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小故事

时间:2022-11-24 16:35:46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古人智慧小故事

  创造靠智慧,处世靠常识;有常识而无智慧,谓之平庸,有智慧而无常识,谓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力量。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人智慧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人智慧小故事

  古人智慧小故事1

  春秋时,楚国上下的官员、乡绅以及有身份的人,都喜欢坐矮车。楚庄王认为矮车不便十于驾马,想颁布一个法令,把全国的矮车统一改高,于是将令尹孙叔敖找来商量此事。

  孙叔敖听完后,说:“如果因为这样的事情,颁布一道政令,那么广大百姓将不知所措,这样实在不妥。如果大王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

  楚庄王很是不解,问道:“我是想加高车座,这和门槛有什么关系呢?”孙叔敖微微一笑,说:“大王且听臣慢慢道来。在臣说明问题之前,先问大王一个问题,在我们国家,能坐得起马车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楚庄王不假思索地说:“不是王公贵族,至少也是有身份的人吧。”

  孙叔敖说:“大王所言极是。正因为乘车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而有失身份。所以臣建议加高门槛,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

  楚庄王听后大喜,说道:“爱卿的方法真是巧妙啊!”

  之后,楚庄王就下令,让人们把自家的门槛都加髙。这样过了半年,那些乘车的人因为极不方便,都自动把坐的车子造高了。

  古人智慧小故事2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下大乱。乱世中,江南出了一位名叫孙坚的英雄。

  孙坚从小机智勇敢。他十七岁那年,有一次跟父亲乘坐一条客船前往钱塘。不料,船到钱塘江口,忽然遇上了一伙海盗。他们气势汹汹地跳上客船,不由分说,就抢开了乘客的财物。洗劫一空后,又在岸边吵吵嚷嚷地分赃。

  船上的乘客大都是商人,一个个吓得战战兢兢,躲在舱里不敢露面。

  这时,孙坚忍不住了,他怒火满腔地对父亲说:“这伙海盗太可恶了。

  不过,他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让我去收拾他们。”父亲一听,连连摇头:“你一个小孩子家,哪是他们的对手?”孙坚胸有成竹地回答:“放心吧,我自有妙计。”说着,就提起一把铮亮的大刀上了岸。他站在一座高高的礁石上,扬起手臂,指东划西,做出一副指挥人马、部署兵力的样子。海盗们远远望见他神气活现的身影,以为是官兵大队人马来追捕了,慌忙丢下财物,四散逃命。孙坚乘机追赶,挥刀砍死一个海盗,带着人头回到船上。

  父亲看到儿子这样勇敢,又惊又喜。从此,少年孙坚的事迹就传扬开了。

  古人智慧小故事3

  北宋真宗年间,汴梁皇宫里发生了一场火灾,等到扑灭大火,皇宫内几重殿堂变成了一片焦土瓦砾。宋真宗非常恼火,当即按失职,处死了几名分管宫殿安全的官员,并且降下圣旨,令晋国公丁谓在限定期限内把烧毁了的殿堂楼阁修复,如有拖延,也要治罪。

  丁谓接到圣旨,反复思考,又到现场进行察看、计算。他虽然是宫廷里足智多谋的人物,面临这样的事也不免有些犯难。

  首先,重修这几重宫殿,需要大量的泥土,而皇宫里是没有一丁点儿多余的土的。所需的土只能从几十里外的城外运到京城。第二,建筑用材任务艰巨。修造宫殿需要大批的木材、竹子和砖瓦石料。这些东西都要从各地经水路运到汴梁城,而且都只能停在城外,再分批把这些竹子、木材和砖瓦转运到工地,也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第三,建筑工地还有大量垃圾需要清除。烧毁的殿堂楼阁残留下的破砖、烂瓦、灰土,堆得像座小山,修建后丢弃的砖瓦石块,要全部运出城,清理干净,这也都是相当艰难的事情。但是,圣旨已经下达,是不容拖延的。

  丁谓昼思夜想,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先安排10000多名役工在皇宫前面的大路上取土,然后将泥土运到工地上,就用挖来的土冲作修宫殿用的土。由于挖土非常省事,搬运距离又近,不几天,修复殿阁用的泥土就备足了。可是这样一来,原先好好的一条道路,现在却变成了一条深沟。一些官吏对此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认为丁谓是在“割肉补疮”,宫廷内一时流言如潮,连皇帝也有点儿坐不住了,派人来问丁谓到底是怎么回事。

  丁谓胸有成竹地向皇帝讲了自己的计划,皇帝也乐了,放手让丁谓去做。

  到底怎么回事?大小官员们看皇帝也支持他,更加议论纷纷了。 丁谓毫不在意大家的议论。反而又下令把这条人工挖成的深沟和城外的汴河挖通,这样一来,汴河里的水很快就流入深沟,深沟也变成了一条河,原本只能停泊在城外汴河里的船只,这吋就可以直接驶到皇宫门前。船上装的木料、竹子和砖瓦就可以直接送到施工地点,这可省事多了。修复殿堂楼阁的工程进展很快,比预定的时间大大提前了。

  文武百官们这下可服了,纷纷称赞丁谓,静下心来看丁谓如何善后。

  殿堂全部修复后,丁谓又让人把汴河与深沟隔开,排干深沟里的水,然后把剩下的堆积如山的石头瓦块,全部填进深沟里。不用几天,皇宫前的深沟又变问了一条平坦大道。

  古人智慧小故事4

  明朝庄浪地方部落拭挫鲁麟,本为守甘肃的副将,他向朝廷要求当大将而没被获准。便依仗自己部落强大,向朝廷示 威,以孩子幼小为由而擅离职守,自行回庄浪部落。面对这种情况,朝中有人主张封他为大将,有的主张把他召到京城,给他封地。惟有尚书刘大夏说:“鲁麟为人暴虐,且不善于管理部众,他不会有什么作为的。然而他又没有犯罪。现在如果授他大将军印,不合朝廷的法规;召他到京城,他如果不来,则有损于朝庭的威严。”此时上策是暂时搁置,不去理他,听任他在家赋闲。而另外表彰他先世对朝廷的忠贞。表彰鲁麟先辈的功绩,使他内心愧惭,而怨恨朝廷不封他大将军的事又不能说出来。这样事情的趋势才能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发展。不久,鲁麟自觉没趣,便心情抑郁而死。

  古人智慧小故事5

  唐朝贞元年间,咸阳有人向皇帝报告说,他见到了战国时的大将白起。这位白起大将军让他向皇帝报告说:“让他为国家捍卫西部边疆,因为到正月,吐蕃将要大举东下,进犯唐朝边境。”过了不久,吐蕃果真兴兵入侵。在守边将士的奋力抵御下,吐蕃败退。唐德宗李适因此对这个咸阳人神话般的传说信以为真,准备在京城长安为白起修庙,追封他为司徒。宰相李泌说:“据我所知,国家兴旺,都是因君主能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所致。现在守边的将帅立了功,而陛下却奖赏古人白起。这样做,恐怕会引起守边将士不满,从而瓦解了战斗士气。况且在京城修庙,大规模地进行祈祷活动,流传到四方,也会引起不好的巫术之风。听说在杜邮有一座旧的祠庙,陛下可命当地官吏修葺一下,以供奉白起,这样不至于惊动更多的人。”德宗皇帝觉得言之有理,便听从了李泌的建议。

  古人智慧小故事6

  明武宗时,宸濠叛乱,后被王守仁平定,捕获了宸濠,把他囚禁在浙江。当时适逢武宗南巡,驻跸留都。中官便让王守仁放宸濠回江西,等武宗亲征时再把他擒获,并私派两名宦官到浙省传达命令。王守仁闻讯大怒,严辞厉责中官的这种荒唐想法。中官自知理亏,此事也就作罢了。但王守仁的部下江彬等人,因妒忌王守仁的功劳,便散布谣言,说王守仁开始时与宸濠同谋,后听说朝廷的大军亲征,才把宸濠逮捕以开脱自己的罪责。意想乘机诬陷王守仁,以使平叛大功据为己有。王守仁与张勇商量决定:先把宸濠交给了张勇,再上表告捷。把捉宸濠的功劳归于总督军门,请求皇上不要再到江西去了,王守仁自己也称病在净慈寺修养。张勇回到京城,在武宗面前极力称赞王守仁的忠诚,以及他让功避祸的做法。武宗恍悟,于是就制止了对王守仁的指控。

  古人智慧小故事7

  唐朝中期,河西、陇右一带被吐蕃所占领;自玄宗天宝年间以后,安西、北庭一带向朝廷报告公事的路也被阻断了。西域在长安的使者无法返回,人马都由鸿胪寺(管礼宾的机构)代管,鸿胪寺又委托各州府县供养。政府开支经常超出预算,况且当时长安经济也非常萧条。

  德宗时,宰相李泌得知外国留在长安的使臣很多,有的已经住了四十多年,在长安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了,且大都购置了土地房产,收入颇丰,很是富有。李泌就命人调查在长安有田产的外国客人,结果共查出有四千余人。便命令国家全部停止对这些人的供养。

  这些外国人闻讯,都到政府去申诉,官吏们无奈,只得来找李泌。李泌说:“这都是我们过去工作的失误,哪有外国来朝贡的`使者,留在京城数十年而不回国的呢?现在应该取道回纥或从海道把他们送回国去。有不愿回国者,命令他们到鸿胪寺去说明理由,然后授予他们官职,发给他们薪俸,使之成为唐朝的官吏。人的一生应当及时施展自己的才能,哪能终生做客呢?”

  结果外国客人没有一人愿意回国的。李泌就把他们安排在保卫京城的神策军中,原先是王子的使者,让他们去当军官或官府的押衙;其余都当士兵,这样一来,不但加强了京城的警备力量,而且每年可为国家节省开支五十余万。鸿胪寺所供养的外国客人,此时也只有十余人了。

  古人智慧小故事8

  刘坦任长沙太守,主管湘州(今湖南湘于)地方的行政事务。当时正赶上王僧粲阴谋反叛,湖南的一些郡县都起来响应王僧粲。前镇军钟玄绍潜伏在长沙,做王僧粲的内应,准备王打来时起事。一天,此事被太守刘坦察觉,但他佯装不知,一样理政判讼,谈笑如常。到了夜间,刘垣故意打开城门,以疑惑对方。钟玄绍惊疑有变,不敢贸然行动。第二天早晨,刘坦借故把钟玄绍叫来议事,并有意把谈话时间延长,同时派人到钟家去搜查。玄绍不知是计,应邀前来。在与刘坦谈兴正浓时,搜查的士兵已成功查获了玄绍和王僧粲来往的全部信件。刘坦拿出了这些书信讯问玄绍,铁证面前,钟玄绍只得低头认罪。刘坦就当场把玄绍处斩,并把他们的书信给烧了,以稳定他部下的人心。长沙局势也因此安定了。

  古人智慧小故事9

  宋仁宗时,西部边疆发生了战事,大将刘平阵亡。朝野舆论认为,这是因为朝廷派宦官做监军,主帅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指挥才能,导致刘平失利。于是仁宗便下令诛杀刘平的监军宦官黄德和。有人请求仁宗把各路元帅的监军全部撤掉。仁宗征求宰相吕夷简的意见,吕夷简说:“不必撤掉,只要选择为人忠厚谨慎的宦官去担任监军就可以了。”仁宗就委派吕夷简去办理此事。吕夷简说:“我只是一名待罪宰相,不曾和宦官交往,怎能知道他们是否贤良呢,希望皇上命都知押班去推举,为了能职得其人,当规定:如果他们所荐举的监军有不胜其职者,与监督同罪。”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意见。第二天,都知押班在仁宗面前叩请撤掉各监军的宦官。朝中的士大夫无不称赞吕夷简的谋略。杀一个监军,其他的监军依然还在。全部撤掉他们,必生怨言,若军中再有过失时,他们就会为撤掉他们找口实,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请求撤掉。

  古人智慧小故事10

  宋高宗时,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叛乱,胁迫高宗答应隆太后垂帘听政.各路兵马闻讯,齐奔京师,意欲勤王救驾。大臣朱胜非为防苗、刘狗急跳墙,威胁到皇帝的安全,便让皇帝答应封苗、刘为淮南两路制置使,给他们统帅军队权力,然后说服苗、刘投降。

  苗、刘降后,朝廷希望他们快去赴任,苗、刘的部属张逵却为他们谋划道:要皇帝给他们立铁契为证,以防日后有变。退朝后,他们带着书信到朱胜非府上,要求办理此事。朱胜非叫他的秘书拿笔来,奏请皇上允许赐给铁契,并命令他属下的官吏详细查一下过去有关此事的典故,以便照例办理。苗刘二人听后,都非常高兴。

  第二天临上朝时,苗傅的待卫傅宿求见朱胜非说:“昨日皇上批准要赐给苗、刘二位将军以铁契,今天能举行赐契大典吗?”朱胜非默思良久,忽然环顾左右诸官,问道:“叫你们查找过去的做法,都查到了吗?”诸官回答说:“没有先例可查。”又问:“按照过去的方法制造铁契,你们知道怎么做了吗?”回答说:“不知道。”朱胜非说:“这样的话怎么给他们铁契呢?”官吏们都笑了,傅宿自知理亏,便解嘲的说:“已经得到了。”于是就灰溜溜地回去了。此事妙在不拒绝他们而让他自己放弃。假如给一般迂腐之人处理此事,必会想出一番大道理来与他们辩论,这不但会激怒小人而危及自身,也会使对方志在必得,使局面无任何回旋的余地。

  古人智慧小故事11

  明朝武宗年间,汪应轸出任泗州太守。武宗决定到南方巡视,驿站的使者骑马沿途报告皇帝即将到达的消息,其他州府都惶恐不安,强索民财以为迎接皇上的费用。独有汪应轸沉着冷静,他托说:“皇帝巡视没有准确的日子,匆匆忙忙作准备,官差役吏四处搜掠,很容易作弊欺压百姓。倘若费用都收集齐了,而皇帝不来,怎么办呢?”

  在皇帝巡视的路上,宫廷使者络绎不绝,对沿途任意敲诈勒索。皇帝到达泗州时,汪应轸率领百余名壮士,排列在龙船旁边,大声欢呼。宫廷使者正为不能下水勒船而颓丧,汪应轸便指挥人们急速拉船前行,倾刻之间,行出百里,出了泗州境界。

  自此以后,凡有到泗州的使者,都敛迹速去,绝无人敢肆意横行了。泗州大治,官民皆颂其德。

  古人智慧小故事12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古人智慧小故事13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古人智慧小故事14

  农夫牵着驴子去赶集,一不小心,驴子掉进了村口的井里。农夫急坏了,他绞尽脑汁想办法,还是没办法把驴子救上来。

  半天过去了,井底的驴子绝望地哀嚎着,它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虽然井水不太深,不至于把自己淹死,但是时间长了,一定会被活活饿死。

  想想驴子多年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感情,农夫心如刀绞,他实在不愿意看着心爱的驴子遭受这种折磨,便狠狠心,拿来一把铁锹打算早点结束这种局面。于是他开始一铲铲地往井里填土,井底的驴子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更加凄惨地叫了起来,叫得农夫心里好生难受,不得不加快了填土的速度。

  但是不一会儿,驴子竟然不叫了。“这么快就死了?不可能吧!”农夫很奇怪地往井底看去,结果,下面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只见驴子正拼命地抖着落在身上的土,把它们填在脚下,然后再站上去,借此一点一点地靠近井口。农夫大喜过望,更加卖力地往井里填起土来。还不到一小时,驴子便“得意洋洋”地叫着上升到了井口。

  古人智慧小故事15

  公元201年,当时任司空的曹操听说22岁的司马懿非常有才能,便派人征召他做司空府的从官。司马懿认为曹操擅权奸诈,出身又不好,是被世家大族看不起的“赘阉遗丑”,不愿屈从在他手下为官,于是就装得了精神病躲在家里。曹操不相信,暗中派人监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看他是不是真的得了精神病。

  这天深夜时分,一名刺客翻墙越院进入司马懿住处,见到躺在床上的司马懿举剑便刺。警觉的司马懿马上意识到这是曹操派来打探虚实的,于是将计就计,放弃反抗,静卧不动。刺客见状,认定司马懿真的是得了精神病,便收剑回去报告曹操。

  装病是个技术活儿,司马懿的装病,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连家中下人都被骗过。一次,他叫人在院子里晒书,忽然天降大雨,嗜书如命的司马懿一时忘了自己在装病,便起身到院子里收书,结果被一名侍女看到了,司马懿立刻将这名侍女杀人灭口,正因为如此,连最狡诈的曹操也被他给骗过去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生性多疑的曹操觉得司马懿有诈,没有放过对司马懿的监视。

  七月初七那天,是传统民俗晒书的日子,一向爱书的司马懿竟将家里的藏书拿到太阳下面去晒。这一晒不打紧,司马懿的马脚就露出来了,就像锅里煮着的饺子,你拿筷子一搅和,馅儿不就露出来了。你司马懿不是说你有精神病脑子不正常吗,你怎么记得七月初七晒书的这个习俗的呢?别装了,跟我干吧!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是深谙此道的,你司马懿在聪明,在会伪装,在小心谨慎,总会有失手的时候。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很多看似不打眼的细枝末节,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古人智慧小故事】相关文章:

古人通信的小故事02-10

智慧小故事精选02-10

精选智慧小故事02-10

关于智慧的小故事02-10

儿童智慧小故事02-10

智慧小故事集02-10

小故事:智慧的女性02-10

10则智慧小故事08-10

传统智慧小故事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