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铁生散文的读后感三篇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4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读了史铁生的文字,你会觉得是品过了一杯珍藏的清醴,回味清香悠长,在某个时刻,也许会应景地涌上心头,不急不缓,恰到好处地催人泪下。因为文字充斥着感性,更因为理性的叙述,更让人的心颤然一抖。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史铁生散文的读后感三篇,一起来看一下吧。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一

  第一次都史铁生的散文是他的《我的梦想》。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散文总是十分晦涩,好似雾里看花,叫人读不懂,对散文实在是没有好感。但是《我的梦想》却带给我另一种感受,没有虚情假意,没有矫情做作,朴实的语言直达心灵。从此,我记住了史铁生。

  开学伊始,作业不算多,闲来无聊,便在此捧起了这本《史铁生散文》。可能是在青年时突如其来的下肢瘫痪让他对人生产生了更多的疑惑,更多的思考,在他的文章里,常常是一个问题连着下一个问题。这些问题串起了文章,虽然这些问题并不都能够得到解答,有时甚至会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点,但这并不妨碍你在跟随文章一起思考的过程中得到自己的收获。

  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许多文章我还是读不懂(王文洁同学说《我与地坛》很感人,我还真没这种感觉……差距啊差距),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难得地感觉到了放松与平静。一味地读小说,那些或惊险、或离奇、或喜或悲的故事已经让我们的心灵过于冲动,过于敏感。不如暂时放缓脚步,静下心来读一篇这样的文章,放松一下,也为下一次启程做好准备。

  关于史铁生的散文,最喜欢的应该是《好运设计》了。如果我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该多好啊。这样的梦想想必每个人都做过,但像作者这样规划得如此详细的却是不多见。然而,当你顺利地拥有一切时,生命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于是,之前的“好运设计”一项项地被推翻,“设计”了半天,到头来却发现:享受现在、热爱生命、注重过程,这才是完美的人生。这个结尾可以算是俗了,但之前的铺垫却让这一切显得顺理成章,而且富有内涵。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也不需要读得快,慢慢地读,细细地思考,才会有所收获。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二

  埃利亚斯有篇文章叫《思想着的石像》,是说人的内在思考和外在表象是断裂的,每个人都像一尊思想着的石像,其他人所能看到的,只能是他冷峻的外表,丝毫不能领会他内心的思想。人与人的距离由此拉开,人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什么知人知面不知心,什么同床异梦,描述的就是这种感觉。可以说,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所以人要有语言,一方敞开心扉,不断的表达,内心满盈的情感倾泻而出,另一方则要懂得聆听,接纳对方所有的情感,并理解她。理解,号称能够穿过厚实的石像表面,触碰到灵魂,理解使人们不再孤独。

  可是人啊,有时候也挺贱的,渴望理解,可又为理解设下重重障碍。有时候那个石像的外表就是人们自己搞出来的。他会穿上厚厚的伪装,一颗渴望理解的心被包装成满不在乎的模样,走入人潮中,接受绝大部分旁人冷漠的眼光,内心深处却渴望着有人能够真正懂他。前段时间微薄上看到句话,sometimes when I say “I’m ok”, I want someone to look at me in my eyes, hug me tight and say “I know you’re not.” 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儿了吧。可是人为什么要伪装呢,为什么不能从心所欲率性而为呢?是为了自我保护,还是为了让理解来的更加珍贵?有首歌里唱的好: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你决定不恨了/也决定不爱了/把你的灵魂关在永远锁上的躯壳。歌里唱的那个人如果听到有人对他唱出这样的歌,一定会感动的稀里哗啦吧。可是,太多时候,这样的题目似乎都太难了。可是人就是这么悖论,人的想法就是这么复杂。谁又能琢磨的透谁呢?难保不被人说成是自作多情。时间长了以后,已经很难分辨哪个是伪装,哪个是真相。

  史铁生说人们追求爱情是为了摆脱孤独。好像有点片面了,不过起码也说对了一部分吧。有人说最好的爱情就是共同成长,这样日久天长,比较容易识破对方的伪装,比较容易相互理解。可是在共同成长并日久天长之前,这样的爱情该如何开始,爱情的对象该如何选择呢?一见钟情似乎很不可靠,日久生情貌似比较靠谱。因为友谊,也可以识破伪装、相互理解。可是友情跟爱情的区别在哪里?也许是性吧,它让爱人之间更加坦诚相见。那多年的朋友成为情侣,也不是为了性,而是为了进一步加深了解。这么看来爱情是比友情深刻一点。可是有时候,深刻的这一点点,让两人看到了对方更多不好的方面,所以闹掰了,以至于连朋友都做不成了,那真是莫大的悲剧。可能这样的人还没明白,爱的真谛是自由,是卸下一切抱负无拘无束的自由,爱人彼此之间是最真实的自我,无关乎优点或缺点,真实的才是最珍贵的。

  当然,爱情跟婚姻可能是两码事。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三

  前几天去旧书店淘书,买了一本《史铁生散文》。于我,一个从小就对语文不感冒的人来说,买散文倒是件稀罕事。说到从理科转文科,好象是大学之后的事。其实,高三的时候,就对散文之类的挺感兴趣了。那个时候在准备高考,几乎每天都要做阅读训练。读的文章要么是大家的作品,朴实无华却含义隽永;要么是不出名的人写的,辞藻华丽而形式精美。我渐渐的能从文中体会点儿什么、参悟点儿什么,语文成绩也越来越好了。其实,一直以来,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其实,按道理说,我应该很早之前就爱上阅读。也许是课文后面的“背诵全文”让我心生抵触,也许是归纳中心思想的教育让我只感到枯燥,总之,相比于对趣味数学的热爱,语文确实受到了我的冷落。也因此,我一直都是个偏科的学生。语文和数学,两大最最基础的学科,少了其中任何一科,都只能是个瘸子。如果说数学带给人的是缜密和智力,那么语文带给人的则是细腻和智慧。好的文章,应该抛却杂念,用心来读。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秋天的怀念》

  文章很短,但是却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对于史铁生来说,应该没有一个人比母亲更重要了吧。但是,直到失去了,他才后悔,怎么以前一直都没发现。

  “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面前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如果不能再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铁生的不能跑与刘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都是沮丧与痛苦的根源。”

  ——《我的梦想》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在史铁生看来,刘易斯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但是他也有他的不幸。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围城,确确实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觉。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像别人那样,而是不断的超越自己。有多少人能如史铁生一般的达观,难怪人们都说,虽然史铁生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却没有人比他的精神更加健全。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写作。”

  ——《我与地坛》

  这些话,怎么看都像是出自马克斯·韦伯之口。你不用急着死,那是早晚的事。你一定想活,那就是欲望。人的名字叫欲望,在欲望的支配下,人怎么才能自由?只有把欲望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你想活着,就别为自己找那些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则你就是活着的奴隶。你活着是为了什么吗?不,是为了活着而必须做点什么。活着不是为了写作,活着不是为了功名,活着不是手段,活着本身就是目的。如果你真想写作,那就把写作业当作目的吧,它也不应该是活着的手段。把目的本身当作手段,人才能自由。

  “苦尽甜来,对,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好运道。”

  “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者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的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设计好运》

  其实,痛苦与快乐,其实都是挺好的。快乐的好,在于曾经拥有;痛苦的好,在于即将得到。痛苦到了极端,也就只是剩下快乐了。我喜欢自虐,是因为自虐过后才能达到更上一层的快乐。纯粹的快乐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无聊的。令人惊叹的是,史铁生居然可以如此有条理有逻辑的将这样一个道理讲清楚。

  生命在于过程。生命的起点是不能选择的,生命的终点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决定的,唯有生命的过程。生活的全部意义,也在于过程。能够有多少体验,能够有多少收获,都在于过程。每多一份体验,每多一份收获,都是生命过程的成就。所以我喜欢让心灵有各种体验,酸甜苦辣,都尝一遍。所以我愿意去尝试任何新鲜事物,无论容易、困难、舒适、艰苦,都试一下。

[关于史铁生散文的读后感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