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在学习上与孩子做朋友

时间:2021-10-05 15:20:29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在学习上与孩子做朋友

    一日,与朋友聊到孩子学习的事。说她自孩子上学以来,放弃了读书写作的习惯,每天坚持不懈地陪着孩子读书学习。可孩子从成绩并没有见好,反而出现极度厌学情绪,对学习没责任感。“我又当老师又当学生,以前当儿子的老师,现在,他上四年级了,也有遇到无法解答的,又当起儿子的学生,可为什么他的成绩一直不见好?”她沮丧地说。   “错就错在你不该当孩子的老师,也不该当孩子的学生。”她大惑不解,问我原由。我说——

在学习上与孩子做朋友

  第一,不要当孩子的老师。

  首先,容易养成粗心的毛病。有家长验收每天的作业,从而做作业马虎,不认真细致,不严肃对待,只求快速不求准确,作业含金量不高。考试时因粗心而犯的低级错误,就往往和平日养成的粗心有关。

  其次,不利于培养学习责任感。家长经常检查督促,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而是父母的事,是为父母学的,以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正确。因而,没有了责任感、自觉性,很难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独立性。家长总抱怨孩子学习没有自觉性、积极性的原因其实就在这里。

  最后,容易造成思维的惰性。有家长作孩子的学习“拐杖”,一有不懂就问,一有错误就马上得到纠正,使孩子不愿独立思考,不愿克服困难,没有钻研精神,长此以往,使思维萎缩,思考能力退化,抑制了思维的敏捷性、活跃性、灵活性等的发展。

  第二,不要当孩子的学生。

  首先,牺牲自己不可取。自己的事业让位于孩子的学业,跟踪孩子学业,陪着孩子共进退,也许小学阶段还说得过去,到初中阶段就说陪不起了。因为现在的课程、教材难度、深度较之以前都在加大。家长的年龄也不饶人,学起来也会力不从心,苦不堪言。

  其次,给孩子造成思想压力。孩子看家长和自己一起勤读、苦读,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催促、激励孩子学习的作用,但同时也在给孩子思想压力,看到父母学得苦,觉得学习是苦差事;看到家长过于关注学习,短期还好,长期这样下去,会让孩子感觉不自由、不自在。有一种被控制感、压抑感。

  最后,不利于孩子自主学习。现在的教学进度,课程安排家长是不了解的,家长在辅导或陪读的时候容易把自己的主观意图强加给孩子,干涉孩子正常学习计划。弄不好是瞎指挥,反添乱,帮倒忙。

  那么,是不是该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不管了呢?也不是。不当“老师”,不当“学生”,而当孩子学习上的“朋友”。

  第一,   寻找“链接”,扩展知识,鼓励阅读。学了《爱迪生》,就找名人传记给孩子阅读;会学了《赵州桥》,就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古今中外有关桥的知识;等学了朱自清的《春》,再推荐《匆匆》、《荷塘月色》;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情节,交换“奇谈异论”。

  

  第二,   活学活用,锻炼思维,书本联系生活。学了斤、两等计量单位,就叫孩子去买菜;学了四则运算,就和孩子一道做一本家庭财政收支报表;学了种子如何发芽的自然课,就和孩子一起养花种草,细心观察,培养兴趣。

  重视孩子学习,又不拘于书本,看似不管孩子学习,实则在生活中处处学习。与孩子玩学习,与孩子共享学习,这种朋友式参与、玩耍式学习更容易让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