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幼儿园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意识

时间:2021-10-06 08:04:09 园长之友 我要投稿

幼儿园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意识

在组织的管理运行中,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组织运行的“硬件”,缺少了它,组织的运行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寸步难行。而管理者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好比是组织管理中的“软件”,他们的思想、观念、个性、气质等因素都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自身的管理行为,并随之影响着组织的运行。因此,要提高管理的效益,作为管理者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具备以下三种意识:

    

幼儿园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意识

    1.目标意识

    

    目标,通常是指个体及群体或组织的某一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预期结果的状态和标准,它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依据。因此,幼儿园管理要实现最优化的管理效果和达到管理的预期结果,管理者必须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

    

    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确定管理目标。幼儿园的管理目标是指围绕教育目标制定的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标准或预期结果。比如,“家园合作”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建立“家园合作”的良好机制,实现“家园合作”的目的,幼儿园管理者必须确立“家园合作”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制定计划。计划的内容不仅要体现“家园合作”目标的各项指标,而且要拟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如果目标的内容不明确、不具体,计划工作也就难以进行。对一个组织来说,没有目标的管理与没有管理的目标一样,都是无法想象的。

    

    其次,幼儿园管理者要进行目标管理。要实现目标,必须对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实现有效管理的手段之一,便是将管理目标转化为幼儿园全体人员的工作目标。研究表明,工作目标具有激发和维持工作动机、指导行为、增强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为此,幼儿园管理者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把全园任务或管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目标体系,使幼儿园各职能部门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按目标导向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二是动员幼儿园全体成员参与目标的制定,通过上下级的充分协调,使目标内化为每个成员的自觉要求,实现有全体成员参与的民主管理;三是尽可能使目标具体化,达到可检查、控制和考核评价的要求,以利于实现自我控制。

    

    2.开放意识

    

    从促进儿童发展的角度分析,幼儿园管理的目的是协调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使其产生综合效应,形成教育合力,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生态学的观点,儿童的行为及状态与其背景(时间、空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儿童的发展是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的逐步的、相互的适应,这个过程受到情景和情景所涉及的背景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影响。儿童的发展同时受到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环境及其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即幼儿园、家庭、社会构成了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因此,要实现管理的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开放管理的意识,加强幼儿园与社会、家长的联系,着力协调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中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争取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理解和支持。

    

    3.民主意识

    

    后现代主义强调“边缘化”,所谓“边缘化”,有人也翻译成“去中心”或者“分散化”,它意味着后现代主义主张把注意力集中到边缘事物上去。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学校教育管理。在这种观念下,就出现了所谓“权力下放”“授权”等术语。“权力下放”“授权”不仅仅是指教育行政机构把权力下放到学校(幼儿园)领导手中,也指幼儿园(学校)领导在一定条件下应把手中的权力授予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家长和一些社区人员手中。

    

    在这种分权化的管理机制中,园长要从领导、管理的角色,改变为协商、沟通的角色;家长要从非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为专业人员的角色。这种民主化管理,可使幼儿园具有更清晰的目标;更有系统地计划、评价各个教育项目;幼儿园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也更为便当和顺畅。由于管理决策是以集体而不是以个人形式作出的,它给予教师、家长有更大的参与园政决策的机会,因而能够保证决策的民主和高质量,提高管理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