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鄞州高级中学07年11月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时间:2021-11-01 09:43:51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鄞州高级中学07年11月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鄞州高级中学07年11月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第Ⅰ卷(共36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仆(pú)妇    熟谙(ān)   驯(xùn)化    厢庑(wǔ)

    B.丝绦(tāo)   言讫(qì)   偏裨(bài)    迤(yǐ)逦

    C.垓(hé)心    央浼(měi)  肖(xiāo)像   伺(cì)候

    D.寻(xún)思   粮饷(shǎng)赍(jī)赏     城垣(yuán)

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在送别朋友时,常常引用“       ”,以表达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劝慰。

    ②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      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③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       ,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很少感到疲乏。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啬 轻车熟路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吝啬 得心应手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惜 得心应手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吝惜 轻车熟路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针对街头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痼疾。

   B.“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后来居上,定能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C.政府与民众不是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而是互动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有困难得到政府的帮助,民众无需感恩戴德

   D.巴金老人走了,我们失去了一个文人的楷模。巴老一生倡导“真”,不仅在作品中 认真表现“真”,而且在生活中也一直身体力行着“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电视剧的生产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走一条生产——市场——播出——盈利——再创作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B.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公司领导认为主要有两个: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C.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

     D.大妈常抱怨自己的记性不好:“我现在有一个毛病,就是站在电梯旁边的时候,总是忘记了自己是要上楼呢,还是要下楼。”

6、下列各句中,必须删去划线的词的一句是(    )

     A、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平均购房面积的下降,一方面是政策作用的显现,一方面也说明购房人更加趋于理性。

    B、对于有1.28亿人口的日本来说,这个销售量,相当于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这种高热量的食品。

     C、日前,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宿州市区的一段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D、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所评估的55个经济体中,中国内地的竞争力在前一年度的基础上提高了3位,升至15位。

二、社科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

    ①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②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③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④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⑤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⑥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⑦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⑧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7、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B.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D.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8、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

    B.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

三、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12分,每小题3分)

古砚说

[明]许獬

   ①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②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③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④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⑤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⑥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赠送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           厌:满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一砚用,不知其为古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

B.褰裳濡足,被僇辱不知羞。   溪虽莫利于世,善鉴万类;

C.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        今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第Ⅱ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3分)

译文: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2分)

译文:                                                             

14、用斜线“\”给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5分)

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7分)

1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7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两个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16、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然秦以区区之地,            ,百有余年矣。”

   (2)秦观在《    》词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余于仆碑,       ,        ,何可胜道也哉!”

   (4)杜甫在《      》中写道:“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五、文学类文章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一个人在山上

邓皓

①我现在的家在岳麓山下。

②我所住的房子背后,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探出一条路来。每天一早会有很多人从这里爬上岳麓山进行晨练,这等热闹要到上午10点以后才告平息。

③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假日,紧靠我家的岳麓山,每天上午10点以后便是孤独的。

④我曾陪同我外地的朋友登过好几次岳麓山(当然是花了10元门票从正门进去的)。去赏玩的都是大家必去的熟悉的景点,像爱晚亭、麓山寺、蔡锷墓、云麓宫、鸟语林等。

⑤我觉得那没意思极了。我讨厌任何预见性很强的像履行任务似的行动,包括以开心为目的的旅游。我决定去看看孤独的岳麓山。

⑥一个非假日的秋日的下午,我一个人登上了岳麓山。这时候无忧无虑的孩子大多在上课,为衣食之忧的成人在劳作。一边爬山的时候,我就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份悠闲而惬意比已;待登上山顶,我更是惊异于呈现在我眼前的岳麓山:它有了我以前未见的大气、厚重、静穆、空旷、辽远。

⑦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的陌生。随便找了一处地方坐下来,俯瞰山下棋盘似的城市,再看看头顶离得近了的天空,山不说话,巍峨却在我的心里形成了。我眼前的山石、树木静静地立着,孤独中却有一股凛然的傲气,只有这秋日里渐渐走向衰败的小草还在使着性子调皮,随风轻轻摇曳着。其实,它也是傲然的呢,它不惧怕生命的凋零。

⑧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

⑨我有种冲动,想走近任何的一块石头,一棵树,跟它们说说话,想俯下身子亲近每一株草,跟它们交心。谁说沉默意味着没有申明呢,或许,它们比我的祖辈都年长呢。令人钦敬的是,岁月似剑,风雨如磐,它们按照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一座山其实就是一幅经年不变的画,我看到的其实就是我父辈看到的那幅——或许,我眼下站的这块地方,在若干年前就是一位衣袂飘飘的诗人或豪气干云的武士所亲临过的。可是,这山上的一切,不论遭遇自然无情的侵袭还是人类亲切的探访,都呈现出宿命似的接纳,没有悲喜的跌宕。这种神闲气定的大气魄,人哪里会有!

⑩我想起小时侯在乡下的时候,看到那农田的稻谷,在沉默和朴素里任由时光的安排,抽穗、扬花、结谷,然后回到农人的仓储里,我以为那是懦弱的没有生命的,今天,一个人在山上,突然感觉到一座山、一棵稻谷那样不加雕饰地完成过程,不加挑剔地归依结果。真正的强大有时就是不奢求,不抗拒。

⑾人或者总无法摆脱奢望,归顺自然,所以人别说比自然活着的万物渺小,比自然本身都渺小。譬如登山,你很少看到一个人孤独地登山,而只是成群结队地开心赏玩,你把山看成了景点,你就无法领略到山的生命。有人说见了黄河你得跪下去面对、解读,面对杀也应该是——至少我门的灵魂应该是。

⑿你不妨一个人登一次山,你会发现:一个人在山上,面对沉默不语的山,用不着比较,你就渺小了。

⒀我感觉我登上了山,人却站在了山脚下。

17、作者写到“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的陌生”。(6分)

(1)“熟悉”是因为:                                                

(2)“陌生”是因为:                                                 

18、作者写到“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联系上下文,解释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答:                                                                          

                                                                              

19、作者写山的同时,想起小时侯家乡的稻谷,这样写有什么用?(4分)

答:                                                                          

                                                                              

2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借助衬托手法,以喧闹的晨练和讨厌的旅游突出对孤独的山的领悟。

B.对于自然无情的侵袭和人类亲切的探访,山的一切都会欣喜的接纳,这种“大气”令人类感慨和崇敬。

C.作者领悟到真实强大的生命是不加雕饰,不加挑剔,不奢求,不抗拒。

D.人只要摆脱了奢望,就会和自然活着的万物一样伟大,和自然本身一样伟大。

E.作者着力抒写自己登山时的感受,当你用心去面对、解读山上的泥石、树木和花草时,便可以领略到山在沉默中蕴藏的真正强大的生命力。

 

六、语言运用题(9分)

21、某电视台邀请几位专家就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问题进行讨论。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15个字)。(2分)

   主持人:                                             

   专家A:光引导消费者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快反垄断法律法规的制定。

   专家B:前一段时间,我在美国住了一年,对他们的反垄断法有了更多了解,反垄断法对维护美国市场经济秩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

 

22、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巍峨的碑体、优美的轮廓、饰有卷云与垂幔的碑顶,无一不让人顿生瞻仰、思念之情。这座纪念碑是由杰出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这一点,想必人尽皆知;对于他的助手、当代中国建筑大师吴良镛也参与了有关设计方案的讨论,或许鲜为人知。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