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面试应对技巧(2)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9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应聘者对过程描述比较模糊的一种情况是,常常忽略讲述其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比如"当时我们团队的指标压力很大,我想办法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或者是"我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这样的讲述都缺乏对办法或措施的具体描述,这时可以追问"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当时你具体是怎么做的,采取了什么样的办法"或者 "你能回忆一下,你在沟通中采取什么具体技巧与策略?当时哪一个沟通的细节对他们最有触动,而使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如果能够引导应聘者活灵活现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并声情并茂地讲述出来,达到"原音重现",一方面可以让面试考官如同观看"电影",能完整深入地理解应聘者讲述的事件并获取鲜活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据此判断此事确实是应聘者亲身经历的,达到查明真伪的追问目的。

  对过程描述不清晰的另一种突出情况是,往往应聘者讲到最后时,对结果的描述一笔带过,非常简单。实际上,从事情最后的结果中,面试官们才可以去判断行动或措施的有效性(进而追溯到应聘者的思维水平、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活性等)。比如,"我找了机会主动和他交流、解释,那之后我们的关系就和好了",什么叫做"和好"呢?不是很清晰,这时需要追问"你根据什么事情来判断交流之后你们的关系改善了呢?"这时应聘者就会再提供一些事实性的证据,面试官就可以据此判断关系和好的程度,同时可以再次查明事情的真相。

  5.当应聘者讲述现在的想法和感受时需要追问

  向应聘者提问行为问题之后,常需要他们先稍微回想,去讲述一件"当时当景"的事例。但是在了解应聘者"当时当景"的想法与感受时,很容易出现"此时此景"的情况,应聘者往往从现在的时间角度来看过去发生的事情,这时的追问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诱导"应聘者讲述"此时此景"的想法与感受。比如"这件事情对你影响很大,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这样,应聘者很可能就会讲述一些偏于认识层面而非行为层面的当前看法,没有讲述与当时行为伴随的真实心理体验。所以,追问时可以适当强调当时",比如"当时你心理想到了什么,确切的感受是什么?""当时你具体是怎样做的?"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尤为需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无意中对应聘者施加不良影响。即便是为了增进对应聘者的了解而进行的必要追问,不仅需要掌握好追问的时机与尺度,更需要把握好追问的方式,要尽量维护和保持面试中的良好气氛。

  首先,追问要适时,尤其面试刚开始的时候不宜追问。因为面试初期,双方还处于建立信任关系的阶段,过多的追问会使应聘者骤增紧张。在面试进行到中后期,应聘者熟悉并融入环境之后,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可以达到追问的目的。

  其次,追问要适度。面试官要注意把握好追问的尺度。一是把握好在有限的面试时间里运用追问的频率;二是考虑应聘者自身的情感因素,追问问题不要太尖锐,尽量避免涉及应聘者个人隐私层面的内容;三是避免追问一些不利于应聘者给出肯定或者明确答复的敏感性问题;四是充分尊重应聘者讲述的事情或个人观点,要控制与调节自身的反应,从而避免采取那种压迫、紧逼型的追问方式;五是在应聘者陈述的事件细节丰富、完整,根据得到的信息已能推论和确定其某些能力素质时,就应该停止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