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中考文学名著备考策略广西柳州市教研室 梁清

时间:2021-11-01 19:10:43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2008年中考文学名著备考策略(广西柳州市教研室 梁清)

  2007年中考结束后,笔者在翻阅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时发现,有九成多省市的语文试题涉及文学名著的考查,真好似“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受到优秀的文学艺术的熏陶,还能拓宽视野,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积淀,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下面,笔者试从命题形式、考查内容、不足之处、备考建议等几个方面对“名著”考查进行盘点,希望能对今年参加中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2008年中考文学名著备考策略(广西柳州市教研室 梁清)

  一、命题形式

  “文学名著”的题型主要有:

  1.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基本信息,如名著的作者及生活的朝代、国别,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主要故事情节。这种题目考查内容虽然较浅,但由于其覆盖面广,所以在中考试卷中最为常见,如河南省第5题。

  2.选择题。命题人给出有关名著的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其中或对或误的一项。这种题型干扰项的设置迷惑性很大,考生稍微粗心大意,就会掉进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考生要避免作品的名称、朝代,作品中的人物或故事张冠李戴,如2007年福州卷第5题。

  3.连线题。这种题型考查的内容往往比填空题、选择题要复杂得多,要求考生对名著的几方面内容进行连线,内容可涉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事件,甚至还会涉及与人物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如2007年长沙卷第5题。

  4.表述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的体验感悟和欣赏评价能力,或要求考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或要求考生谈阅读作品某一片段后的感受,或要求考生说说喜欢作品或作品中人物的原因,或要求考生为作品中的人物写“颁奖词”,以考查考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这种题型既考查了考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可谓一石双鸟,还避免了考生对文学名著“假阅读”的现象,如2007年陕西卷第3题。

  5.对联题。有两三个省市采用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写出正确答案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联”这种文学样式的有关要求。撰写上下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2)两联字数须相等,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3)句子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4)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如2007年威海卷第5题。

  6.表格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将与名著有关的人物性格特征、故事情节内容填入相应的表格或卡片内。解答这类考题,应当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题干要求后再填写,因为填写的是表格,所以考生还要注意语言的概括性与简洁性,如2007年资阳卷第9题。

  当然,除以上几种常见的题型外,还有以文学名著为内容的长句改写为短句题、口语交际题、排序题等等。

  二、考查的范围

  名著考查的范围是以课标推荐的十部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为主: 

  1.鲁迅《朝花夕拾》;2.冰心《繁星·春水》;3.吴承恩《西游记》;4.施耐庵《水浒》;5.老舍《骆驼祥子》;6.(英)笛福《鲁滨逊漂流记》;7.(英)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8.(法)罗曼·罗兰《名人传》;9.(苏联)高尔基《童年》;10.(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此外,有的省市试题还涉及《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两部名著,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地区还会涉及《汤姆·索亚历险记》。考查国内名著较考查国外名著要多,国内名著涉及考查较多的首推《水浒传》,其次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国外文学名著出现最频繁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次是《鲁滨逊漂流记》。

  三、考查分值

  以2~3分居多,且集中于填空题、选择题这两种题型,但也有6分的,如山东青岛市,还有高达10分的,如福建莆田市。

  四、不足之处

  1.题型比较单调。70%左右省市的名著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样式出现。

  2.内容过于浅显。多数省市的考查只停留在“文学常识”的层面,基本上只考一些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及国别、朝代、主要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等等识记性内容。考生没有真正读过该作品或仅了解其皮毛也能得分。

  3.真正能检验考生的个性阅读体验与感悟的题目太少。考查对作品的感知力、想象力、审美力、批判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引发考生阅读作品后表达自己心得体会的题目鲜有踪迹,绝大部分题目只是让考生复述再现原著内容而已。

  4.命题的创新性有待加强。可设置一些考查名著具体内容且能真正检测出考生的感悟与表达水平的题目,以扭转目前名著阅读中的“假读”现象,使课标对考生阅读名著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像福建莆田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名著考查题设计就比较好。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课外名著,学校开展了“话说名著风流人物”征答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中的3道题,相信你一定能完成。

  (1)你最喜欢的名著中的风流人物是

      ,出自《         》,作者是         

  (2)他(她)的“风流”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对你有何影响?

                                                          

  (3)他(她)做的哪些或哪件事最让你佩服?请简要说说。(100字左右)

                                                          

  本题不仅仅考查了 “路人皆知”的文学常识,还要求考生谈该作品中的人物“风流”具体表现,并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谈影响、谈体会。如果考生没有真正读过某部名著,在阅读过程中没有自己的阅读感悟,是很难蒙混过关的。可惜类似体现命题者独特创意的题目在今年的中考试题中太少了。

  五、备考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与成熟,2008年中考文学名著的考查趋向于更加具体化、精细化,命题形式进一步呈现多样化态势,所以尽快全面掌握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的具体内容,尽快熟悉那些真正考查学生的鉴别、赏析和评价等阅读能力的题型,并熟练地掌握它们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对今年的考生来说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同学们在复习时可注意下面几点:

  1.对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的内容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最好能将每部作品通读一遍,对每一部作品的名称、作家朝代及国别,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主要故事情节等列表记忆。要知道仅仅靠看名著简介和突击背几个人物情节是不能应付考试的,必须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真正地把名著读好,读出名著的文化内涵。

  2.对每一部名著的精彩片段要有真正的阅读体验与感悟,对作品主要情节,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可从语言、内容等角度适当地作些批语、赏析,注意故事情节或主要事件所涉及的具体的人和事。

  3.对作品的外延也要了解,对作品中的人物所涉及的典故、歇后语、成语要清楚来源及涵义。强调对作品理解的多种可能性,独立思索,对涉及作品的传统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

4.名著阅读要与写作结合。适当时候可以将名著中的人物作为原型,对名著的故事情节作恰当的改编与重构,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双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