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时间:2024-05-01 09:52:39 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必备(12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必备(12篇)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1

  每个节日都会有它不同的风俗与习惯,每个节日的味道也截然不同,你知道元宵节的味道是什么样吗?

  元宵节我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在那里我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这段难忘的记忆也在我的内心留下了几颗闪亮的星星。

  一到奶奶家,一股面团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见我进来,奶奶连忙用两只沾着面粉的手招我过去。我一看便一惊,桌子上是满满的食材,一个大盆子中竟然有一团面团。“来来来,奶奶教你炸汤圆!”奶奶边说边用手从大面团上抓下一小块,先用手压平后包成一个圆,只留出一个小口,再将一大勺黑乎乎的黑芝麻糖浆灌进去,最后用手将小口封住,一个小巧可人的'圆子便做好了,白色的表皮下透着些许诱人的淡灰色。

  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立刻投入这项看似十分简单的“工作”。可是包圆子似乎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包的圆子奇形怪状,不但难看,还会“露馅儿”。“不要着急,慢慢来,总会好起来的。”奶奶慈祥的声音在我耳边一直鼓励着我,我不断地摸索尝试,终于我包圆子也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接下来便是令人期待的炸圆子环节了,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奶奶将油烧开,金黄的油锅热气腾腾,不断冒着泡泡,一个个白色的小圆子落下去如同跳水运动“圆”,激起一连串的小水花,还发出“呲啦呲啦”的响声。奶奶用两根长长的筷子上下翻动着,白色的小圆子表面渐渐开始泛黄,那诱人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又过了十几分钟,圆子表面如同换上了一件新外衣,浑身变得金黄透亮。奶奶用勺子将圆子一个个捞出来放在盘中,我忍不住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烫得直呼气,奶奶见状笑道:“哎!慢点呀,别烫着!”待圆子有些冷却后,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咬破那金黄酥脆的外皮,一股浓郁的香气就在我嘴里弥漫开来,突然我感觉嘴中一甜,原来是尝到了“藏”在圆子里的黑芝麻馅儿,就着脆脆的外皮一起咀嚼,香甜可口的味道仿佛令人置身仙境。我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等到圆子滑落腹中,嘴里仍有余香,使我回味无穷。

  元宵节的味道是香甜的,但我更明白,这其中也饱含着奶奶对我浓浓的温情与爱。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2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江南,那里山青水秀,民风纯朴,有很多有趣的风俗习惯,特别是过年的风俗历史悠久,让我既兴奋又热爱,既盼望又怀念,从不厌倦,从不遗忘。

  我听大人们常说,在家乡,完整的过年是从腊月小年开始,到正月元宵为止的。每年过了小年,人们就开始紧张忙碌起来:打扫卫生、采购年货、装饰屋子、订新衣裳等等,直到大年三十,劳累了一年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到家里团圆。据说,过年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农历腊月三十,它可是新旧交替、辞旧迎新的关键呢。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家全体出动,一大清早就出门买买买。女人们都得下厨,准备年饭,准备美味佳肴;男人们则在大门口“应战”写春联。因为我外公是个“老秀才”,德高望重,毛笔字写得倍儿棒,所以每年都有很多邻里乡亲排长龙请他写春联,以求来年大吉大利,子孙金榜题名。大人小孩争先恐后,空气里飘散着一股浓稠的墨汁和红纸的香味,家乡的年味多么激动人心啊!

  中午时分,丰盛的饭菜就准备齐了,全家几十口人围坐在特大的圆桌旁,外公在大门口放了一大卷鞭炮,“轰轰隆隆……”惊天动地,趁着硝烟弥漫,外婆端着饭菜供奉天地,然后团圆饭就在喜气洋洋中拉开了序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吃香喝辣,互相敬酒干杯,互相祝福勉励,喜笑颜开,气氛热烈,多么快乐而美好的时光啊!

  这顿饭是一年来吃得最久的,要吃几个小时。吃完年饭,各家各户就开始贴春联,挂灯笼,红红火火的,在大门上还要绑上大蒜(大船)和大菜(大财),喻意“大船装大财”,新年发财多多,幸福安康。干完活后,大家就去洗澡,洗去一年的尘劳,穿上新衣裳,展望新年。小辈们满心欢喜,走街穿巷,去给亲戚长辈们磕头拜年,拿红包,拿压岁钱。天黑了就回家,一家人围火炉,吃夜宵,吃零食,看“春晚”,一直热闹到午夜,妇女儿童们才去“享福”(睡觉),男人们则留在厅里“守岁”(守夜),一直到天亮。

  古老不变的过年风俗,表现了多么甜蜜的亲情和力量啊!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人们能够战胜困难?为什么人类能够生生不息?这就是答案!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3

  是谁来了?城市被装饰得五彩缤纷;是谁来了?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是谁来了?街道变得热闹非凡。啊!是我最喜爱的春节。

  腊月的初旬,家家户户都开始熏腊肉,那从铁皮中跑出来的袅袅青烟,飘散到每家每户的门口,仿佛在向人们贺年。把熏好的腊肉洗净,切开,那一片片色泽鲜亮、色香美味的腊肉怎能不叫人垂涎三尺?

  不久,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都要祭灶王,家里人会做一大桌子菜。奶奶告诉我:“今天送灶王上天,拍拍灶王的马屁,灶王就为咱家给玉帝说说好话,不让他给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煞是有趣呢!

  过了二十三,除夕眨眼就到了,大人、孩子都在买新衣,为迎接新的一年做准备。

  大人们等着,孩子们盼着,除夕终于到了。此刻,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兴奋的。回老家的路上,我和妹妹一直念叨着买鞭炮,毫不夸张地说,把爸爸妈妈的耳朵都念出茧子来了。

  回到老家,经过一天的久久等待,终于开始吃年夜饭了。桌上摆着的各种美食,光是看看,就令人垂涎欲滴,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碗饭。一闻到饭菜的香味,在屋子里玩耍的弟弟妹妹们,立刻兔子似的地从屋子里跑出来,争先恐后地说:“这盘是我的,谁也别抢!”“哇,看起来好好吃啊!”‘’哈哈,今天我要吃两碗饭。‘’说完,又望向桌上的`美食,口水咽了又咽。吃饭时,孩子们这个抓卤翅膀,那个抢红烧肉,一片欢声笑语。爸爸端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一边说着贺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大吉大利,万事如意!”一边举杯畅饮,屋子里一片祥和,团圆的景象。

  吃过年夜饭,大人们开始观看春晚,孩子们才不管其他的,一直嚷嚷着放鞭炮,甚至在饭前就分配好了‘’这个是你的,这个是我的‘’。就在这个漆黑的小院里,燃起了火龙一样五彩缤纷的鞭炮,一炮接一炮,点燃了夜的激情。天空中,仿佛有一条条五颜六色的流星,划破夜幕,把新年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天空之上。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是旧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是一年里最热闹、最美好、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4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区不同不仅仅口音有差异、春节习俗的差异之大也令人惊叹。今年春节我们一起回妈妈家乡——四川,那里的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真让我这个安徽人彻底震撼。

  一下车,街道上的餐馆不是火锅就是串串香,几乎没有农家乐、面馆之类的。最具特色的是这里的人们顿顿都离不开辣椒,由此“爱吃辣”成了四川人的标签。我们刚走进餐馆,外公就拿着装满辣椒酱的调味盘向我走来:“相宇,这个好,多吃点!”我看着满满的红红辣椒,头皮发麻,连忙拒绝,可是外公十分热情:“你看,四川人的娃娃,哪有不吃辣椒的呀?来来,尝尝嘛”讲的'我不得不接过盘子。咦?桌上摆着鸳鸯锅,四周还摆着四个细长的有底的洞,这是干什么的?装垃圾的?我正就准备向投垃圾。外公拦住我,向我解释说:“我们吃的是串串香,这些是放签子的,而这个鸳鸯锅是用来烫串串的。”“烫串串?”我又收获到了一个新名词。强忍着,吃了几口油碟,外公似乎很满意。没想到第二天,手上、胳膊上突然长了红色的疙瘩,奇痒无比,真令我难受,于是看了医生,医生却说是这里的湿气太重,要多吃辣。我终于明白,四川人为什么爱吃辣了。

  终于到了新年了,我迫不及待穿上新衣帽,准备给外公外婆拜年。厨房已经热气腾腾,没想到他们初一必吃的粑粑(汤圆)就等我们了呢!我心想,这可怎么吃惯呀,外公又一把拦住了我,只见外婆端上一碗汤圆粑粑(超级超级大)递给我,家里每个人都端上一碗站着一排,最后舅舅拿上一半的柚子皮,拿上三根点燃后尖尖的蜡烛插了上去,接着外婆双手合十,嘴里叨叨絮絮说着什么,外婆说完,外公也照做了一遍。我十分不解,悄悄问:“这是在干什么?”妈妈神秘的说:“这是在请过世的家人们回来一起过年,你也去拜拜吧。”我只得照样子做了做过了关。

  过年要发红包的真有意思啊,必须要说四川话才可以接红包,看着长辈们手里鼓鼓的红包,想着入乡随俗嘛,于是现场学着他们的口音,说出蹩脚的四川话,看着全家人哈哈大笑,我也乐在其中,多么美好的一天呀!

  在长久的岁月里,一代一代人传承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而我无论是四川还是安徽,都有我的亲人,我便热爱那里的土地和风情。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5

  伴随着除夕远去的步伐,便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节日―元宵节。在我的家乡,吃汤圆逛花灯是元宵节当天必不可少的节目,所以我印象中的元宵节是甜甜蜜蜜五彩缤纷的。

  这不,元宵节的前几天,妈妈便带着我到超市里挑选元宵。看着货架上摆放着的各种口味的元宵,竟不知如何选择了,踌躇片刻,那袋五颜六色的小汤圆便被我收入囊中。

  在我的翘首期盼中,元宵节最终到来了。中午,奶奶打算了一桌子好菜,可是我却无暇顾及,就等着那一盘五彩斑斓的小汤圆上桌呢!夹起一颗放在嘴里,真是香甜鲜滑糯,五种口感俱全。一会儿功夫,那盘汤圆就“全军覆没”了。

  吃过午饭,妈妈和爸爸商议要带我去唐山南湖观花灯,所以那个下午我是在期盼中度过的。夜幕降临,真正的高潮才刚刚开始。马路两边的树枝上悬挂的`小灯笼全都亮了起来,街道上车水马龙,到处都是赏灯的人。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也挤进了人群。人群熙熙攘攘,像流水线一样,徐徐向前挪动。要不是我们手牵手,恐怕早就被挤得各奔东西了。人群这么密集,只能踮着脚才干看到灯。走着走着,我们被嘈杂的人群挤到了另一边。不得不说,这边的视野真不错,一大片铃兰花灯尽收眼底,颜色各异,有红的粉的白的蓝的紫色的,交织在一起分外绚烂。在它们的中间还穿插着写有“春”字和“福”字的大彩灯,使得整个地方更加光亮。大约五分钟后,人群渐渐散开了。向前一望,前面是小吃街。迎面扑来的烧烤香味,让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爸爸妈妈带着我大快朵颐了一番,便又开始逛起了花灯。

  过了这条街,人群不再拥挤,这个区域的花灯形态各异,有以十二生肖为形的灯,还有宝塔拱门轮船等造型的灯,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行了一公里左右,就来到了灯谜阵,相比之下,这里的人就更少了。只见有的人在盯着灯发呆,有的抓耳挠腮,还有的刷着手机,很有一番不猜出来不罢休的架势。

  从这里沿坡路下去,逐渐地热闹起来。一群人在台上舞着狮子,许多人围着舞台大声喝彩,气势不亚于一场大型音乐会。赏灯结束,元宵节也就随之落下帷幕。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习惯,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沉淀和累积,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6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的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独特风俗,我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是划龙舟、挂艾草、包粽子等,当然,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包粽子了。

  关于端午节包粽子,还有一个传说呢:相传当年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原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啃咬屈原的尸体,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原的肉体,但是后来屈原托梦给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我很喜欢包粽子,记得有一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一大早便和妈妈去超市买粽子的食材了,糯米、红豆、猪肉……我们拎着这一大袋沉甸甸的东西回到家便开始忙碌起来了。妈妈吩咐我把叶片放入水中洗干净,放在一旁待用,再把糯米放入水中洗干净。现在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妈妈往糯米里加了盐和酱油搅拌均匀,之后妈妈熟练地拿了两片粽叶重叠在一起,折成一个锥形,接着往里面填充食材,再用五色绳把粽子绑得严严实实,就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粽子诞生了。我见这步骤如此简单,便也拿了两片粽叶把食材填充进去,哎呦,糟了,食材都从一个小洞里"逃跑"了。哎!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妈妈就再演示了一遍,这一遍我认真地观看并记住了每一个细节。"哈!我会包了。"我笨拙地拿起两片粽叶,填充食材……我的速度虽然没有妈妈的快,妈妈包三个,我只能包一个,但是我已经尽了目前我最大的努力了。

  看着妈妈和我一起包的粽子,心里乐滋滋的`。我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进锅里,盖上锅盖,让它们在锅里叹气似的沸腾着,闻闻那香味儿,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一个一个用碗装着,大口大口往嘴里塞呢。

  喜欢粽子,不仅因为它是家乡端午节的一种风俗,还是我记忆中儿时最爱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在济南的西郊,虽说都是济南人,但,有一些习俗却不一样。咱们这,除夕那天要去买个猪头,鱼、鸡、肉等,还要买好多鞭炮。

  除夕下午3点钟,就开始包饺子了。在5点左右,要去请家堂(祖先)。小的时候。我不喜欢过年,请加堂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我5、6岁时,弟弟还没出生,我就代替。有两根筷子,插在胡萝卜上,再用烧的黄纸,写上字。有一个是“先父李学善之位”,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我爷爷。还有三个,我也不知道是谁。把写好的堂位放到个盘子上,带上一小挂鞭炮,就去村头请去了。

  到了那,我看见几个人也在请。咱们必须跪下,爸爸又用木棍画了个圈,把带来了鞭炮放那里面点燃,说什么是把祖先的魂请来。我那时很害怕,然后,还要让祖先们先进去,还要用个长棍,把大门压住,还说什么别把别别的鬼引来。爸爸还让我找个棍子,面对漆黑黑的院子,本来胆小的我,更害怕了。不过父命难逆,天啊!这么大的'院子,让幼小的我上哪找去啊?!当时,吓得我拿了把刀,又拿了个手电筒。小声嘀咕:“鬼啊!我不怕你!我手里有刀,你要敢来咬我,我、我、我就杀了你…。”边说,还边打哆嗦。好不容易容易找到了长棍,抓住就跑。心里还挺害怕。耶!跑到了灯光下,鬼害怕喽!我开心的笑了。我爸长棍给了爸爸,压好后,又去屋里磕头。爸爸先磕的,然后是叔叔,最后是我。

  除夕那天,咱们这儿再吃年夜饭前还要拉上一挂鞭炮。晚上还不能关灯,我要守岁,不过我撑不过11点。

  大年初一这天,还不能把客人吃剩的东西倒掉,不能把垃圾倒掉。好像全是“钱”。必须初二才能倒掉。

  大年初二下午5点左右,端着有家堂的盘子出去,把长棍拿开,又去村头上拉上一挂鞭,把牌位放到鞭炮中,再磕上几个头,就完成了。

  现在,我有了那两个弟弟,我就不用去了。

  这,就是咱们家乡请家堂的习俗。

  我检查了3遍,有0处错。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8

  饺子,是中国传统的特色食品。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逢年过节吃饺子,出门送行吃饺子,冬至节气吃饺子……由此可见,饺子乃吉祥美食。除夕之夜,我和妈妈一起打算包饺子,突然对饺子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爱好。

  于是,我上网查阅了一些有关饺子的`资料。原来,饺子原名叫“娇耳”,是我国的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相传东汉末年,张仲景辞官,冬至这天返乡,看见南阳流行伤寒,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后人仿制,称之为“饺耳”或“饺子”。原来,饺子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呢!

  接下来,我开始和妈妈包饺子。首先和面,妈妈用冷水搅面,揉成大面团,盖上湿纱布醒面。接着做馅,妈妈让我摘韭菜,她去拿橄榄油酱油鸡精香油葱姜食盐等调制肉馅。我把韭菜洗干净,妈妈把它切成碎末。再把炒熟的虾仁儿,煎好的鸡蛋剁碎,连同韭菜末一起倒进肉馅搅拌,香味立即扑鼻而来。面醒好了,妈妈使劲儿地把面揉好,揉搓成长条,再揪成一个个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我学着包饺子,左手拿起一个饺子皮,把馅放在皮中央,再把皮对折,然后用右手沿着皮边捏严实,捏成月牙形,一个饺子包成了,不过不太好看。妈妈指导我,最后一下,把皮边往中间捏一下。我试验了几个,果然好看多了。妈妈还悄悄地糖块儿花生硬币洗干净包进馅里。说是吃到糖块儿,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健康长寿;吃到钱币,财源不断。

  开始煮饺子了。妈妈先将冷水烧开,再把饺子放进锅里,用汤勺顺着锅沿顺时针划圆弧,等饺子浮上水面时,添少许冷水,重复三次饺子熟了。吃着美味的饺子,回味着饺子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我好有幸福感。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9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过节,过节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就像老北京过年时要买杂拌儿,浙江过年时要舞龙灯,我老家湖南过年时候要请戏班子来唱湖南花鼓戏,热闹美好,才有年味儿。

  今年过年回了老家,在奶奶那儿了解到了花鼓戏,便兴致勃勃地与她聊了起来。花鼓戏起源于长沙各地的民歌,山歌和民间歌,不知怎么地的,好好的歌,就慢慢发展成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了。有的人说,听过黄梅戏、京剧、豫剧等等,怎么就没听过花鼓戏,可你不知道,花鼓戏的历史悠久,早在1818年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就介绍:“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全鼓喧闹,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这充分说明我们老家的花鼓戏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就已形成。

  和奶奶正聊得正欢,突然窗外灯火通明,浩浩荡荡走过了一群人,奶奶说戏班子来了,快跟上“大部队”,去看戏吧,我答应着。可突然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晚饭还没有吃呢,奶奶急忙从火炉里抽出了一个铁架子,上面有几块烤得焦黄的糍粑,她把糍粑中间掏了一个洞,塞了不少白糖,然后用袋子装了好几块。然后拿了两个凳子,便拉着我出去了,“大部队”的'人群浩大,前面几个零头的便是戏班子的人了,人去七拐八拐地将大家领到了戏亭子里,他们利索地换上了服装,简单化了妆,便开始唱戏了,花鼓戏很朴实,节奏很明快、活泼,里面有小旦、小丑、小生的表演,小旦开朗泼辣,小丑夸张风趣,小生风流洒脱。里面有丰富的情节和动作,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划船、挑担、砍柴、打铁、磨豆腐、摸泥鳅等贴近生活的桥段。看戏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生怕漏听了一句台词,少看了一段情节,观众们不时爆发出掌声、叫好声、笑声。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了,把舞台包围得水泄不通。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把花鼓戏场子烘托得热闹非凡,年味十足。我一边陪奶奶看戏,一边吃糍粑,糍粑外焦里嫩、软糯香甜、Q弹可口,我超喜欢吃,再看看戏台上下的场景,真是很享受这样的“年味”!

  春节在老家的短短几天里,体验到了不一样的节日氛围和快乐情景,我真期待再次回老家过年!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10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最喜欢的就是家乡的端午节。

  这个端午节,来头可不小呢。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楚国的国都已经被攻破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要与楚国同生死,共存亡,便投入汩罗江自尽了,岸上的人们见了,赶紧去抢救,可是滔滔江水里,哪里还有屈原的影子啊。人们为了不让屈原饿着,就往江里投饭团,但是饭团一投下去,就散开了,鱼虾一下就抢光了。后来,人们就想出办法,把米饭放进竹筒里,再投进江里,这样鱼虾就吃不了了。为了纪念爱国诗人,人们把屈原投江的这一天定为端午节,竹筒饭也演变成现在用粽叶包成的粽子。

  端午节第一个习俗就是吃粽子。粽子不但有咸的、甜的,也有各种形状,长条形、棱锥形。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要煮上几个小时,锅里开始发出阵阵清香,我们这些小孩就围在锅边等着了。煮熟后,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来吃,还没撕开粽叶,我们就想咬上一口,这时总会给烫到嘴巴,但大家还是一边吹气一边吃。

  第二个习俗就是划龙舟。每年到这一天,人们总早早的吃完饭,就围到九州江岸边。桥上真是人山人海呀!随着一声令下,各队人员奋力划起来。龙头最关键,他控制着整个局面。呐喊声,欢呼声,响成一片,队员们听着指挥齐心协力地划着。划龙舟讲究的`是团结,不在乎输赢,它使人们的心更近了。

  都说五月是“毒月”,这一天自然就少不了艾草。家家户户门口都插着艾草,还用艾草、柚子叶熬水洗澡。据说这样就可以辟邪,保佑平安健康。当然也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用艾草和柚子叶熬水洗澡本来就可以去除湿毒。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它的热闹,它所带来的欢乐,让我回味不已。我仿佛听见划龙舟时人们那爽朗的笑声,闻到了艾叶草的清香,看到了粽叶里面那团胖乎乎的糯米团。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11

  俗话说得好,“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繁忙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我们会做一大堆好吃的,做年夜饭,包饺子……在过年时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在过年时吃年糕,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当然有很多种说法,各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

  年夜饭,是春节必要的,家家户户都会做年夜饭,现在生活好了,鸡鸭鱼肉等等变着花样制作各种菜肴,五花八门的,什么做法都有。年夜饭,虽然忙着,都乐呵着,到处都是香味,到处都是欢乐声,大家都在门上贴好了对联、福字,红红火火,干干净净,看上去喜庆极了。

  第二顿饭也就是吃饺子了,大家一般都是在半夜12点吃,我们家是12点整吃,一般都是提前包好了饺子,等到半夜时候再下。单看她那白白的样子好像并不好吃,但是闻一闻它那香气扑鼻的味道,就足够咽下好几口唾沫了,再沾上醋或者是蒜泥,那就色香味俱全,好吃极了!加上家人们的互相祝愿的话语,看着春晚,一家人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吃完饭后,我们就要守岁了,等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也就是初一,也是我最喜欢的日子,长辈大人们都会赠送给小辈们红包,送去祝福的话语,我和弟弟收了许多的压岁钱。

  说到压岁钱,有个传说,古时候,有个小妖脸白手黑,名字叫“祟”,每到半夜就会去有孩子的人家,常常用手抚摸小孩子的头,等到第二天早上被摸到的小孩子,就会变成一个傻子。有一户人家为了防止这样事情的发生,在初一的这天晚上,不让他们家的孩子睡觉,和孩子玩八枚铜钱,把八枚铜钱放进红包里面再拿出来,就这样一直玩。玩到了半夜,孩子实在困得不行了,睡着了,晚上狂风大作,“崇”来了,父母害怕极了,紧紧的抱住孩子,当“祟”靠近孩子的时候,一道金光闪出,吓跑了“祟”,父母发现是,发现是那八枚铜钱发出的金光,之后便告知了天下。

  春节一眨眼间就过去了,过年真是好啊!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篇1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朦胧的月光中,看到嫦娥和玉兔在月亮上思恋着后羿。每每中秋节到来之际,这些便一遍又一遍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一晚的圆月寄托了多少我们的思恋;那一晚的星星将月亮捧在天空里,好像自己只是给他们加了些料,这盘“星空”便完美了!

  一大清早,我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吃着月饼呢,就被妈妈叫起去街上“囤货”啦!

  “苦命”的我们好不容易从人山人海的菜场中挤出来。听卖菜的人说:“姑娘,一大早就已经有很多人来了,现在这批人是在抢菜呢!哈哈哈!过节了气氛就是热闹啊!”说完,那人就早已不见……我兴致勃勃地去超市一看,哇!映入眼帘的月饼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品种可多了。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有枣泥的`,有豆沙的……还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雪梨,月牙似的香蕉,咧开嘴的石榴,圆圆的枣儿,灯笼般的柿子和紫莹莹的葡萄……想必,此时的超市门口肯定忙着进货月饼,不到五分钟,框架上的月饼必定一扫而光!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我说:“我提议,咱们去窗户前赏月吧,今晚的月亮一点很大,很美。”弟弟也接话道:“对!我要用相机记录这个时刻,记录最美的时刻。”说完我们一大家子,去了一个较大的窗户前,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可那几双眼睛却炯炯有神的注视着月亮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还有的拿着手机,根本没放下过!想必家家户户都这样!

  放眼望去,便是那个又大又圆的月亮,瞧去,它的周围有许多星星保护着它,在昏暗的天空面前,那个月亮,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浪漫的天空这上演着一副美丽的画面。

  再看看周围,都是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又望去月亮,想起了苏轼的“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那些海外游子又能与谁一起欣赏着绝美圆月呢?想到这,不由得为他们惋惜,为自己感到幸运……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优秀)家乡的风俗作文08-24

家乡风俗优秀作文12-25

[优秀]家乡的风俗作文12-31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01-01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12-04

(优秀)家乡的风俗作文09-22

【优秀】家乡风俗作文03-08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02-10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2-31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