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现代名人读书方法举隅

时间:2021-10-31 14:21:37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现代名人读书方法举隅

  现代名人读书方法举隅

现代名人读书方法举隅

  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 。以下选择现代名人读书方法10例,介绍如下: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 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 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 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 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 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 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 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读书,只有学会“由薄到厚” ,再“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 ,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 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 、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 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 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 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 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了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 熟悉的知识链条中,如果嵌接上不熟悉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 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 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白寿彝的“研读”法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认为,“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法家读贴读碑之读,画家读画之读,而不是一般的阅 览或诵习。”

  ●冯亦代的“角色”读书法

  散文家、翻译家冯亦代说:“我在看书时,每逢看到好处,不免自己的身心也进入书中的‘角色’。好像 演员在舞台上演戏,演到好处,不由得为所饰剧中人的‘角色’左右”。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 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 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