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通扬泰联考二模试题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1-11-01 10:09:30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通扬泰联考二模试题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试题: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通扬泰联考二模试题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1、语言文字运用(1—5题)

第1—3题分别考查了字音、成语、病句三个知识点。命题比较规范,考查覆盖面广。有一定区分度,高低分差距较大。

第1题字音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准确记忆。多音字辨析一定要和字义结合起来,一定要培养学生“因义定音”的识字习惯。帮助学生对多音字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不可搞大海捞针,随意记忆。大多数同学在这一题上失分的原因是对多音字的几种读音把握不准。如“折耗”与“损兵折将”。

第2题成语题。高考词语题以考查成语为主,也有可能兼顾实词考查。成语的望文生义、适用范围、感情色彩、重复等易错点应引起重视。这道题目得分情况较好,虽然有个别成语不大常见如“五风十雨”。建议讲解成语要结合具体语境。

第3题语病辨析题。分别考查了介词使用错误、搭配不当、表意不明、并列不当四种语病形式。得分不高,学生辨析语病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最好对病句辨析题进行分类系统训练。

第4-5题为语言表达应用题。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第4题,重点查了续写、连贯等知识点。答得好的同学能辨证地概括,例如①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③缺陷有时会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失分原因:①不能辨证的去概括。②强调“得与失”,没去谈“缺陷”。例如:“有得必有失,我们不必过分看重得失”。③不注意审题,写了两三句甚至四五句话。老师应强调审题意识。

第5题,本题为仿写题。仿写题一定要做到“形神兼备”即形式、内容、修辞等要符合要求。这道题仿写对象有一定的限制,难在对所选对象的阐解说明上,应该说是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强烈导向。失分原因:①对象选择失误,如选“激情”、“追求”、“起伏”等词。所选对象应是一种心境、状态。表达对象为“境界”。②对对象的阐释不够到位,存在“硬套”的情况,或者不予说明,或者说明得不够自然贴切。③无视句式,凭感觉来写。正确句式应是:……是一种境界。……。不是……,也非……,而是……,是……。例如:奋斗,是一种精神。波浪滔滔,雄鹰飞翔。不是盲目而斗,也非无目标而斗,而是眼睛的洞察,是人生理想的巅峰之决。(2 分句式分)

2、古代诗文阅读(6-11题)

(1)第6—9题是文言文阅读题。文言材料依旧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相对而言比较浅易一些。高考文言文三道选择题,4个方向: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和分析概括,但题目只涉及其中的三个方向。

第6题考查文言实词。正确率较高,反映出学生根据具体语境推断文言实词的能力较强。“厌”在文言文中通常解释为“满足”,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

第7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此题得分情况也比较好。有一半句子是课本里的,符合高考命题特点。考查了常见虚词的常见义项,难度系数不大。

第8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分析概括三对一错,“三对”把全文内容很好的概括了,对读懂文章很有帮助,看文章前或后可以看看此题。这道题目得分不高,原因在于学生未能注意细节,阅读不仔细。还不能理解偏义复词如“缓急”。其实课本中就有偏义复词的例子。

第9题第⑴题“覆现”“紊”翻译基本到位,但“更”不能正确翻译,错例为翻译成“更改”。

第⑵题得分较好的学生能译出“若是”“岁”“稔”,能将“未之闻也”译成“未闻之也”,且“之”字能落实。如“像这样做,上天都没有保佑,年成不丰收”,“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其中“若是”正确率较高,“稔”错误率高。失分原因:“若是”中的“是”学生能译出,但“若”有不少人译为“好象”,“岁”许多人译为“年末”或“年年”,“稔”大多数学生译成“成熟”,“未之闻也”绝大多数学生没译出“之”,有少数学生“闻”译为“听闻”。

第⑶题失分主要原因在于“再”没有翻译为“两次”,省略的主语“孟容”没有补出来。病例“宪宗下昭命令将李昱带入军营中治罪,多次派遣使者,都不听从”。

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直译,字字落实,实词的意思很重要,要讲清楚,语句还要通顺,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要注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句子的语气。

(2)第10题是诗歌鉴赏题。

第⑴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要点应能准确判断诗句所用表达技巧,并能分析其运用特点以及表达效果,有些答案就答得较好。如这两句通过对偶,对仗工整,通过“暗”与“明”的视觉对比,突出了当时的环境氛围,衬托了离别之情。失分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题不清,不能明确该题考查类型及角度,答非所问。二是不能准确判断诗句所用表达技巧。三是不能把握答题要点及答题步骤,思路混乱,如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当时季节的诗人内心活动,或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诗人的情怀等等。

第⑵题答得好的学生审题清楚,能运用鉴赏术语,语言流畅。如“柳叶……倾”都是写眼前之景,柳叶也随着离歌而皱,梨花随泪落下,离别时情绪不是见时情,则直写离别,“今夜……初醒”则用虚写手法想象自己今夜独自一人漂泊之情,层次分明,表达作者内心的依依惜别,离愁另绪。失分原因:①审题不清,答非所问。②复述诗歌内容,没有赏析。

高考诗歌鉴赏以唐宋诗词为主,元词不考,不能代表当时的文学水准。(吴锦语)建议回答任何问题时可以想想能讲出几层意思。读懂诗词讲的是什么,读清诗词再作答。

(3)第11题是名篇名句默写。此题8分,涉及5篇诗文,虽为名篇,但要求默写的并非都是名句,故失分较多。课外名句选《礼记》中一句,学生不甚熟悉,失分较多。不少学生能背诵,但不能正确写出,如“仰胁息”,“晦朔”,“蟪蛄”等。建议:强化背诵,更应要求学生动手默写,不论《考试说明》中高中部份,还是初中部份,应要求全文默写,因为考查的不仅是名句。08年高考名句默写“孔子语录”苏教版6条,人教版10条,只考苏教版的6条。《诗经-氓》苏教版没有但是一定要会背。高中、初中的内容没有比例,高中近些可能考得多些。课外的随机性大。“名篇”历来考的不一定很出名,可以是冷僻的,主要考察该背的是否背好,现在要大致向“名句”靠拢,减轻负担。(吴锦语)高考默写常见的错误是写错别字,词序颠倒。

3、文学类文本阅读(12-15题)

第12题重点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特色。答得好的学生既能明确准确指出修辞手法,又能结合文意阐述表达效果。“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鸟巢随时间流逝而破落不堪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的悲哀之情。”失分原因:①不能结合文章具体分析表达特色。②表现手法不清楚(错答成拟物,细节描写等),如“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把空巢比作时光的脚印,时间越走越远,足迹越来越淡,直到空巢彻底地消失。”等于复述原文,没有表达特色的“分析”。

第13题得分率较高,三类空巢基本上都能准确地找出来,特点也能讲出一些。较好答案:描写了三类“空巢”,第一类,乡村留下的豪华的住宅,空空荡荡,没有人的身影,只象征主人的富有。第二类,古旧的四合院,由住昔的旺盛到如今的岑寂。第三类,漂泊者的空巢,他们居无定所,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失分原因:找出三类空巢,但对其特点未加概括或笼统回答或概括不全面。如:第一类,在外打工的人留下的空宅,特点是豪华。第二类,古旧的四合院,特点是萧条空旷。第三类,南方的游移人,特点是可移动。

第14题考查能力涉及理解、概括、表达等方面。得分较好的情况较少,但也有拿满分的。例:(1)“起点”是这位名人的故居,名人的起点,名人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2)参观的人是带着心愿来名人故居获取教益的。失分原因:①审题不清,空泛地理解为解释“起点”,题目中的提示(一是“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二是“提示人们不要忘记”)未能理解透彻,更不能接受设题时的这两个提示对答题的作用。②对原文审读不清,大部分同学未能答出第二点,正是忽略了文章第三段“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而错失得分。③人为拔高,“起点”指我们的祖国。病例:起点是生命的缘起,也是成功的开始,起点还是助跑线,提醒成功背后的付出与艰辛,当纷杂退去世界清晰时,还要记得成功背后的不为人知的血和泪的付出,只有这样,才会出现现在的开始、起点。

建议:强化审题意识,注重答题规范化,教育学生阅读现代文时要有文本意识,不可天马行空,任意作答。

第15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的文章结构知识的掌握及对文章主旨的概括,但问题主要在于学生不会规范答题,不能掌握基本的结构常识,如本段是文章的结尾段,但学生仍答是“总领全文”或只简单回答“总结全文”,没有注意到它与开头同写一个事物这个特征,即使答了“首尾呼应”,也没有相应的分析,未写明是什么与什么呼应,答题不完整,在揭示主旨时也未能遵循由表及里的顺序,未答“通过文中的什么”来写主题。

阅读现代文时动笔划出反映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划出能反映文章主旨的语句,注意体味文章的韵味,注重审美感受。另外注意规范答题,掌握答常见题型的基本模式。

其余试题分析见:http://www.dgzx.org/zgx/bbs/dispbbs.asp?boardid=62&id=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