你真正打算实施惩罚时,才用惩罚来告诫他,否则,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回应说:“你敢?”

   

  惩罚之后要做弥补工作。一旦孩子被惩罚以后,要让他知道你仍爱他,并把注意力转到别处。

   

  在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之前,给他改过的机会,或者给他时间来作出回应。例如,你建议“为什么你不去踢花园里的球,而要踢餐桌呢?”如果他不理你,警告他想想后果。如果他不肯捡起玩具,平静地对他说:“我数到十,在这之前你必须捡起来。”然后开始数。如果数到十他还不动,立刻说“去反省”,实施你的惩罚。不要跟他再次讨论这件事,也不要把十从头再数一遍。

   

  惩罚的方法。你已经告诫过孩子,但他仍然做了错事,这时你应该给他惩罚。如果孩子不知道把录音带拉出来后它就没有用了,那么一句简单的责备就足够了。

   

  1.申斥。这是纠正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办法。孩子希望取悦家长,当孩子正在做错事或者做了错事,严肃的责备会很有效。但是,只有偶尔并有必要时用才会奏效。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责备孩子,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慢慢地他再也听不进去了。当你申斥孩子时:

   

  保证他在集中精神听。你弯下身体,或让他坐在椅子上或桌子上,看着他的脸。

   

  你的声音要坚定、有信心,话要简短、切中要点,让他明白你为什么生气。你只有声音坚定,孩子才会认识到像“把衣服捡起来”这样的责备不是玩游戏。

   

  明确指出如果他继续做下去的话后果会如何。

   

  检查他是否听懂了你所说的话。

   

  2.打巴掌。大多数父母主张有时要打孩子巴掌,不少人认为这是对付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但是不能作为惩罚的主要形式。如果你确实是用这种方式惩罚孩子,那就应该偶尔但及时地实施,比如,当孩子正在面临危险而其他方法没有效果时,在他手上拍打一下。只用你的手,只打一下。实在需要的话,它只应该作为最后一招去用。

   

  打孩子在一些国家是禁止的。即使它不是非法的,最好还是不要打孩子。理由是:

   

  它有危险。通常父母是在生气的时候打孩子,如果你不留意打得太重,就会引起伤害。或者,如果一个轻巴掌不奏效,那么下一次父母就会打得重一些,好让孩子把话听进去,这就会使惩罚失控。

   

  拍打通常没有效果。研究发现,孩子被打得越多,他听进去的就越少。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或不明白他为什么挨打。

   

  它会导致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孕育了攻击性。孩子会认为,你打他是对的,那么他打人也是对的。

   

  3.反省。这是一个简单、不带感情的、有效的办法,它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把他带离气氛恶化的场所。当他有不良行为时,把他带离现场,带到隔离的房间,让他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告诉他为什么他要反省。房间必须安全,最好没有令人兴奋的东西。椅子要小一些,使他可以自己爬上去。反省的时间不必很长,以孩子的年龄算,大约1岁1分钟,此时计时器很有用。如果在你同意之前他走了出来,平静地把他送回去,必要时把他按在椅子上,直到时间到为止。如果椅子就在你呆的房间里,不许他讲话。一旦时间到了,抱他一下,把事情忘掉。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罚他反省,否则孩子就得在椅子上呆一整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