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高考上海卷点评(3)

时间:2021-11-01 18:37:28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2007年高考上海卷点评(3)

2007年高考上海卷点评(3)

2007年高考上海卷点评(3)

 

 

    文言文试题:知识覆盖面广 难易程度合理  

 

文言文试题

 

2007年高考上海语文卷文言文试题保持了近几年来形成的命题特色,立足于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知识覆盖面较广,难易程度合理,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又有所创新,便于考查广大考生的文言文综合素养。

 

(1)阅读材料 平实流畅,富有内涵

 

文言文阅读部分选择的阅读材料篇幅适中,难易程度合理,较往年而言,更加贴近考生的实际情况。

 

其中第一个语段节选自南朝宋代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仲长统传》,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史传文,通过仲长统与高幹交往等事例来展现其性格特征,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全文语言浅近流畅,具有比较强的叙事性,考生在阅读理解时不会遇到太大的障碍。文中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汉语语言现象,如句子成分省略、句式倒装、古今异义等等,比较适合考查考生对于常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

 

文言文的第二个语段为南宋时期儒家学者陈亮的《〈酌古论〉序》,是一篇侧重于说理议论的论说文,在文体特征方面与第一篇存在较大的差异,便于考查广大考生对于各种不同文体的理解、分析能力。整篇文章结构整饬,要言不烦,议论透辟,对于考生理解、分析以及整合全文信息的要求比较高。

 

(2)试题设计 立足课标,覆盖面广

 

在试题设计方面,遵照了《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中的相关要求,考查的内容覆盖面比较广,涉及到对考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各方面能力的测试。从整体上看,比较切合上海地区考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了稳中有变的原则,并力图贯彻二期课改的有关理念。

 

 大部分题型都和以往几年保持大体一致,题干设计简洁明了,指向比较明确,为考生提供了较好的切入途径

 

考生应注重日常的积累,尤其是对于课本中学过的知识不可忽视。如第17题解释文言实词中的“过”和“雅”都是课本中曾经出现过的;第19题比较文言虚词“以”的含义和用法,其中的A项出自课本中的韩愈《师说》;第20题文言句子翻译的第一句中存在的句式倒装,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强调掌握的内容。

 

 两篇文言文阅读的试题在编排上都非常注重由易到难,显示出一定的坡度,在考查内容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助于引导学生解题思路的逐步开展深入

 

难度较大的试题主要有两类,第一类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推断能力,如第17题中的“矜”字,在课文中虽然出现过,但那些义项用在这里都不合适,需要考生能结合上下文去推测其确切的含义。这就需要学生拓宽课外知识,提高实际阅读能力。

 

第二类着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如第21题要求从文中的事例中总结出仲长统的个性特点,第25题要求归纳作者研究的材料,第26题要求总结作者的写作主旨,都不是局限于个别字句的理解,而是要通盘掌握全文内容,进行必要的信息筛选、整合以后再加以简要的归纳概括。

 

 在强调保持稳定性的同时,部分试题在设计上呈现出不少的新意

 

如第22题要求找出文中与“文武之道一也”相互呼应的句子,这在以往的上海卷试题中很少出现,需要考生能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构思布局和行文脉络。第24题要求分析文中“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一句的表达效果,以往这类考查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试题大多会出现在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部分,而这一次则引入到了文言文试题中。这对日后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一步地鉴赏文言文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提高文言文的综合素养,将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