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时间:2022-12-14 17:19:36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通用11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寓言故事吧,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都有哪些经典的寓言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通用11篇)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篇1

  说的是北宋有个射箭能手叫陈尧咨,一天,他在家里练箭,十中八九,旁观者拍手称绝,陈尧咨自己也很得意,但观众中有个卖油的老头只略微点头,不以为然。陈尧咨很不高兴,问:“你会射箭吗?你看我射得怎样?”老头很干脆地回答:“我不会射箭。你射得可以,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手法熟练而已。”在陈尧咨追问老头有啥本领后,老头把一个铜钱盖在一个盛油的葫芦口,取了一大勺油高高地倒向钱眼,全勺油倒光了,也未见铜钱眼外沾有一滴油。老头对陈尧咨说:“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只不过天天以卖油为生时间久了手法熟练而已。”

  由此故事中的两句话“无他,但手熟尔”和“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说明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每件事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多想多练慢慢的积累和掌握学习的要领才能使我们更加轻松的面对繁复学习课程,取得优异的成绩。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篇2

  熟能生巧,谁知道,有谁证明了吗?!

  当年那买油老叟说了一番诸如熟能生巧的大道理把陈尧咨驳得面红耳赤,惭愧不已。

  想这老头子也真是大言不惭,仅凭油能像线一样穿过钱眼而丝毫不沾油星就夸其为是熟能生巧的功劳。是吗?好吧,那根据龙生龙凤生凤的理论我能断定熟不能生巧吗?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巧”顾名思义,即巧妙的技巧。试问经常做一件事就能掌握技巧了吗?不然吧,君不见那君主刘阿斗当皇上不也是驾轻就熟吗?可是他生什么巧了,到头来不也是庸碌的,当了一个扶不起的烂泥皇帝。

  着名学者胡适就曾感慨过自古多言熟能生巧,我却不以为然,熟悉一件事就能将其做到巧妙了吗,那么当今时代不早就是能人当道了?!

  是啊,去看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

  我有一好友平日里非常喜爱栽植花草。步入他家的小庭院,抬头是藤蔓,低头是花田。可是毫无生机可言。藤蔓的枝条懒洋洋的搭在花架上,各式各样的花儿也是面带病颜。他可是种了十多年的花草了,按说也该是花艺老手。可是就种出这一堆杂草来!这说明要想“巧”熟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详细了解自己所经营的事,努力奋斗并且持之以恒,那么离掌握技巧的日子就不远了。

  熟难生巧难在:一个人因为熟悉一件事后便很难有所变通;难以灵巧应事。总之记住当今时代熟难生巧,这一点吾已证明。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篇3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十二课:姥姥的剪纸,里面有句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给我很多的启迪,不是吗,我们做每件事,包括学好每一门功课也是这样的。

  熟能生巧的意思就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非常熟练。要想熟练就必须付出很多的努力。

  记得初学电脑打字,记忆中二十六个字母歌完全被的键盘上字母的布局所打乱,零散的字母在手指下“晃动”,让人眼花缭乱,因为虽然它们近在咫尺,但我却不能理清它们精确的位置所在,离开键盘就打不出来,让人感觉打字特别得难。在慌乱、没有思绪的情况下我努力地挥去那些焦急和烦闷,因为只有静下浮躁的心才可以让自己清醒。

  我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网上查找才发现,很多人不会盲打并不是因为笨,而是熟练程度不够和没有找到一种简单易行的练习方法。按照标准指法,看着键盘按照从A到Z的顺序打26个字母,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所谓标准指法就是把你的左手食指放在字母F上,右手食指放在字母J上,因为这两个键上分别有一个盲打坐标,然后将四指并列对齐分别放在相邻的键钮上,遵照手指“平行”移动规律,也就是说从你把手搭到键盘上起,你的每个手的四个手指就要并列对齐并且“同上同下”。

  开始打字我是一边看键盘一边慢慢移动自己的左右手,先从金三打字练开始习,渐渐的,我开始了聊天、查资料、打草稿,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经过三周的不间断训练,我便能做到盲打了。

  无论哪一门技艺,都要做到勤学苦练,只有不断地坚持,才会熟能生巧,否则,一事无成。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篇4

  明朝初年,中国北方女真、蒙古骑兵时常骚扰大明边境。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明朝万历皇帝决定整修万里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由于年久失修,“天下第一关”题词中的“一”字早已脱落多年。朝廷于是从全国招募书法名家,希望恢复山海关的本来面目。各地骚人墨客纷纷提笔挥毫,但是依旧没有一个人能书写出山海关“第一关”的原字韵味。没办法,万历皇帝只好向全国下旨:无论何人,一旦雀屏中选,赏黄金百两。

  呵呵!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写字也一样,重金奖赏之下,终于有一个优胜者通过层层遴选,最后脱颖而出了,他这“一”字临摹得确实惟妙惟肖,不是一流书法家还真难辨真伪,让人着实叹为观止!但此“山寨”书法家却使当时的文人墨士大跌眼镜:原来他竟是山海关下一家客栈的“店小二”!

  万历皇帝听说此事后,也感到十分惊异,传旨召见“店小二”:“你倒讲讲为什么你能写出如此逼真的‘一’字啊?”“店小二”诚惶诚恐,不住搓着双手说,我每天早上拿着抹布弯腰清理桌子上的油污时,视角正好对着“天下第一关”的“一”字,于是,我便不由自主地拿抹布当做笔,照着山海关上“一”字的样儿,天天看,天天擦着写,天长日久,这“一”字便烂熟于胸,用笔一挥,就写得和“山海关”的“一”一个样儿了!

  万历皇帝听后笑着说:“呵呵!原来你掌握了临摹写字的诀窍——熟能生巧啊!”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篇5

  从前有个人叫陈尧咨,他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曾经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他也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陈尧咨看到了,跑过来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陈尧咨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熟能生巧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尴尬地将老翁打发走了。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篇6

  成语熟能生巧出处:这个成语来湄于北宋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熟能生巧这个成语来湄于北宋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北宋有个名叫陈尧咨的人,很会射箭。当时在他生活的那个地方,确实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他因此十分得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次,他在家中园内练习射箭,几乎箭箭都命中靶子,看的人无不为之叫好。可是却有个卖油的老汉放下肩挑的油担,用一种轻视的眼光看他射箭,似乎对他的箭术很不以为然,只是偶尔点几下头。老汉对周围的人说:“这没什么稀奇!”

  陈尧咨听到了,很是不满,便问他:“难道你也懂得射箭?难道我的箭术不髙明吗?”

  老汉笑了笑,说道:“你的箭法好,我也不会射箭,但这并不稀罕,不过是手熟罢了。”

  陈尧咨更生气了,心想:“这不是小看我的箭术,又是什么呢?这个人说话这么大口气,难道他也有绝顶的本事?”

  他正想发问,只见老汉坦然地说道:“以我的酌油技巧,我就可知道这一点。”老汉不慌不忙地取出一个葫芦,又取出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用木勺在油桶里舀起一勺油,慢慢地将油倒下。油从铜钱的方孔中,像一条直线似的直往葫芦里灌,一勺子油全部倒完,葫芦口的铜钱居然没沾半点油。这时,老汉抬起头,对陈尧咨说:“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熟能生巧罢了。”

  陈売咨看着老汉酌油的熟练手法,心里明白了许多,笑了笑,把老汉送出了家园。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篇7

  故事应该是每个人从小都喜欢听的,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人们虚构的。故事中各种人物纷纷登场,展现着各自的性格。我读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到外公家去玩,外公就给我讲了一个很真实而生动的故事。

  炎热的中午,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没有一丝风,一家人都感到暑气难耐。外公做完事便出去买西瓜给我们解暑。他看见一个穿红色汗衫蓝短裤的青年,正站在一个凳子上举着喇叭喊:“来呀,来呀,来买西瓜呀,包熟包甜,打折价,五毛五分一斤……”突然有个在吃东西的年轻人说:“你小子说得比唱得好听,你保证你的西瓜是又熟又甜吗?”周围的人一下子围了过来。那个吃东西的人又一次问:“朋友,你敢保证你的西瓜个个都熟?

  “师傅,如果你相信我,我帮你挑几个,保证个个都熟。”卖瓜的青年说。“好,来十个。”“可以!”卖瓜的人很快就挑出了十个大西瓜,准备过秤。突然那个吃东西的青年说:“给我全部切开,如果一个不熟就全部退掉!”说完挑衅似得看了看卖西瓜的人。周围的人轰地炸开,都为卖瓜的青年担忧起来。卖瓜的青年一口答应:“好!”十个西瓜放在案板上。周围的人停止议论,都集中地看向卖瓜青年手中的刀。“咔擦”第一个西瓜开了,熟的!卖瓜青年脸上露出自信之色。那个吃东西的青年悠闲地吃着东西。卖瓜青年又切开了第二个,熟的!连着三、四、五个西瓜也被切开了,全熟!那个吃东西的人纹丝不动,只顾欣赏。第八个西瓜切开了,熟的!那个吃东西的青年坐不住了,瞪大眼睛紧紧盯着剩下的两个西瓜:第九个、第十个全熟了。人群都热闹起来,看着吃东西的青年如何收场。吃东西的青年满脸苦相。可是卖瓜的青年毫不在乎地说:“师傅,你不要就算了。”那个吃东西的青年像犯人一样,灰溜溜地走了。十个切开的西瓜被围观的人一抢而空。

  当听外公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对故意刁难别人的人感到气愤;对那个卖瓜的人,十分佩服。对于西瓜的成熟,他怎么判断得精准,那么神奇。这大概是“熟能生巧”吧!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篇8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多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地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地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得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像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

  “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勺油,眼睛看准了,油勺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地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地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地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篇9

  陈康肃,号尧咨是个善于射箭的人,他射箭的技术全天下数一数二。所以他常常在心里得意洋洋,“哈哈哈哈,我擅长射箭。射箭的技术无人能比,是专家!”

  他拉着弓,箭瞄准百米之外的苹果树上的一颗刚长出来不久的苹果。对,今儿他在大众面前又来了一场show,大伙儿也都来看热闹,“嘿,那么远也,那么小的苹果啊,怎么会射得中呢!”“虽然远啊,虽然小啊,但是别小看他,陈尧咨可是射箭高手啊!”听到他俩在轻声说话,另一个观众不乐意了,“你们别吵了,认真看吧。”只见“咻”地一声,箭已离弦,“哧”得一声。“你看到箭了吗?在哪里?”有好事的人冲到树底下,捂着头观望,“真的,真的,射中了。就是那颗小青苹果呢!”顿时响起了掌声,经久不息。

  但角落边有个老头轻轻地点了点头,但似乎不够满意。

  陈尧咨是个好胜的人,不高兴也不失礼仪地问道“老人家,我射箭不好吗?”“很好啊。”“那您怎么摇头呢?”“这正是手练习多次了就理所当然是这样的`了。每个人都可以,你行,别人也可以。没有什么特别的。”这时他不高兴了,“您说别人行,您肯定也行。不然借这个机会,你也秀一秀吧!”说着就把弓和箭递给了他。

  老头没接弓箭,“我是个卖油的,我就秀秀我的倒油技术吧。”说着他就把自己平时喝水的葫芦拿来,把盖打开。“大家看,这是什么?”举起手来给大家自己手上的铜钱。“这铜钱我要放在葫芦口上,接着就要倒油,但是呢,油不能碰到铜钱。大家,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只见他娴熟地舀起一勺油,从高处将油倒下,真的,油从钱孔流到了葫芦里。真的,一点都不沾铜钱!“真的就只是熟练了而已,多做多练习就会了。”陈尧咨也看得愣住了,以后再不敢夸耀自己了。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篇10

  从前有一个善于射箭的人,大家都知道他射起箭来,百发百中,所以都很敬佩他。他受到大家的称赞,便以为自己的本领天下第一,不由得显出骄傲自满的神气来。

  有一天,他又在靶场上表演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他一箭射出,把又细又软的柳枝射断了,围观的人大声叫好,要求他“再来一次!”这时一个卖油的老人经过,看了后,便冷笑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手法熟练些罢了!”

  他听了不由得大怒,大声喝斥:“你这老头子有什么才能,竟敢如此藐视我?”老人回答说:“我哪里敢藐视你,我不过是从几十年酌油卖油的生活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就会找出窍门罢了!”

  说着,老人就从他的油担子上取了一个葫芦,在葫芦口放上了一枚有孔的铜钱。

  然后,老人打了一勺油,高高举起油勺往葫芦里灌,那油勺里的油就像一条线似的穿过钱孔进入到葫芦里。油倒完了,老人还把铜钱拿起来给大家看,铜钱竟没有沾到一滴油渍。大家看了都称赞不已,老人微笑着对射箭人说:“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罢了!”射箭人很不好意思的走开了。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 篇11

  宋朝的时候有个人叫陈尧咨,他善于射箭,同时代人没有谁能比得过他,他因此很自傲,自称为小由基,把自己比作古代神箭手养由基。

  有一天,他在自己花园里练箭时,有个卖油的老头走过来,只见那老头放下油桶,站在篱笆墙外看热闹,陈尧咨见有人观看更来劲了。

  他摆好靶子,搭箭上弦,叉开步拉满弓,只听“嗖”的一声,箭不偏不斜正好中的。陈尧咨心想:老头,今天就叫你开开眼,看个够。

  于是他一连射出十几箭。只有一两箭未中,其余全是正中靶心。陈尧咨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他举起弓跳跃着,在庆祝自己的胜利。

  他本以为卖油老头儿看了一定拍手叫好,可是抬头看时,只见老头捋着胡子点头微笑罢了,表现出不十分赞许的样子。

  陈尧咨很纳闷儿,走上前问卖油的老头说:“你懂得射箭吗?看你的表情,好像我的射箭技术还有什么地方不精吗?”

  卖油的老头说:“我不懂得射箭技术,不过这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手熟罢了,我看你的手法练得还不够熟。”

  陈尧咨听了这话之后非常生气,说:“当今世上没有谁的箭法可以跟我比,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

  卖油老头看见陈尧咨发怒,便解释说:“我不会射箭,我只会卖油。就拿我倒油的技巧来说明射箭的道理吧。”

  老头拿出一个油葫芦放在地上,又取出一个带孔的铜钱放在葫芦嘴上,然后用勺舀起油往葫芦里倒。一勺一勺把葫芦都灌满了,油从铜钱眼里通过,铜钱上却没沾上一滴油。

  陈尧咨看了之后,拍手叫好。

  卖油老头又笑笑说:“我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我一年四季练得手熟罢了,并不值得骄傲,这与古时庄子‘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的道理没什么两样。”

  陈尧咨听了卖油老头的话,看了他倒油的技术,觉得非常惭愧。

【熟能生巧的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熟能生巧02-08

熟能生巧的故事01-17

熟能生巧的故事02-10

熟能生巧造句01-10

熟能生巧的造句01-10

熟能生巧歌词林俊杰01-16

关于爱心的寓言故事_寓言故事01-11

寓言故事的成语01-10

励志寓言故事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