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凭借语言来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语言的运用更多表现为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如下是CN人才网小编整理的2017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欢迎阅读参考!

  【语言及教师语言】

  (一)语言

  本质,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可见本质是事物全貌的反映。作为一名教师,理解语言的本质对教师的教学、说课非常有益。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是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人类的心理活动取决于人脑的物质结构,所以语言是一种物质现象、自然现象。美国学者D.海姆斯认为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研究语言必须与它的社会功能联系起来。他们的研究倾向于语言是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从认知角度去解释。事实上,语言的含义非常广泛,如《辞海.语言文字分册》对语言作了如下的解释∶“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的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各阶级服务。”

  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语法和词汇两部分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及记载书面语言的文字。广义的语言,是一种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还包括物体语言、体势语言、时空语言等。

  由于交际的需要,古人以“石”、“绳”记事,相互交流。随着人类的发展,以文字与声音为基础的语言成为了人们交际的工具,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这也正是通常所指的狭义语言。另外,狭义语言的研究是最为高级的形式。但对于狭义语言的认识人们有些偏颇∶一是把语言局限于人的范畴,只有人才有语言;二是把语言仅仅理解为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三是以有声语言为主,以文字为传播的媒介。

  随着人们对语言的研究更加深入,重新回归了“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的认识,因此,出现了副语言,即物体语言、体势语言、时空语言等新概念。在语言的研究过程中,先是物体语言,后是体势语言。体势语言比物体语言更具有灵活性,双方可以直接面对面交流,会表现出一定的粗糙性,但比物体语言有了进步。

  一、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质量

  在影响教育质量高低的诸多因素中,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高水平的教师语言意高旨远,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用这种语言开展教育工作、管理工作,学生乐于团结在教师周围,沿着教师指导的正确方向健康成长。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和思想教育时,都要借助教师语言这一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的极具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很难想象,讲课时哕唆重复,味如嚼蜡;或张口结舌,“嗯嗯”、“啊啊”、“这个这个”,说话拖泥带水,或慢条斯理,要么不讲变化,要么装腔作势,要么动辄大声训斥,这样的教学语言充斥的课堂绝不会是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学生气氛浓厚的课堂。有研究资料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课堂纪律的好坏,学习成绩的高低,乃至学生的成长,都同教师的教学语言密切相关,的教学语言总呈现正相关,拙劣的教学语言大都呈现负相关。

  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一方面能给学生以一种正面的示范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以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内部动机,启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理解、掌握教师的讲授和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准确、生动、鲜明的教学语言的诱导下,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分析、综合以至理解、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为自己取得一次又一次地思维训练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无论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学语言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因为课堂始终是一种弥散着语言的环境。在传统的、比较正规的课堂中,平均有70%的时间是教师在讲话。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教与学的语言活动时主要包括讲授、解释、讨论、提问、回答、复述、概述、修正或纠正等。此外,还有一些为吸引或保持对方注意、控制的讲话,以及表现彼此关系的表达,它们都是教学语言的组成部分。在一些非正规的课堂中,学生活动的自由度较大,但言语活动仍是绝大多数这类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心智水平的增长、学习兴趣的增强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心智活动,不能截然分割为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两个领域。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情与理应当互为补充、协调活动。而师生间的这种情感流活动的重要媒介就是教学语言。教师通过教学语言这段,促进师生间良性情感交流,而忽视或者不重视的教师往往会因教师语言运用不当,导致教学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