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依依的家园联系本

时间:2021-10-05 19:56:24 园长之友 我要投稿

依依的家园联系本

  新生入托产生分离焦虑,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您知道吗,新生家长也会有分离焦虑。对于父母而言,狠心把孩子“丢下”,内心总不免会产生愧疚,敏感的孩子觉察到这一点,便更会粘着父母不放了。家长的焦虑与孩子的焦虑互相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入园适应,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怎样帮助新生家长减少分离焦虑呢?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家园联系本,透过它,了解家长在孩子入园适应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采取适宜的应对策略。

  新生活开始

  教师(9月3日):今天,依依的情绪还不是很稳定,可她很可爱,赵老师,“阿姨”、“姐姐”的,叫得可亲了,还喜欢找小朋友拉她的手。坚持送她来园,慢慢会好的。(江老师对孩子的喜爱表达出来,让家长知道老师爱自己的孩子,多少放心一些。)吃饭是老师喂的,吃的不错。中午睡觉时,听着老师的故事,很快就躺下来睡着了,睡了一个多小时,有进步,起床就找老师要水喝,挺棒的。放心吧,我们的依依很快就会快乐起来的。(吃喝拉撒睡都是新生家长关心的问题,简洁而具体的几句话点到家长的心坎上,便于家长感性的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对幼儿园产生信任感。此外,家长最初的担忧往往是因为对幼儿在园情况不了解,教师有必要将幼儿的情况尽可能多的反馈给家长,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幼儿的表现,少用“挺高兴的”“睡觉了”等概括性、判断性语言,因为这种语言容易使家长进一步产生对衡量标准的歧义,无法起到缓解焦虑的作用。)

  家长(9月3日):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她吃什么了,她说喝汤了;我问她学什么了,她就给我唱歌。回到家以后,她吃了半个梨和几颗葡萄。她有点咳嗽,我给她带上药,您别忘了饭后给她吃谢谢!(简单的几句话,可以看出这位家长非常细心,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家长对幼儿园不放心。)

  教师(9月4日):我们已经给依依吃药了,白天也没怎么咳嗽,请放心。吃药时依依表现得特别棒!另外,请您在家时让她多喝点水。中午睡觉时,开始不想躺,老师和她一起躺下后,她很快就睡着了,比昨天睡得香。(针对家长的提示进行回复,有利于家长逐步建立起来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感。)

  “焦虑”背后的问题

  教师(9月9日):依依在园情绪比较稳定,表现得比较“文静”。可是我知道依依是个敢做敢为的小姑娘,看来,她多少还是有点拘束。(老师主动将孩子的问题提出来,有人担心会加重家长的焦虑,其实,适时得法也会起到好的效果,使家长感到老师对自己宝宝的观察很细致,也能理解和接纳她。这也是引发家长说出心里话的方法之一。)

  家长(9月10日):依依上幼儿园后,确实有些变化,不像以前那么淘气了,变“文静”了,能跟我学说一些幼儿园里的事。祝老师节日快乐。(老师的话引出了家长的话,让我们看到了家长的深层焦虑。)

  家长(9月15日):今天依依回来后,情绪特别不好,动不动就发脾气。这种现象以前也发生过,但只要我们慢慢跟她讲,基本上都能平静下来。可自从上幼儿园后,一次比一次厉害,有时非要大哭一场才能作罢。不知道是上幼儿园的缘故,还是另有原因。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她说、怎么做,想请教你们,谢谢!(孩子的情绪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家长因为不懂得儿童的心理特点产生焦虑,情有可原。)

  教师(9月16日):从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我们都认为依依应该是班里孩子中适应最好的,没想到她有如此大的反应。看来,对于宝宝的适应情况,不能仅从表面下结论。依依的反常行为或许与她的性格和生活特点有关。她很开朗,在家很自由,而在幼儿园的具体生活或多或少会让她觉得拘束。依依是一个很听老师话的宝宝,她在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多么难得啊!但是宝宝毕竟还小,有些感受说不出来。见到最亲的人,难免会用发脾气的方式发泄一下。另外,上幼儿园还可能让宝宝误以为“妈妈爸爸不喜欢我了”。别担心,告诉依依你们爱她,在不妨碍大局的原则下,不妨宠着些。宝宝正处于成长阶段,出现各种反应都很正常,相信宝宝会很快适应的。今天依依就特别高兴,听着音乐跳呀、扭呀,还跑来搂着老师,可亲了。(教师有责任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变化过程,这需要教师对家长的耐心说服,还需要教师用自身理解、接纳幼儿的态度、做法去感染家长。以依依为例,家长亦孩子是否高兴为标准,所以总觉得孩子情绪没转变;张老师则以语言将依依的变化呈现出来,对孩子情况的分析即客观又充满人情味,使家长看到孩子确实是在进步,从而也让家长感受到了老师对幼儿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起到了感染家长的作用,同时也增进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

  问题初步解决

  家长(9月17日):您写的评论给我启发很大。我应该慢慢的和孩子沟通,希望她会一天一天好起来。今天回来还不错,发了三回脾气,不过一会儿就好了。(教师对幼儿的接纳态度和等待意识使家长意识到了要慢慢来。同时,教师的劝导和孩子的变化,也是家长的心情开始放松起来。)

  教师(9月22日):我们能感受到您每天是在焦虑不安中坚持送宝宝来园的,谢谢您!也请您放心,我们会仔细照顾好她的。(教师要学会感谢家长,将理解和谢意用言语表达出来,哪怕是一点点地支持,因为这是家长沟通的润滑剂。此外,教师及时将责任化作承诺,让家长感受到的将是温暖和安心。)现在,我们不仅经常能看到依依的笑脸,还发现她有时故意做出与老师的要求相反的行为,想看看老师会怎么办。您别担心,这是宝宝的正常表现。敢于在老师面前做事,是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一种表现,很好!今天她按时吃药了。咳嗽得不是很厉害。我们没有让她做剧烈的户外活动,还多给她喝了点水。

  家长(9月23日):今天,依依的表现真是特别好,没有脾气,咳嗽也好多了,非常感谢。看了您写的依依的表现,我的顾虑打消了,这也是她在家里的表现。就像您所说的,她现在已经熟悉了老师和小朋友。

  “焦虑”的反复

  家长(10月7日):在“十一”长假这几天,依依每天早上起床都会说“妈妈,我不去幼儿园”,现在在家的表现跟上幼儿园时在家的表现也大不一样了,非常活跃,家里来人,愿意交了,带她去哪儿玩都特别开心。看来,幼儿园对她来说是太压抑了。而且通过看录像我还发现,她好像比别的孩子反应都快,是不是有些活动约束了她?看到她围着老师跳舞时特别开心的样子,我心里又挺踏实的。不管怎么说,老师也尽力了。依依上幼儿园以后真的是特别爱哭,进步就是自己可以脱、穿裤子,会说好多首儿歌了。不知道8号她会是什么表现。(“阴影”笼罩着孩子,也笼罩着家长。父母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却又走进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孩子应该自由发展,却忽略了孩子在集体中是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的。向社会迈出第一步,肯定会有不适应,但却是必须迈的,而且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是可以买过去的。)

  教师(10月8号):您的留言,我们仔细看了好几遍,字里行间透着您的担忧与牵挂,很感谢您能写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从家庭到幼儿园,从依靠变成独立,孩子从心理上接受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可我们的依依还是很勇敢的,是有进步的。从开始哭着来,再到现在能和妈妈说“再见”以后再进班,这些都是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对于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来讲,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多么大的进步啊!(教师分析问题根源,并用具体的语言将孩子的变化一步步呈现出来,意在让家长理解虽然孩子来园还会哭,但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变化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家对幼儿来说是安全、亲切的地方,可到了幼儿园,一切都需要重新认识,这时, 依依的另一面性格就显露了出来,表现为爱哭、发脾气等。不过,这一切都会随着依依对幼儿园的熟悉、心理的成熟而逐渐过去。现在的依依,已经表现持比较开朗的一面,不是很“压抑”,“拘束”更贴切。这个“拘束”,来自孩子本身,也来自集体生活的常规,有待于孩子慢慢的适应。(将“压抑”换成“拘束”,引导家长更加客观的看待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从您的留言中,我们也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我们还是忽略了很多细小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可不是小事),我们会多留心,谢谢您。(真诚检讨工作中的失误,并不是否定自己的努力,这种做法将会换来家长更多的真心话,也更有助于教师自身工作质量的提高,是做家长工作必不可少的“绝招儿”。)

  问题解决

  家长(10月9日):在您的提醒下,我仔细回想了这一个月以来依依的表现,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回家的表现也一天比一天乖了。非常感谢您能帮我慢慢了解我的孩子。希望您今后继续严格要求她。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宝宝。(家长很自然的把家园共育作为自己的职责,这种意识的转变多教师来说是极为可喜的,对今后工作的开展也是极富意义的。)

  教师(10月10日):依依这两天来园挺高兴的。妈妈夸宝宝“依依在家棒着呢,可有礼貌了”,依依特高兴,还和小朋友说“我妈妈喜欢我,夸我棒”。看,宝宝很在意家长的表扬,尤其是在老师面前的表扬。你们的表扬对宝宝的情绪和行为都有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家长的行为可以看出,家长真的了解并接纳孩子了,教师的辛苦也收到了效果。此时,教师还不忘及时肯定家长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