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时间:2022-11-02 15:25:27 网站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教参版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语文版(适合学生)

  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考试要求版本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做事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要奋发图强;一个人若安逸享乐,没有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能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就消沉绝望,就如同立于坍墙之下,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孟子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在提醒人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方可长盛不衰;若安于现状,“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醒来再琢磨”,就有可能终身忧愁、困顿一生。

  文学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文章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先提出论据,紧接着进行深入分析、引申、推论,最后推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先列举六位在困境中振作精神、奋发努力而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证明逆境能够造就人才,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因而说服力很强。

  文章第一段使用类推的逻辑方法,列举几位历史人物的真实事迹,说明逆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性格,从而使人坚强无畏;而失败挫折又能使人吸取教训,变得聪明机智、增长才干。因此,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炼,常可委以重任,并且这些人也常常做出卓越贡献。

  文章第二段,紧承上一段的意思,先从正面说明困难(忧患)、挫折的积极作用,强调有志者应面对困难、迎接困难、设法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自己的才干,从而扭转逆境、战胜困难。然后从反面说明安乐无忧的生活、优越顺利的环境,却往往使人萎靡不振,不思进取,畏惧困难,丧失斗志。最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句话不仅成为千古名句、警世名言,而且成为被古今中外无数史实证明了的真理。

  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既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当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名家点评

  明代李贽《四书评》:是恁么眼,大贤!大贤!

  明末清初张岱《四书遇》:忧患安乐在人,自心上看,方得此章秘旨。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六:“苦心志”是“动心”,“劳筋骨”三句是“忍性”,“行拂乱”是“益不能”,陈定宇分配极好。又曰:“而后作”,如太甲悔过,自怨自艾,处仁迁义。“后”字对上“先”字,“法家拂士”对上“征色”“发声”,“敌国外患”对上“困心”“衡虑”。举有国以包在下者,不是又推开说。

  清代王步青《孟子集注本义汇参》引陈氏语:忧患未必便生,然忧患则警戒而其虑深,有生全之理。安乐未必便死,然安乐则多怠肆而其志荒,有死亡之理。又引绍闻语:盖忧患逆其情欲而存其戒惧之心,此所以生也;安乐顺其情欲而滋其怠肆之意,此所以死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人当日诵斯言。

  清代吴闿生《重订孟子文法读本》:通体盘旋,为末二句蓄势,章法极奇,贾生《过秦》所自出。千盘百折,厚集其阵,纯用劲折,无波磔痕。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相关文章: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06-28

《劝学》原文及翻译11-04

陋室铭翻译06-15

《琵琶行》翻译10-20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07-18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08-07

桃花源诗原文及翻译02-20

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11-25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