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时间:2023-02-06 11:28:39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篇1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自然就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了。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二是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的主要派别

  按照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錾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都属于瞌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在历史上存在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反,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物质由精神派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还分为把世界归结为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和把世界归结为客观精神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回答,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之间具有同一性,即人们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就是可知论;反之,认为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之间不具有同一性,即人们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就是不可知论。与此同时,哲学还要求回答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这也是与哲学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它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不会发展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而且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德国古典哲学,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强调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创立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强调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相比,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从理论上全面地、科学地论证了实践的意义与作用,并把实践范畴看作自己哲学的`基本范畴,坚持从实践出发来说明和论证自己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科学的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关键和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强调,全部的哲学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才能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自身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第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个显著特征。

  第三,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个显著特征。

  第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四个显著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实践是发展的,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承认任何能够给所有问题提供最后答案的所谓“终极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不断地丰富和修正自己,才能具有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力的源泉。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第一,就社会发展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武器和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武器。马克

  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人们走好人生道路。

  8、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是客观实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个定义说明:①物质是哲学范畴,不是自然科学概念。②物质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③物是可以认识的,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第一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有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第二,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运动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另一方面,物质也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两者是统一的。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

  第三,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相对静止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暂时的、相对的稳定。它是相对于事物显著变动状态来说的。

  第四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就物质运动的.具笋

  形态来说,它还有静止的一面,它是局部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另一方面,动中有静,静中有挈,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是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霍上学。

  10、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劳动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发展为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阶段,随着低等动物发展为高等动物,刺激感应性发展为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阶段,随着高等动物向人类的演化,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演变为人类的意识。总之,意识是经过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一直到出现高度完

  善的物质——人脑的时候才产生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其中,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是劳动,然后是劳动和语言一起,使猿的大脑逐渐演变成人的大脑。意识是人脑产生出来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是,光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当外在的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反映到人脑之后,才会形成意识。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就不会有客观事物的映象,因而也不会有意识。 .

  11、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不仅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而且意识又反过来对物质世界的发展进程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①意识能透过现象达到本质,这是意识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能动作用。②意识能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这是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表现在人们的思想动机和目的上。在物质世界中,以什么为认识对象,达到什么目的,取决于不同人的主观意识。②表现在造客观世界中人们的选择性、创造性和预见性。表现在对人自身生理机能的控制和影响上

  1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要求。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又是以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为重要条件,因为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只有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发现和利用规律。

  要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①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②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③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世界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物质。世界上客观存在着的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都是物质的各种具体存在形式。物质是永恒存在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是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观点。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便是二元论观点。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这显然是错误的。

  1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篇2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质量)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

  2、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货币的发行量太多了,导致货币贬值、价格上涨

  (2)通货紧缩:货币的发行量太少了,导致货币升值、价格下跌

  5、信用工具

  信用卡、支票等

  6、汇率和外汇汇率

  (1)汇率升高:相同的本币能够兑换的外币增加,意味着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2)汇率降低:相同的本币能够兑换的外币减少,意味着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3)外汇汇率升高:相同的外币能够兑换的本币增加,意味着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4)外汇汇率降低:相同的外币能够兑换的本币减少,意味着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7、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2)供求关系与价格相互影响: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11、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2、影响消费的因素:

  (1)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物价水平

  (2)其它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

  13、消费的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消费对象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3)按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贷款消费:未来的的预期收入比较稳定

  14、消费结构

  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结构:是否合理VS消费水平:消费的多少

  15、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6、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7、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8、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9、大力发展生产力

  (1)意义: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途径: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④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20、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2、公司的法定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3、公司的组织机构:

  (1)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

  (2)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

  (3)监督机构:监事会

  24、公司的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5、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略

  26、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7、就业的意义:

  (1)使劳动力和生产力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8、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就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9、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依据: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2)途径: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30、商业银行的业务

  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其他业务

  31、投资的方式

  (1)存款储蓄

  (2)购买债券(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3)购买股票

  (4)购买商业保险

  (5)直接投资等

  32、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多种分配方式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3、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两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效率是要拉大差距,公平是要缩小差距)

  34、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国家要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35、财政收入的来源:

  (1)税收收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利润收入

  (3)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3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

  37、财政支出的用途:

  (1)经济建设支出

  (2)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4)社会保障支出

  (5)债务支出

  38、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形

  收大于支、支大于收、收支平衡

  39、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②调控经济平稳进行

  ③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

  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③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40、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并不是永恒不变)

  41、个人所得税:

  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2、纳税人和负税人

  (1)纳税人:直接纳税

  ①义务:依法纳税

  ②权利: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2)负税人:间接纳税

  43、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44、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和计划

  45、市场调节的弊端

  (1)自发性:不择手段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表现为不道德的行为和违法的行为

  (2)盲目性:盲从,表现为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

  (3)滞后性:“赶不上趟”

  4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47、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8、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1)从宽的、扩张的、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扩大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生产、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2)从紧的、紧缩的、消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财政支出,可以抑制投资过热和经济增长过快

  (3)从宽的、扩张的、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并抑制通货紧缩

  (4)从紧的、紧缩的、消极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可以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

  49、科学的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2)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协调可持续:

  ①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

  ②协调:生产关系于生产力相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③可持续:又好又快(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要指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

  50、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2)优化产业结构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统筹城乡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

  5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5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

  53、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载体

  5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双刃剑”

  55、世界贸易组织

  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56、我国的对外开放:

  (1)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2)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①“引进来”:引进资金、技术、经验、人才

  ②“走出去”:积极参与经济交流与合作、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3)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篇3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A。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篇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我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首先观念。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⑴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3)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当代信息技术)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篇5

  1、国家(含义;属性)

  (1)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或者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属性: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体

  (1)含义: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判断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民主

  (1)含义及其阶级性: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统治阶级内部),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职能:

  (1)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

  (2)分类: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3)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5、我国的国体:

  (1)名称及含义: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2)首要标志,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特点及优点:广泛性和真实性。第一,民主具有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第二,民主具有真实性。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篇6

  一、商品

  (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价值 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形态不同。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3)性质不同。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4)主体不同。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统一)

  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

  (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商品货币纸币区别

  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金、银纸产生时间先后

  最后本质价值

  一般等价物货币符号是否有价值有有无联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

  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 别: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