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用智慧激活智慧-我园“共享课例”的由来

时间:2021-10-05 19:02:23 园长之友 我要投稿

用智慧激活智慧-我园“共享课例”的由来

来源:《上海托幼》2006.04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教师对新理念的正确解读并不等于就能转化为正确有效的行为模式。由此,教师实践中的一些难点和瓶颈问题接踵而来,如新课程开放化的、以低结构形式呈现的教材在给教师提供自主选择和创新实践机会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什么时候该教、教什么、为什么教和如何教”等困惑。而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师教育经验资源的缺乏更加深了这些困惑。目前,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研究和解读孩子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教材和设计教学。但问题是这些付出未必会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对于刚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而言,实际经验的匮乏使他们的教学实践举步维艰。作为一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我园还面临着因办园规模扩大,新教师被大量引进的现状。因此,如何减少教师低效、盲目的教学实践,设置合适的专业成长坡度,帮助教师从容自信地完成新课程观念向新教育行为间的转化和创新实践,作为幼儿园管理者,有责任为教师在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之间架设桥梁。

  共享课例——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的桥梁

  那么,架设怎样的桥梁去实现这一目标呢?在思考与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传统的经典教案的收集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传播,但就新课程要求而言,由于缺乏课程要素间的有机联系、缺乏课程实践的系统性,因此,很难帮助教师真正解决课改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因此,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要把教师在新课程实践研究中获得的点滴经验及时地进行总结、梳理和提炼,以课例的方式呈现出来,形成一个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能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操作性载体。这一操作性载体应包含以下特点:(1)系统性。由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和需要,构成课程实施中脉络清晰的实践体系:(2)操作性。将新课程理念,如课程均衡与整合、预设与生成、师生有效互动、课程资源开发等,转化为操作层面的内容、途径、策略、方法;(3)合作性。在这一操作性载体中,不仅体现教师的个体经验,更能融汇教师(甚至幼儿、家长和社会)的群体智慧;(4)共享性。借助信息化平台,将课例传至幼儿园局域网,让全体教师借鉴,实现资源共享。

  于是,将教师成功的课改实践经验显性化的“共享课例”,在我园应运而生。

  “共享课例”——展示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精彩

  我们根据教师的经验、特点和个人兴趣,采用自行报名的方式,成立了课程专题研究团队——“项目小组”,每一“项目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共同设计项目计划、共同开展课程实践、共同组织观摩研讨,来开展课改实践。

  在此过程中,教师采用递进式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反思、专家引领和骨干示范等方法,通过“个体设计—互动对话—分析调整—现场观摩—互动对话—形成课例”的环节,形成了具有系统性、操作性、合作性、分享性实践操作载体——“共享课例”。

  “共享课例”与我们传统教案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教师个人的“独奏”,也不是学科化、单一性的教学活动设计,而是师生的“合奏”和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我园的“共享课例”以某一主题为引领,划出学习、阅读、生活、游戏、资源、环境、材料等板块,每一板块均列出与主题有关的活动目标内容、途径、策略与方法,有相关集体活动和个别化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案。考虑到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受教学经验不足的限制,共享课例中还专门列出由骨干教师撰写的设计意图、教学建议和反思,供大家学习、借鉴和研究。共享课例用开放、滚动的形式,将课程的40%空间留给教师自由发挥,使教师的课程实践经验得以及时补充进课例中。

  “共享课例”的产生,使新课程理念得到显性化和可操作性,不仅有效解决了教师课程实践中低效、重复的劳动,提高了工作的效益,而且有助于教师在较高的层面上发现共同问题,开展实践反思,共享成功经验。

  “共享课例”——赋予课程实践新意义

  “共享课例”对新课程推进的意义在于: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共享课例”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诞生于教师的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不断修正中,有利于教师提炼和总结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共享课例”的形成过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立足园本研修、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和台阶,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希望和自信。

  二、缩短教师专业成长周期

  “共享课例”使缺少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得以较快适应教育教学要求,使原先低层次的教育教学实践能进入了一个相对标准化的实践层面,促进教师从“简单模仿”走向“理性实践”,最终朝着高层次的个性化教学的方向发展。这一提高教育效益的做法,大大缩短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

  三、形成具有较高起点的个性化课例

  “共享课例”把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筛选和梳理,利用集体的智慧使其精致化和经典性。但在使用和完善课例的过程中,我们又提倡教师可以在“共享课例”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对课例作必要调整,促使其在较高的起点上形成个性化课例,并进一步充实共享课例,把课程实践不断推向理想境界。

  四、体现课程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共享课例”的运作,为课程管理者在教师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之间架起了适度发展的桥梁,为教师提供了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有效平台,使教师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大胆去实践与创新,使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良性发展。

  “共享课例”——给课程管理者的启示

  “共享课例”给课程管理者的启示不仅来自于“共享课例”本身,更重要的是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如何让管理者、教师甚至幼儿、家长和社会在参与课改、构建富有园所特色的课程体系中实现共同发展与成长。我们的感触是:

  园长作为课改管理者,其行为的重要价值在于赋予教师在课改中应有的权利和地位。教师是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园长应鼓励教师敢于正视问题,为其创设有效的实践研究环境和条件,在凝聚教师集体智慧与力量中,激励教师共同成长。

  “共享课例”成为园本教研的平台,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快速、稳步的成长提供了可能。“共享课例”是针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持续性研究,研究与实践中所形成的伙伴式交流与切磋的氛围和宽松环境,激发了教师创新性思维的火化,教师的个体经验成为课程的共享资源被得到了尊重,而这种尊重又转变成课程资源使大家得益,并以此激发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探索是没有止境的,要将课改的步伐走得更坚实,教师应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即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只有让教师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改变自己,才能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林剑萍 浦东新区浦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