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优秀作文

时间:2023-06-09 10:44:04 中学生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长城的优秀作文3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的优秀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的优秀作文3篇

长城的优秀作文 篇1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今天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秋游。此次我们的目的地是临海古长城。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教室,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长长的队伍,向长城出发了。

  来到了长城脚下,我们看着高大的楼梯,心里开始感到害怕了,这时候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鼓励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鼓起勇气,开始向上爬,我数着阶梯,一共有一百九十八级,爬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累的气喘吁吁了。可是我们并没有放弃,还是奋力的往上爬去。终于,我们爬到了最高处,往下看去,所有的景物一览无余。再向前便是景色独好的顾景楼。在顾景楼上看风景,远处的巾山群塔,东湖的浩淼如烟,全部都成为眼中的一副画,慢慢描绘而成。

  老师让我们在原地休息,我们拿出了零食,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一起看风景,哇,突然我看到不远处工地上有个挖土机,“头”不停的在转动,原来他们正在挖土呢。我一转身,吓了一大跳,一只蜈蚣快爬到我脚上,幸好我眼疾手快,立马就近捡了一根树枝把它拨掉,才逃过一截。

  不一会老师让我们继续前行,看其他的景物风景,时间过得真快啊,当我还没玩地尽兴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集合回校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紫阳街一路走回家。今天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我还是玩的很开心,如果有机会我会再次来领略长城的美景。

长城的优秀作文 篇2

  大家一定知道万里长城吧。明朝时还真是“万里长城”,但后来“万里长城”断开了。北京的长城中大名鼎鼎的是八达岭长城,其余的都是“野”长城。我们去的是“野”长城中的慕田峪长城。

  爬长城像是爬山,或者可以说爬长城先要爬山,可累呢!所以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过也可以选择坐缆车、索道或滑道。我勇敢地选择了“爬”长城。

  我们刚开始爬就下了一场大雨。脚下的.台阶滑滑的,我滑了好几下。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上爬,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了。再抬头看看前面:全是笔直的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台阶!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可歇脚的平台,更不用说爬到长城了。我鼓足勇气继续爬,终于看到了一处树荫下的平台,我一鼓作气,“蹭蹭”地跑上平台,但还是看不到长城的影子。心里想: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这里还是不是长城?

  就在这时,走在前面的小胡叫道:“我终于看到长城的真面目了!”我一听就三步并成两步地跑了过去,啊!看见了,我也看见了!雄伟的长城就在眼前。我迫不及待地举起了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拍起来。

  拍完照,我们继续往上爬。终于到了第一个敌楼,真是个躲雨的好地方!古代的战士需要爬梯子才能上到敌楼的顶部,在敌楼上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一会儿,雨停了。我们走出第一个敌楼,向另一个敌楼走去。一路上,台阶高高低低的,有时还需要手脚并用,真不知道古时候战士们是怎样在长城上跑来跑去打仗的?我们还看到了清朝的大炮。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倒觉得下山比上山轻松得多,只是不停地走,腿好酸!

长城的优秀作文 篇3

  今天,我们要去爬长城,到了长城脚下,远远望去,它宛如一条巨龙仰卧在山上。

  刚上长城,放眼望去,山峰攒簇,蜿蜒起伏,似蛟龙腾空。再看看一块块高低不平的台阶,那是几十万劳动人民的鲜血和智慧凝结而成的。再没有比雨后的长城更迷人的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那没来得及散去的雾气像乳白色的丝绸一样。

  再往上爬,就到了一个起伏的大坡,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站在这里,周围的山峦尽收眼底。我深吸一口气,空气太新鲜了。再往前走,到了一个交接口,听妈妈说,古代时,这是一个烽火台,我从洞口远远望去,果然山下的情况能看的一清二楚。我想当时的人们就是利用这个打仗的吧,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我回头一看,爬长城的人越来越多,密密麻麻的,他们中有年纪大的老爷爷老奶奶,也有年幼的儿童,他们都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我想都是和我一样,来欣赏长城的美景的吧!

  爬到顶峰后,我和妈妈稍事休息,合影留念。我们就开始往下走了。下长城可没有往上爬那么容易,走每一步都得扶着旁边的栏杆,否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空。这真应了那句老话:上山容易下山难。

【长城的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长城优秀作文02-14

长城优秀作文02-14

游长城优秀作文02-11

登长城优秀作文09-15

游长城优秀作文06-25

关于长城的优秀作文02-14

关于长城的优秀作文精选09-08

长城游记优秀作文09-25

长城的优秀作文4篇03-18

精选长城的优秀作文三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