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时间:2023-06-21 14:43:18 欧敏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陕西人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今天是端午节,全国各地过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又各有千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陕西人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陕西人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陕西人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五月单五”、“重午节”、“端阳节”、“五毒日”、“娃娃节”、“五月节”、“女儿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解释不尽一致。广为流传的要属“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遭谗不用,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这一传说在中国广大地区家喻户晓,影响深远,陕西也不例外。

  陕西的端午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颇有情趣。陕西人过端午节一般从农历四底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五日。主要活动是送五毒肚兜、五彩缕、香荷包、雄黄chi等,悬挂艾草,点雄黄酒,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哨子面等。但是没有一些大型的活动,比如赛龙舟之类。

  五毒兜肚、五彩缕、香荷包也是端午节的应节物品,全国流行。

  西安的蜂蜜凉粽子

  蜂蜜凉粽子始于唐代,是由唐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上的“赐绯含香粽”演化而来的,注释是“蜜淋”,意思是给粽子淋上蜂蜜。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述当时唐长安城里“庾家粽子,白莹如玉”。唐元稹诗云:“彩缕碧筠,香粳白玉团。”这些都充分说明,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古长安,上自宫廷,下至市肆民间,以糯米加蜂蜜制成的粽子,已成为脍炙人口的风味佳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为今天的蜂蜜凉粽子。所以西安的蜂蜜凉粽子,历史最悠久当之无愧。

  陕西人过端午

  在陕西,兴安州的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悬挂艾草

  端午节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普遍流行的节日,每当此时,南方和北方的许多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在房门上悬挂艾草借以避邪。艾草,又名“艾蒿”,是菊科多年生植物。《本草纲目》说:“艾叶气芳香,能通九窍,灸疾病。”是一种中药材,它可以用来防病和治病。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采之入药,可以防病治病。艾草性温、味苦,煎服有止痢、止血作用。晒干的艾草,是中国针灸术必不可少的药物。所以在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荆楚岁时记》载:“端午日,荆人皆踏百草,采艾为人,悬于门上,以禳毒气。”可见这一风俗形成不仅地域辽阔,时代也很久远。按陕西关中人的说法,悬挂在门口能够起到防护家宅安宁的作用。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蚊虫、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中,讲述五月端午节时,蛇精白娘子因为饮了雄黄酒不就现出蛇的原形。

  五彩缕有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

  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五彩缕”顾名思义是由五种颜色的彩线合成的,据说在汉代时就有了这种习俗,当时是将白线染成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然后拧成彩缕。这大概是与中国的五行观念相联系的。五色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中央黄土),《续汉书》载:“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成,以朱索连以桃印文饰门户。故汉(汉代)五月五日,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发展到现在,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色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用什么色也很灵活,有些人手头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等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缕,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当然比较讲究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线。

  荷包又称“香囊”。

  端午节期间,中国许多地区都有制作香荷包的习俗。在陕西,节前,各家各户心灵手巧的妇女都要用彩色花布和绸布缝制各式各样的荷包,里面装上香草和中药材,如雄黄、苍术、香藿、丁香、白芷等,在节日当天给孩子们佩戴香包,这种香包就叫“祛灾包”,有时是小孩的母亲自己做的,有时是小孩的祖母做的,有时是小孩的外祖母节前送来的。香包的大小,形状没有规定,小则直径只有半厘米,陕西关中人称之为杏核,一般串在彩缕上。大则直径有十多厘米,为红色,有彩色花边,一般挂在小孩的胸前,陕西人叫它钵盂。还有小鸟、西瓜、柿子、辣椒等真是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荷包制作工艺十分精美,又装有药材和香料,带上它具有防病避邪的功用。最为有趣的是端午节这天,有些地区流行“抢荷包”的习俗,父母要叮嘱孩子将荷包藏好,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抢去。抢荷包一方面是羡慕荷包制作的精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图个吉利。被抢者不能生气。

  毒兜肚

  五毒兜肚主要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五毒是哪五毒,民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兜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些都是带有巫术意义的民俗事象,表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节日之前,小孩子,特别是不满一周岁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来的“五毒肚兜”。肚兜所用的布,一般均是大红色,五毒图样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绿色,用其它彩线搭配缝制而成,非常精美,真可以说是一件艺术品。有些做成短裤形状,孩子整个夏天轮换着穿,一直穿到秋凉。因为它既漂亮,又舒服、耐穿,所以大人喜欢,小孩穿上也开心。有些小孩可以穿两三个夏天。小孩长大了不能穿了,母亲还会把它像宝贝一样收藏书起来。有的还会转赠会别人,接受的人也会很开心,因为这不是人人都会做的,一般年轻人可能都不会做。

  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哨子面等

  端午节的早晨,陕西人一般要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中午要吃哨子面。其中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粽子,又称“角黍”。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五引周处《风土记》和《本草纲目?谷部四》:“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今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粽子作为节令食品,风行全国。但以地域而言,南方盛产稻米,糯米粽子是端午节的普遍食品,花样繁多。多用于祭祖、敬神和馈赠亲友;北方人也根据当地的物产,制作黏秫米粽子或油糕。现在粽子已经成为常年食品,在任何季节都能吃到。不过每当端午节来临时,粽子仍然是最畅销的食品。许多家庭还在自己制作粽子,欢度节日。

  陕西人在这一点上与别处稍有不同。粽子一般是三角形状,用竹叶做外皮,里面的配料不像南方人那样喜欢用糯米、绿豆、猪肉、五香粉,而是在糯米里加红枣、花生米,吃起来特别清甜可口,或者只是用上好的糯米,吃的时候再加上蜂蜜特别香甜爽口,后一种不管什么时候在陕西的小吃摊上都能找到。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1、吃粽子

  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黄色。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保健。

  2、赛龙舟、洗龙湫水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3、挂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

  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5、喝雄黄酒

  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成人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黄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6、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7、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8、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陕西人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相关文章:

秋分有什么习俗02-03

徐州端午节的习俗02-25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06-06

莆田端午节习俗介绍02-06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04-06

惊蛰时节有哪些民间习俗03-06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结尾汇总03-02

山西端午节的习俗作文02-28

元旦有哪些饮食习俗01-02

为什么要过中秋节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