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的诗词

时间:2023-11-14 11:44:36 玉华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关于寒衣节的诗词大全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寒衣节的诗词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寒衣节的诗词大全

  1、五言·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慿谁问老衢?

  2、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

  3、七绝·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聊将一并寄哀思。

  4、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5、七律·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6、七律·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襄王再莫恋巫山!

  7、七绝·读秦纪

  刘克庄

  黔首死于城者众,器量身直一微尘。

  不知当日征入妇,亲送寒衣有几人。

  8、拟古·其九

  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9、秋夕旅怀

  李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10、十二时·忆少年

  朱敦儒

  连云衰草,连天晚照,连山红叶。

  西风正摇落,更前溪呜咽。

  燕去鸿归音信绝。

  问黄花、又共谁折。

  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

  11、七绝·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纸钱寄冥乡。

  12、闺怨

  唐·张纮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13、戍妇

  宋·陈允平

  梧桐叶落雁来时,见说沙场未解围。

  夜夜灯前做针线,倩谁边上寄寒衣。

  14、秋闺曲

  明·朱无瑕

  芙蓉露冷月微微,小院风清鸿雁飞。

  闻道玉门千万里,秋深何处寄寒衣。

  15、汉口

  清·屈大均

  汉口清秋夜,云霞寒亦稀。

  新潮随月满,落叶带萤飞。

  白首难孤往,青山欲早归。

  凭谁报慈母,游子有寒衣。

  16、忆江南·人去也,人去几时归

  清·赵我佩

  人去也,人去几时归。

  容易风霜吹木叶,只愁清瘦减腰围。

  谁与授寒衣。

  17、罗敷媚·寒闺料峭芳心警

  清·薛时雨

  寒闺料峭芳心警,枕是鸳鸯。

  被是鸳鸯。宝鸭空薰半面香。

  天涯游子知何处,舟也风霜。

  车也风霜。手合寒衣引梦长。

  18、忆秦娥·秋风

  清·范贞仪

  秋风急。鏦铮萧瑟疏林隔。

  疏林隔。交飞庭叶,归鸦乱集。

  暮山凝紫斜阳入。高楼薄暝帘栊寂。

  帘栊寂。骑鲸人杳,寒衣谁织。

  19、南乡子·捣衣

  清·纳兰性德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

  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

  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

  月到西南更断肠。

  20、郡斋卧疾绝句

  唐代:韦应物

  香炉宿火灭,兰灯宵影微。

  秋斋独卧病,谁与覆寒衣。

  21、《寒衣节燕集》

  韩愈

  寒衣节至燕来集,未飞登台霜满额。

  策杖成行路易返,慰嵯人事惜逝波。

  22、《辞洞斋华父二刘兄惠寒衣》

  宋代: 谢枋得

  平生爱读龚胜传,进退存亡断得明。

  范叔绨袍虽见意,大颠衣服莫留行。

  此时要看英雄样,好汉应无儿女情。

  只愿诸贤扶世教,饿夫含笑死犹生。

  23、《吊边人》

  杀声沈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24、《读秦纪·七绝》

  【宋】刘克庄

  黔首死于城者众,杞梁身直一微尘。

  不知当日征入妇,亲送寒衣有几人。

  25、《边头叹》

  【宋】苏泂

  边头奏凉风,战士送寒衣。

  北征夏徂秋,君王虚六师。

  区区彼敌人,授首讵无期。

  冰霜辉戈甲,勇忆临去时。

  去去思树功,宁复顾家为。

  指挥在将军,坐作看旌旗。

  谓是白沙漠,那知青草陂。

  当时均死力,顾乃用之非。

  26、《征妇词》

  【宋】王镃

  日日妆楼望雁回,雁回郎不寄书来。

  谁知别后身宽窄,欲送寒衣未敢裁。

  27、《凭栏人·寄征衣》

  元·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28、《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29、《客中秋雨接家书寒衣二首·其二》

  清·蒋葆元

  珍重一函捧,未开心已愁。

  还将两行泪,并作十分秋。

  新恨传青鸟,浮生寄白鸥。

  凄风兼苦雨,点滴到胸头。

  30、寒衣节

  年年今日雨淅淅,故里魂归未有期。

  且奉亲恩三碗酒,更裁夜梦作寒衣。

  31、《秋兴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2、风入松·送寒衣

  降霜十月日昏黄,落叶轻飏。纸烟漫野路茫苍,尘霾天、没了风光。去处沧桑枯草,来时冷雨冬妆。

  祭茔拜冢寄凄凉,跪叩爷娘。回思以往阖家聚,廿八年、依旧难忘。送得寒衣知否?惟余泪目哀伤。

  33、七律.寒衣节故地行

  杂木邪蒿没野村,逍遥狐兔出柴门。

  灰盘残碾叹陈迹,赤字危墙识旧痕。

  断水河边枯草乱,露天房顶雉鸡奔。

  寒节唯有凄凉在,邻弟未知何处存。

  34、《寒衣节即事》

  王安石

  寒风刮尽杨柳丝,万物樵沐严霜。

  忽见骊丽山仓汇色,寒衣节至赋新草。

  35、《寒衣节》

  白居易

  秋去冬来寒衣节,万物销残日渐少。

  斗转星移人已老,吟味闲情酒未减。

  36、《寒衣日谢冯八》

  苏轼

  入夜寒衣睡未能,客来散饮月初明。

  谢公不随常往事,白日手中留白瓶。

  近代、现代、当代寒衣节诗词(11首):

  1、寒衣节

  张全进(山东)

  追忆先人有几回,纸烟缭绕落香灰。

  他年谁不荒郊外,化作青山土一堆。

  2、寒衣节感赋

  安明然(江苏)

  拂面微风春复秋,慈祥松竹水长流。

  父母容貌依稀见,柳叶飘零处处愁。

  3、寒衣节抒怀

  贺翔兴(梅州)

  睡少冇精神,愁多出病身。

  哀吟难结友,善哭莫寻亲。

  不作趋炎客,偏为失路人。

  伤心留昨日,挥手送红尘。

  4、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有感

  黄荣章(汕头)

  哭倒长城纪念伊,孟姜千里送寒衣。

  民间传说为提醒,关注下层寒与饥。

  5、寒衣节

  纪欣勤(普宁)

  寒衣何处寄,祷祝在心头。

  生死长相忆,阴阳不妄谋。

  娱亲莱子意,泣血孟姜惆。

  自古多离恨,风前一盏酬。

  6、吟寒衣节

  黄元基(惠州)

  节入寒衣乱朔风,嫩霜满浥谢梧桐。

  山山减翠飘危叶,处处凋零夺绿葱。

  安慰几多神异客,追寻无数忘年翁。

  坤灵六出纷纷日,碧落仙君渐渐逢。

  7、寒衣节

  唐选民(东莞)

  毕竟祁连九月天,西风沙起去无边。

  悄然恰至秦川道,化作寒衣落墓前。

  8、《寒衣节抒怀》

  冯竹定(河北)

  (一)

  凄雨冷风落叶飘,阴曹地府寒衣悼;

  无边泪珠如雨下,冥币岂能思念消。

  (二)

  世人谁可晓天机,浩渺云空托相思;

  阴阳阻隔永不见,寄送寒衣表心迹。

  (三)

  天冷阴雨路人凄,传统节日送寒衣;

  无边思念化悲痛,泪水串珠往下滴。

  (四)

  超市购买锦纸张,回家精心裁剪装;

  悲伤痛心胸膛挂,焚香烧纸表衷肠。

  (五)

  客居异乡心痛伤,难回扫墓祭爹娘;

  泪水化作倾盆雨,至尊亲恩永不忘。

  9、《七绝·寒衣节》

  【当代】松寒

  光清月冷雪无边,鬼节魂孤倍觉怜。

  抚远追思情不尽,寒衣祭泪慰亲眠。

  10、清平乐·小春寄晖儿剑津

  近现代·刘蘅

  寒衣添未。归计何时遂。

  望里情怀浑不是。斜日柴门屡倚。

  溪流几转危滩。轻舟稳送儿还。

  为尔亲调乡味,鱼菹腊瓮般般。

  11、破阵子·寄内

  现代·顾随

  飘荡满林黄叶,凄凉镇日空斋。

  十月霜风吹正紧,一寸眉心展不开。

  寒衣谁与裁。

  卖赋无聊事业。衔杯潦倒情怀。

  早想云中传雁信,直到而今尚自猜。

  雁儿来不来。

  拓展阅读

  寒衣节的风俗习惯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寒衣节的典故传说

  中国民间传说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寒衣节的诗词】相关文章:

关于寒衣节放河灯习俗由来05-05

关于下元节的诗词15首09-22

盘点端午节的诗词对联灯谜12-06

关于元旦节的诗词12-27

教师节诗词10首09-11

端午节经典古诗词精选140首06-26

重阳节的相关古诗词(精选170句)04-13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词名句04-24

关于国庆节的古诗词(通用15首)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