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徐州中考语文试题2

时间:2021-11-16 11:59:07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2008年徐州中考语文试题2

②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2008年徐州中考语文试题2

③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④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并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于是你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选自《记住回家的路》百花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文 有删改)

20.读完全文,你认为题目中“家”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研读①②两节,归纳作者所持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③节画线句子中的“禀赋”和“习惯”分别指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周国平的文章淡泊中蕴含着积极,平实中闪烁着智慧,给人启迪,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④节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并举出一例作为事实论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你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并联系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论。(3分)

(1)春节联欢晚会上,陈红唱的《常回家看看》,一夜之间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听着优美的萨克斯乐曲《回家》,总会让天涯游子油然而生思乡之情。

(2)在他心里,国为众,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摘自“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