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火眼金睛识别儿童食品标签

时间:2021-12-08 18:47:05 婴幼儿食谱 我要投稿

火眼金睛识别儿童食品标签

  “美丽”的误会:你会上食品标签的当吗?

  走进超市,除了绚丽的包装,很多新鲜的食品名称也很吸引眼球。可要知道,这些让人好感顿生的食品名称和标签,往往会导致你的误读,使你的消费行为和原来的购物愿望大相径庭。——聪明的父母,你们会上标签的当吗?

  酸奶饮料

  人们都知道,酸奶是一种美味可口的保健食品。它不仅是蛋白质和钙质的良好来源,同时也能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消化道抵抗力,适当饮用还有减肥美容的功效。

  超市中与“酸奶”有关的各式饮料满满当当摆了好几个货架,可是,它们都是酸奶么?如果睁大眼睛细细地审查,就会发现大部分产品包装上,在大大的“酸奶”、“酸乳”、“酸酪乳”、“优酪乳”或更花哨的产品名称后面,还有两个不起眼的字“饮料”。原来,这根本不是酸奶,而是牛奶或酸奶添两倍水制成的“乳饮料”。为了达到诱人的口感,其中除了水,还要添加糖、香精、有机酸等原料,根本无法达到酸奶的营养价值,更别说酸奶的保健作用了。如果父母们把这样的产品当成酸奶每天让宝贝大量饮用,结果会摄入过多的糖分和香精。

  那么应当怎样分辨“酸奶”和“酸奶饮料”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它从货架上拿下来,仔细看看标签上的成分表,你就会发现: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必须在2.3%以上,而“酸奶饮料”的蛋白质含量却标着“≥1.0%”。同样道理还可以用来辨别牛奶和乳饮料: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2.9%以上,而花样百出的某某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也只是“≥1.0%”。

  儿童可乐

  众所周知,可乐因为含有咖啡因而对儿童的健康不利。于是,市面上就出现了各种“儿童可乐”,标榜“不含咖啡因,不含防腐剂”,号称是“特别针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而专门开发的健康可乐”。有的父母觉得,这种专为儿童配置的可乐克服了普通可乐的“先天不足”,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尽情饮用。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每听儿童可乐含有38克白糖,150千卡的能量,30-40毫克磷,还有焦糖色素。如果每天饮用2听可乐,便多摄入了60-80毫克磷和76克白糖。可乐中所含大量糖分和磷会使体液趋向于酸性,为了维持酸碱平衡,人体就不得不动用骨骼和牙齿当中的钙,从而导致骨钙的流失。

  可见,长期大量喝这种儿童可乐,将使生长中的宝贝无法有效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钙,从而导致骨骼发育不良。俄亥俄州牙医协会在2003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中指出,除了妨碍钙吸收之外,可乐等碳酸饮料中的酸对牙齿的珐琅质具有腐蚀作用,从而促进龋齿的发生。此外,因为可乐中含有大量的精制糖,过量饮用还会导致幼儿的肥胖问题。可见,即便不含有咖啡因,“儿童可乐”对宝贝的健康也是有害无益的。

  天然零食

  零食虽小,却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特别为儿童所喜爱。在人们对健康问题空前关注的时代,一些零食也披上“纯天然”、“低脂肪”、“真正水果制造”这些绚丽的外衣,以取悦关心宝贝健康的父母们。

  “纯天然”是好多商家最爱打的旗号。当然,那些野生的蘑菇、清香的山梅、纯朴的马铃薯,确实是“纯天然”的原材料。可是,它们在工厂里要经过很多加工步骤,这些加工过程都会对食品的营养价值产生影响。比如说,薯片在油里炸过,还要沾上味精和盐等调味品,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食品;又比如说,果脯和蜜饯在糖里腌制或煮制过,含糖量达60%以上,其中的维生素C几乎损失殆尽。食物原料中天然的养分平衡早已被打破,还额外增加了大量的油脂和糖分。

  水果零食也是一个最近兴起的“健康”把戏。毕竟它们是“真正水果制作”。但是这些零食只含有小块水果或是少量果汁,却加了很多糖和添加剂。比如所谓的“营养果冻”,它们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微乎其微,而且吸收利用率也很差。

  如果用天然原料制作就能叫做“纯天然”食品的话,世界上还有多少食品不可以叫做“天然”呢?无论怎样包装,也不能掩盖它们不利健康的真相。

  植物奶油

  在放黄油的冷藏柜中,名为“植物奶油”的产品赫然在列。如果仔细看看,很多饼干、面包、奶油蛋糕之类的成分表上都有这个东西的大名。许多父母看到“植物”二字就以为是“天然的”、“健康的”,认为比牛奶中提取的奶油更健康。实际上,所谓“植物奶油”就是“人造黄油”,也叫做“麦淇淋”,是植物油经过人工氢化反应制成的。经过这个反应之后,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也变成了饱和的脂肪,营养价值并不比天然黄油更高。

  植物奶油唯一的优点便是不含胆固醇。然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在植物油的人工氢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非天然构型的脂肪酸,也就是所谓的“反式脂肪酸”。经常摄入这种脂肪酸会大幅度地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还会妨碍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所以,宁可给宝贝购买含有黄油的食物,也不要给他们购买所谓的“植物奶油”。

  营养麦片

  许多所谓的“营养麦片”实际上大部分成分是糖和糊精,而不是燕麦片。其中每包的蛋白质含量只有1克左右,说明奶粉和燕麦含量都很少,香味主要来自香精,其营养价值尚不如普通的粥。如果用它来当作早餐的主要成分,一定令人极为失望。因为一份成人早餐需要提供全天25%~30%的蛋白质,大约相当于16~25克,宝贝也需要10克左右的蛋白质。

  因此,如果要购买优质的早餐食品,应当选择纯麦片和奶粉为主要原料的产品。注意看每一包当中的蛋白质含量,如果是40克包,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应当超过5克。按很多国家的规定,如果产品上有“营养”二字,则应当标明产品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假如对产品标签不放心,则不妨自己买相对廉价得多的纯燕麦片,煮成粥加牛奶食用。

  美味素肉

  目前,“素鸡”、“素鱼香肉丝”、“素孜然羊肉”等豆制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它们能做出和肉相似的口感,并且商家对其“高蛋白低脂肪,不含胆固醇”的宣传也迎合了人们追求健康的心理。其实,这类豆制品可能用大量的油炸过,“低脂肪”的宣称未必名副其实,而且为了加强口味,添加了较多的盐和味精。它们对于健康的好处,主要是钙含量高一些,其他方面并不比真正的肉类更大。

  样子普通的水豆腐、豆腐丝、豆腐皮、白豆腐干等,才是真正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大豆食品。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肉类可以提供高效价的血红素铁,而豆制品则不能。所以贫血的宝贝最好不要完全用仿肉豆制品代替肉类。

  植物蛋白饮品

  不少饮料类产品标榜自己是植物蛋白饮料,如核桃乳、花生奶、杏仁奶、红豆乳等,以区别于可乐、果味饮料等除了糖分几乎毫无营养价值的饮料。很多父母因此经常给宝贝购买这类饮料,以补充蛋白质。实际上,这些饮料含蛋白质通常不足1%,在提供蛋白质方面作用甚微,而其中所含的糖分却不比其他甜饮料少。

  一听蛋白饮料大约200克,其中仅含有2克蛋白质,和人体每天65~75克的需要量相比微不足道。按照发达国家的标签法,如果一份食品所提供的某种营养素达不到一日所需量的10%,便不能在包装上宣称是这种营养素的来源。按这个标准,能成为蛋白饮品的只有牛奶和豆浆。

  奶精

  很多时尚美味食品,如珍珠奶茶、咖啡伴侣、各式甜品等,当中都有一种听起来十分诱人的配料——“奶精”。人们想当然地以为,奶精就是牛奶的精华,营养丰富,风味天然。

  其实所谓“奶精”,就是氢化植物油、糊精(淀粉水解物)、少量酪蛋白酸钠、奶油香精、乳化剂、抗结剂等成分的混合物。其中脂肪含量达20%~75%,热量比淀粉还要高。别看它颜色白白的,奶香浓浓的,化在水中有乳白的颜色,其实和牛奶没什么关系,营养价值更是差之万里。奶精的香味来自于奶油香精和香兰素,乳白的牛奶质感则来自乳化剂。

  由于奶精中所含牛奶成分微乎其微,它不仅不能补钙,也不能补充蛋白质。其第一大主要成份,不是油脂,便是淀粉水解物。可以说,它不仅不能增加营养,反而会提供糖分和脂肪。

  奶精中最糟糕的成分,便是所谓的“氢化植物油”。这种油脂看起来和黄油的感觉差不多,是用植物油经过“人工氢化”处理之后制作而成的。别看带上“植物”二字,其实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比猪油还多!经过人工氢化之后,还会带来对心血管危害最大的“反式脂肪酸”,真是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所谓“植脂末”,不过是粉末状“奶精”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奶精要比奶粉廉价得多,而且容易储存,容易加工,添加之后能让食物的口味更为诱人,难怪食品厂家爱它没商量!可是,父母们却应当好好想一想:我的孩子真的需要吃那么多“奶精”吗?

  要在五光十色的食品市场中辨清食物的真实品质,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只要父母们每次购物的时候仔细阅读成分表,平时多注意积累一些营养健康的小知识,相信不用多久,就一定能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得清清楚楚,买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