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5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针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情况,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2017年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我局于今年8月-11月组织开展本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一、开展宣传部署,加强组织实施

根据上级的要求,我局及时研究工作部署,向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印发江高新财会〔2016〕30号《转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街道和单位于8月17日前启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截至11月底,共69个行政事业单位提交了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和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在评价分析各单位上报的工作总结和自评分的基础上,我局抽查核实了2个区直单位、5个街道事业单位的情况 ,对个别单位评分不实的指标,要求整改并完善相关制度。

二、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自2013年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局举办培训、组织开展知识竞赛,积极引导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单位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从本次自评和抽查的情况来看,各单位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建设、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落实情况较好,业务层面制约制度、工作流程基本建立并执行落实到位。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我区各单位自评分均值89.9分。

鉴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时间还不是很长,以及部门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岗位调整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单位在内部控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不够透彻,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需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以及部分单位没有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

三、加强内控制建设的设想

通过本次内部控制基础性工作评价,我局对全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总体情况作为摸底了解,各单位也在行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下一步,我局将结合实际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单位内部控制宣传学习纳入2017年财政法规宣传、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计划,通过内控专题培训、会议传达和集中学习等手段,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员内控意识。同时选择评价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好的单位作为例子,作为模板推广。二是加强督促检查。针对本次评价工作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完善制度建设。三是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推动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增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力度,促进各部门各项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7年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需以信息化为支撑,同时也不能一味地依赖信息化系统。

近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各单位以全面执行单位内控规范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逐步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同时内控信息化建设也并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

以信息化为支撑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是现实情况下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目标实现的技术保障,通过信息化内嵌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可以起到物理固化的保障作用。同时信息化是行政事业组织规范有序的具体表现,能够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和降低寻租空间。”杭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杭州师范大学计财处处长陈珍红说,信息化还是行政事业组织高效运行的技术手段,通过实时自动的信息手段,有效实现信息公开透明,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对此,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姜宏青也认为:“信息化是提高信息沟通质量的重要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统一快捷的信息系统,能够让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更有效,让各事项从发生到结束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更加流畅,提高效率,利于监督和评价。”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应用信息化手段的优势,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处长周欣也深有体会:“如果人工来做内控的话,要想抓到位,人力和物力的耗费就太大;如果抓不到位,内控就会流于形式。所以,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内控会更加高效。”同时,陈珍红认为,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有3个最关键的作用。一是信息化能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容固化,并使信息具备可追溯性,增强了内控的刚性和可靠性;二是信息化能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目标和问题导向进行设计并运行,增强了内控的操作性和及时性;三是信息化能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有效的信息价值链,增强了内控报告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内控关键点需随时调整

业内人士指出,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通过信息化才能有效实施,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之中,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控制的自动化、实时化,并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达到内部控制标准对各项经济业务约束的“自动”实现,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实现内部控制规范的落地。

的确,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也不能一味地依赖信息化系统。

“一味地依赖信息技术,也会导致内控流于形式。首先,内部控制必须依靠人的主观作用,因为作为内控主体和对象的人,在组织运行过程的具体问题上,仍有其职业判断和权力寻租空间,如果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甚至舞弊,会导致内部控制风险无法控制。同时,信息化的概念设计、实施建设和运行仍有赖于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陈珍红说,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必须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如果各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方面建设水平不一,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系统分立,形成信息孤岛和内部壁垒,增加沟通成本,反而会严重阻碍组织正常运行。

姜宏青也表示:“内部控制在信息化之前就存在,信息化并不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而是提高项、加速项。”对此,周欣根据自身经历强调,内控信息化建设并不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

“所谓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内控的关键点。比如,我们在做初期的信息化时,在资金内控方面会比较关注支票和现金,而近年来,支票和现金的使用频率大大下降,很多时候都是使用网银形式,这时候我们内控的关键点就会改变,内控信息系统也需要随之调整。”周欣说,而当调整太过频繁的时候,可能就有成本问题了。

信息化队伍建设是关键

对于下一步的内控信息化建设,周欣认为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将业务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二是找准内控关键点。

“如果找不准关键点,就有可能出现漏洞。”周欣说。

同时,陈珍红建议,要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组织系统要想运行顺畅,首先要保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顺畅,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要注重要系统先行建设,配套系统及时跟进,并要注重‘三流’顺畅运行系统的同步推进。”陈珍红说,同时要注重成本收益原则,信息化建设要结合本单位情况,不能贪大求全,造成闲置浪费,而是要以问题和目标导向、注重成本收益的原则进行建设。另外,信息化队伍建设也非常关键。从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人才队伍需要精通信息技术、财务和业务,各单位要有一支懂管理、会应用、会开发的队伍,在提供数据的同时,还要具备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陈珍红还建议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信息化是技术支撑,其运行的实质内容是内嵌的业务流程和规则,因此,单位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清晰的岗位职责分工、明晰的业务流程和高效的组织文化等。

2017年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的有关精神,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计〔2017〕1号)的有关规定,塔城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采取三大工作举措,务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将本局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一、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内控评价工作

塔城局成立了由王晓燕局长亲自担任组长的内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内控实施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分解工作任务和责任,牵头部门为局办公室。确保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扎实有效地进行。

二、强化指标学习,夯实内控评价工作基础

广泛学习内部控制规范,积极开展业务培训,营造学内控,讲内控,守规章的氛围;局办公室为各科室配备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学习资料,要求各科室组织员工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更新管理理念,培育内控文化,掌握内控方法,使内控评价指标更加清晰明确、贴近实际,为推动本次内控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结合预算开展,提高评价准确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控评价准确度,我局参考财政部要求各中央部门将内控评价报告作为2016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财政部报告的做法,确定将我局内控评价工作与2016年各科室、各项目编制的内控指标相结合。以此为据,在内控细化评分表的指导下进行自评,并逐一检查,验证评分是否准确、评价证据是否有效,使评分尽可能贴近实际情况。

下一步,我局将把内部控制建设启动、内部控制制度完备、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预算业务管理控制等管理领域作为2017年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重点工作和改进方向,并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2017年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