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通过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时间:2021-10-05 18:50:27 园长之友 我要投稿

通过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作为一位基层学前教育管理者,笔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引领教师进行实践反思,促进其专业发展。对此,我们采取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这种方法因为符合基层实际,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经过专家引领、教研互动、自我评价等不同层面的尝试与实践,教师们有了一些收获与感悟。

通过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专家引领实践反思

  专家引领反思,可以将整个反思过程梳理得更加清晰。因此,每学期我们都会有目的地邀请市、区知名专家来园观摩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后的互动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颇多的回味。比如,在一次小班春游活动中,教师创设了娃娃超市的活动情景,在超市里同时摆放着各种物品,有水,纸巾,小零食等。活动前,教师先让孩子们思考并交流去公园时需要带的东西有哪些,随后要求幼儿自己选择春游活动需要的物品。

  在孩子选择物品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了解孩子们的选择情况,选择完后,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相互间的交流:选了什么,为什么要选这些;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与好朋友选的东西比一比,同时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请孩子们将选购好的东西放在小背包里。

活动后教师作了这样的反思:小班的孩子虽有跟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的经验,但考虑到小班幼儿对独立去超市购物非常渴望和感兴趣,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整个活动预设为三个环节,经验回忆,经验再现,经验提升。从活动情况看,由于是来源于孩子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孩子们非常投入。教师在材料投放上先后调整了三次,有意识地投放了一些会引起矛盾冲突的材料,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体现出了认知、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在装小包时,孩子们也知道放不进小背包的东西要放回原处,但就是不愿意舍弃,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结合教师的反思专家作了点拨:“你今天活动的价值在哪里?你想让孩子在今天的活动中获得哪些有价值的经验?你今天的超市购物和平时的超市购物有什么不一样?你在处理这个主题时是怎么想的?我提这两个问题,就是要引起大家的思考,老师在活动中到底想让孩子获得什么样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是否有利,这些就是我们要考虑的价值问题,孩子去超市购物这个经验将来他们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获得,关键我们老师要把握的是让孩子在购物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怎样突出这个价值呢?可以给小班孩子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选三样与春游有关的东西,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舍弃,同时在数一数的过程中掌握数概念。孩子在讨论哪些是春游需要的、哪些是春游不需要的,发生矛盾分歧时,老师要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孩子不一定全对,要给一个正确的答案。”

通过专家的点拨老师们对反思有了新的感悟与思考。比如专家老师提出的“价值”问题,就在听课教师中引起了反响与震动。大家感到在平时的活动中,考虑让孩子开心比较多,虽然注意了让孩子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学会基本的技能与经验,而这些经验对孩子终身发展是否有利是否有价值则平时考虑得较少。虽然我们注意了尊重孩子,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有时却忽略了引导作用,忽略了对他们己有经验的提升。

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这样说过: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教育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的能力。这句话所强调的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教研互动实践反思

  在很多日常研讨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即活动完后老师们总是静静地等着专家对活动作出评点,自己则很少发表见解。为此,我们强调研讨活动中老师们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只做一名听众,如果每次活动中教师仅仅是一名听众,只是带着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接受专家或他人的观点的话,那我们的教师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所以,我们强调每次研讨实践活动时,教师要人人参与。

下面是我们开展互动实践反思的一个实例。

  在户外运动场上,中班和大班的孩子们正玩得不亦乐乎,因为是混龄活动,所以在这里既没有年龄的分界,更没有场地的局限。绳子、脚踏车、皮球、小棒在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孩子的眼中,有着不同的定义,于是乎也由此衍生出了不同的玩法。活动中有的孩子玩得大汗淋漓尚不肯停歇,有的则站在一旁看着同伴忙忙碌碌。

  活动后执教教师首先作了反思:安排这次混龄活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不同年龄的组合活动促进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二是促进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从活动情况看,大班孩子的活动很充分,中班的孩子有模仿的,也有参与的,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混龄活动的价值。不足的是对不同年龄孩子的指导还不到位。

  在研讨中老师们各抒已见,提出了不少思考:活动前教师是否思考过为什么要在混龄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这些内容,而不是其他?中大班孩子对于这些活动材料的兴趣如何?活动前孩子们各自对这些活动材料有哪些玩法?教师对这些活动材料的摆放位置是否有过设想,如果有,是怎样想的?在活动前,教师有过哪些观察与指导的设想,在活动中运用了哪些策略加以实施,成效如何?教师是如何看待混龄活动中有层次性的指导的?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是否观察到有多少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互动?混龄活动和非混龄活动的保育工作有区别,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些方面实践证明,这种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大有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我们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尊重教师坚持自己个人的观点。我们认为,教师经常能围绕教学提出问题是最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思考、一种认真的研究探讨。我们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互动式实践反思一定会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三、自我评价实践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认识自己并进行自我分析,达到自我提高。这个过程我们把它称之为自燃式的自我解读,即教师对活动整个过程有充分的考虑,包括活动前的构想、活动中的关注和活动后的审视,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自燃式的自我解读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准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能力。因此,可以说自我评价实践反思是培养自我认识的最佳途径之一,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经常让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评价,然后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让教师们在不断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成长。

  在这方面我们有过很多实践,例如:结合大班幼儿“我们的城市”的主题探索,奚老师设计了“有趣的投币机”的小组活动。第一次奚老师选择的小组人数为10人,并让每位幼儿准备了一枚1元硬币和一张5元纸币,并预设了这样几个观察要点:人数是否适宜;遇到哪些共性或突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策略运用是否适宜。

  围绕这次活动她的第一次自我解读是:幼儿的操作兴趣浓厚,但缺乏倾听与合作的能力;使用自动寄包机后获得的密码纸容易遗失;教师在活动中鼓励、追问的策略运用较多,而点拨、应变等跟进策略少。在反思中她认识到“小组活动的人数与钱币的准备是确保幼儿自主探索、伙伴合作的关键,应当予以调整;同时要全面关注不同幼儿在操作投币机时所出现的不同行为与情感需求,并予以点拨、帮助,使策略运用更加适宜。”

  在第二次小组活动时奚老师将人数减少至8人,并让该组幼儿自主准备五枚1元硬币或一张5元纸币,同样设计了观察要点:调整后的人数是否适宜;出现了什么新问题;两组幼儿行为的不同及原因;发现有价值的集体活动素材。

第二次自我解读:人数适宜,小组成员合作的频率提高,有互助、共同解决问题的行为产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重视了对密码纸的保管,但在使用中,缺乏对应的经验;教师在活动中的策略运用较第一次相比有所进步,表现在:会接过幼儿抛出的球,以追问、激励、暗示等多种方式抛还给幼儿。

  经过总结分析,奚老师觉得本次活动对小组人数的调整是有效的,对准备钱币的调整更是有益于幼儿合作、探究;小小的密码纸隐含了无限的教育契机,整合了对应、操作、记忆等多种教育元素,尤其在数的教育方面有许多可挖掘之处。于是,她又对第三次活动计划作了调整。这个活动先后进行了几次这样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每次的预设与调整奚老师都是建立在自我解读前一次活动的基础上。由此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清晰,收获越来越大。

  几年来,通过开展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探讨,我们深有感悟。希腊特尔斐岛上有一座阿波罗神庙,上面镌刻着苏格拉底的一句话:叫做“认识你自己”。表面上看来,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其实不然,你不比别人更了解你自己,除非你拥有一面镜子。自燃式的自我解读就是给教师提供了一面镜子,教师们通过照镜子,积累了有益的教育经验,展现了各自的教育智慧,从而使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