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干群零距离 人和事业兴

时间:2021-10-31 11:10:05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干群零距离 人和事业兴

干群零距离 人和事业兴

  汪湖镇初级中学

  风正人心顺,人和事业兴。一年来,我们汪湖初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创建人和氛围,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创和谐,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工作快速发展,中考成绩不断攀升,学校也连续两年被评为素质教育目标管理优秀学校。

  一、 以人为本,创建人性化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有规而无定规,有法而无定法,尤其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创建人性化管理机制,彰显温馨和谐的人文关系,已显得尤为重要。

  1、发扬领导班子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以人格魅力凝聚人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为规范师生的常规行为,领导班子轮流挂牌值班,早晨最早一个起床,晚上最后一个入睡,一日三餐都推迟一个小时,确保了良好的学校秩序;在新课改中,我们推行领导班子“1+3”联系制度,班子成员深入教学一线,包级部、包班级、包教研组,人人搞讲座、讲示范课,保障了新课改扎实有效的推进;为密切干群关系,我们设立了访谈制度,班子成员建立谈心记录本,及时记录教师的所思所想与所需,在听民声、集民智的交流过程中答疑解惑,广泛收集合理化建议,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融洽了干群关系。以前周六上课,家住县城的教师往往饿着肚子回家,通过访谈了解到这一信息后,学校及时做了调整,让他们提前一节课离校,虽然少了一节课的办公时间,但平日的热情已远远超出了这节课的工作效益。

  2、管理制度人文化。新课改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不少过去的管理制度也受到冲击,为此,学校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赋予规章制度“人性化”,对涉及到师生切身利益的《教师考核方案》、《级部千分制考核办法》、《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双“十要十不准”》、《学生学习常规》、《学生成绩比数评价法》等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都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例如:学校在修订考勤制度时,就采纳了部分教师的建议,集日给教师一节课的购物时间;还规定已婚女教师早晚无自习可不坐班;在考核方面学校从未扣过教师工资,而是用考核分数来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并以此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事实证明,这同样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且更易营造顺心顺气的工作氛围。

  3、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制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人性化管理不是制度执行中的宽容,而是在不自由的情况中让教师感觉到一定量的自由。比如在备课、作业、听课等方面,我们严格落实“三制”管理, 即:级部主任周末签字制,教研组长质量承包制,教导处抽检制。每周三晚定为“新课程教研日”,单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反思与交流;双周大集合,以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为主,针对“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开展专题学习、案例分析问题会诊评课、议课等活动,收效显著。 比如英语一直是我校的薄弱学科,但今年初四英语组的三位女教师却取得了优异成绩,原因与她们团结协作,强化集体备课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校集体备课的一面旗帜。在学生方面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指导,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扎实推进“周周清”、“月验收”、“自我纠错”和“二次达标”工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以教师为本,为教育发展创造人和环境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教师都是关键。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根本。

   1、关心教师就是关心教育。传统观念往往把教师定位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这种观念已变得不合时宜。教师也是社会的人,他们立足三尺讲台,躬耕于粉尘之中,工作是很辛苦的,其权益必须得到尊重。因此,我们总是尽一切能力去关心教师,为教师办实事,让教师能够安下心来,翻开教案。拿起粉笔,教书育人。一年来,学校重建了教师伙房,解决了单职工的生活问题;针对学校集会,部分教师小孩无人看管的问题,学校成立了幼儿园;为解决教师工作期间的饮水问题,学校投资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饮水机,免费提供纯净水;每年教师节学校都联系医院免费为教师查体;尤其是学校了解到部分教师仍在校外居住,有的还是租房时,学校特别重视,想尽一切办法改造了17户家属院,基本解决了教师住房难题;学校领导还特别注重关心困难职工疾苦,经常走访慰问,让教师从内心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从而也产生了“学校爱教师,教师爱学校”的双向互动效应b刘西梅老师的丈夫因患白血病去世以后,家庭非常困难,学校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生活难题,冬天到了,及时派人帮其安装炉具,封堵窗户;孩子上初中了,学校免除其一切费用,并作为特困受助对象。学校的关心使刘西梅老师非常感动,她把感动化为了行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图书室工作有条不紊,多次得到领导的好评。

   2、以教师发展为本,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事业发展的舞台。为进一步开发教师潜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培训促发展。新课程启动以来,我校以深化洋思经验为基础,开展了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为主题,以“边培训、边研究、边实践,边提高”为抓手的课改实验系列活动,尽最大可能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凡上级组织的培训活动都积极派人参加,并结合我校实际主动走出去到二中、于里初中、诸城贾悦和孟疃初中等学校取经学习。在校内利用业务活动日,创建课改论坛,从校长、主任到骨干教师轮流举办讲座,给教师提供谈体会吐困惑的机会,集思广议,努力让广大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二是以活动促提高,开展了“三比三看”活动 ,一比常规看规范,二比教研看水平,三比业绩看实效。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人感动周围的人,促进了各层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团结、和谐、有序、竞争的良好局面。胡兰芳是一位从小学调入的语文教师, 到初中后改教数学,在“三比三看”活动中,表现的特别投入,备课、作业在全校展览,主动请求讲研究课,样样不甘落后,上学期所教班级的平均分达到78.9分,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 三是以课堂为舞台。课堂永远是主阵地,也最能反应教师的实际水平。新课程启动以后,我们结合洋思经验, 紧紧围绕课堂这个焦点提出了 “立足校本,聚焦课堂,依托课改,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落实“四定一包”,教学反思定期交流,焦点问题深刻剖析。按照“集体研讨→个人演练→集中剖析→个人反思”的程序,提高广大教师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水平;注重抓好研究课、自练课、示范课、考核课“四课”的落实,让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石宝玉和刘瑞英两位教师,原来分别教语文和数学,改教物理后,他们注重学习和探究,能够紧紧抓住课堂这个焦点,努力提高授课技艺,课堂上他们融入学生之中,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学习,共同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物理已成为所在年级中最好的学科。一年来,我校共有7,名教师获得了县级优质课,三名教师获市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电化教学优质课,有20多篇论文获市以上奖。

  三、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创造人和空间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培育学生,发展学生”这一根本放在首位。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母爱给学生 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为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认真落实“平等、尊重、合作、发展”的人本思想,把师爱播撒到每个学生心间,让每个学生都灿烂。上学期我们开展了“微笑教育”六个一 活动。(即: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业务精一点;工作细一点)并纳入学生评教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那么,如何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呢?我们做了如下几点:

   一是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我们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分别对三个年级开设了《国防教育》、 《科学防震》、《阅读与人生》等校本课程,通过选用、改编、重组等方式开发菌防,教育校本课程六课18节,3.5万余字;组编了防震知识二十条; 阅读与人生课程三章,80余篇文.章,11万6千余字。校本课程的开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观察操作能力,促进了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被评为日照市国防教育十佳单位和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

   二是积极开展大阅读教学。为构建书香校园,让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我校将3月20日定为读书节,在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坚持“重阅读、重感,隆、重积累、重应用”的指导思想,开设了“读书银行”,使图书资源共享,成立了“映山红”文学社,开展了“享受读书之美”、 “图书漂流”、“书海漫游,爱我所爱”等读书活动,并指导学生读进去、记下来、常感悟、会创新,收到了显著成效。

   三是注重分层教学。虽然我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坚持不分重点班,但将分层教学落实到了各环节中,实施了“考试自选难度,弹性作业”等做法,尤其对学困生,我们建立了学困生档案,落实教师承包制,从多个角度激励学困生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尊重和关爱,为我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我们会不断追求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继续寻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之路,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创造更加人和的氛围,争创更加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