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外企白领中的农民工“十姐妹”

时间:2021-10-05 15:58:21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外企白领中的农民工“十姐妹”

    内容提要: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就会摆脱贫穷,改变命运。农民工“十姐妹”用行动树起了榜样。

    2005年12月30日,大连开放先导区,日资企业———旭计器有限公司正在召开年终大会,日方总经理三田敏幸向员工们鞠躬道谢:“近年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拥有以‘十姐妹’为代表的好员工,你们是企业的骨干,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外企白领中的农民工“十姐妹”

    三田敏幸提到的“十姐妹”是该公司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10位女性中层管理人员,她们朝气蓬勃,脸上始终挂着自信的笑容。然而人们想象不到,她们就是千千万万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一员。

    从农家打工妹到外企白领,她们用知识改变了命运,用奋斗完成了人生的跨越,在大连开放先导区10万女职工中,在林立的外资企业当中,树起了中国新一代产业女工的崭新形象。

    她们,是大连旭计器有限公司一场制造课一系系长温延荣,第一工场翻译邴艳艳,总务课勤劳系系长姜艳艳,品质管理部系长李长婷,一场部件课系长姜维波,生产仓库系长郭丽媛,制造一课二系系长王明香,一场制造课二系系长徐晓光,二场制造一课系长王芳,第二工场制造二课系长张娟。在开放先导区,人们亲切地称她们为“农家十姐妹”。

    有一种品质叫坚毅 她们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迈向新生活的希望

    十七八岁,正是人生花季,还是许多城里孩子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年龄,但她们没有别的选择,像千百万农民工一样,她们背负生活的希望,走出乡村、走进城市、踏上了茫茫打工路。

    那时,她们有着相似的家庭境遇———贫困,共同的奋斗目标———摆脱贫困。同时,她们还共同拥有一种品质叫坚毅。

    1996年春天,只有18岁的温延荣,离开了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山区的家乡,孤身一人随着打工人流走进了陌生的大连开发区寻找工作的机会。此时的她,几乎一无所有,身上却还背着家里之前因为她上学而拉下的6000多元饥荒。“上学时,我的生活费都要靠在外打工的姐姐从牙缝中节省出来钱资助,我永远也忘不了从刚下夜班的姐姐手中接过生活费那一刻的感受。这一幕永远刻在我的心上。”温延荣回忆说。

    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为了含辛茹苦的父母,为了姐姐,也为了自己,我一定要努力活出个人样来!”

    李长婷,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一户农家的女儿,16岁那年,父亲不幸病故,整个家庭顿时陷入困境,这时候,学习成绩优异的李长婷已经考上了高中。

    “别上学了,让孩子早点嫁出去吧”,面对这个家庭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年幼上学的弟弟妹妹,有人向她的母亲提议道。

    “不,我要出去打工赚钱养活弟弟妹妹。”倔强的李长婷说。几天后,她把学校发的高中课本塞进了背包,一步三回头,含着泪水走出了大山,坐上了前往大连的火车。

    从普兰店小山村走出来的姜维波,务农的父母没有能力供她继续上学,初中毕业后,她急切想走上社会寻找工作。为了省下母亲给她的路费,她徒步几十里山路,走出山村,到普兰店去参加招工应试。那天夜晚,当她回到村里时,发现小山村的路口母亲在寒风里等着她,看着母亲模糊的身影,顿时热泪长流……她在心底对自己说:不管以后的路有多长,有多艰辛,我都会不断地向前,再向前。

    徐晓光、邴艳艳、王芳……十姐妹中的每一个都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经历,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让她们迷惘,相反她们把它当作前进的基石,拼搏的动力,令她们拥有了压不弯的脊梁和折不断的韧劲儿。

    她们所工作的旭计器有限公司是一家日本独资的双金属温度控制器生产厂家,是一家科技型企业,初进工厂时,她们都被安排在最初级的一线生产岗位上,但各种陌生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名词一窝蜂地拥进了她们还很单纯的大脑时,她们有些不知所措。“咱才初中毕业,农村来的孩子,第一次进车间,看机器上面全是外国字,那么复杂,一下就傻眼了。”回忆起初进厂时的遭遇,姜维波依然感慨不已。

    外资企业的管理是严格的,工作节奏很快,许多一起进厂的人先后选择了离开。但“十姐妹”们却坚持留了下来。

    机器上的技术名词不明白就抄下来拿回宿舍去研究,生产线的技术要领一遍不掌握就反复十几遍、二十几遍,腿站肿了,手也被焊机烫出水泡。

    “十姐妹”中的张娟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一次为完成厂里的增产任务,她在休息时间独自一个人到车间,在心里为自己定下了每个小时的生产目标,头一个小时增产10个产品,下一个小时增产20个……一个一个小时的积累,一周后,她的“战果”令所有的人惊讶不已———她的单位工作效率成为全厂最高,面对这样的结果,日方经理连呼“不可思议”。

    在度过了最艰苦的一段日子后,“十姐妹”靠着韧劲,在这家外资工厂站稳了脚跟。

    有一种力量叫奋进 她们努力追赶时代完成了二次求学的冲刺

    尽管在工厂里立了足,但她们并没有满足,从踏进城市的第一天起,十姐妹们心中就盘算着这样一个问题:时代在不断变化,知识在不断更新,不用先进知识武装自己,只会出力气,这样的人将来还是没出息,像那些岁数大了的女工,结了婚,生了孩子,最后都离开了城市又回到了农村,唯一能真正改变命运的法宝还要靠文化,靠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奋斗才算上了正道!

    认准了这个方向,她们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求学道路,开始了一场艰苦的冲刺。

    就在这个时候,大连市总工会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了知识武装工程,开办了女职工周末学校等活动,开放先导区总工会从全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大局和女职工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在全区实施了以提高女职工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工程,对女职工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技能等培训。

    面对学习知识的机遇,“十姐妹”如同久旱的大地逢甘露,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十姐妹”中的邴艳艳,刚到企业时被安排做焊接工,但她却将学习的目标锁定为日语,尽管在此之前她没有任何的日语底子。“咱们农家孩子没有什么优越条件,也没有什么后台和经济实力,就要靠点志气,笨鸟勤飞。”邴艳艳说。

    一切都要从最基本的开始,难度可想而知,她说那时几乎做梦都像是在学日语。后来,工厂派她到日本去进行培训,这更让她如鱼得水:白天,和工友们紧张工作,晚上,工友们打扑克、看书消磨时光,她则把自己关在一间放杂物的小仓库里点灯学习。冬天,小仓库里的温度只有几摄氏度,尽管她把最厚的衣服都穿上,仍冻得发抖,夏天,不见天日的仓库内更是闷热异常。但这一切困难都没令她有丝毫放弃的想法,反而随着学习的深入,与日本人对话日渐精熟,这让她觉得更充实。

    回国后,她报考了日语大专班,考试时,竟然一下子报了四个学科,姐姐对她说:“你疯了,能过吗?”邴艳艳说:“没问题,看结果吧。”由于平日工作要倒班,除了睡觉之外,留给她学习的整段时间更少了。没时间就挤!从此,走廊里、路灯下,经常能看到她捧着书苦读的身影。

    就这样,这个没有任何日语基础的姑娘,硬是靠着一股韧劲顺利通过了日语大专的一门门考试,更令她高兴的是,去年3月,她还获得了国际日语基金组织颁发的日语2级合格证书。

    王芳,高考落榜曾给她带来巨大的打击,为了尽快追赶失去的学业,她结合工作需要,一边苦学计算机,一边攻读经济管理专业大专学历。为了省下每一分钱,每逢周边高校的大学生快要毕业时,她就到大学生住处挨个宿舍敲门,从毕业生手里买来人家不用的廉价旧书,大学生都把她当成收破烂的了,但王芳可管不了那些,回到宿舍后就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

    在获得经济管理大专学位之后,她前进的脚步仍没有停下来,目前,她正在苦读经济管理本科学位。

    姜艳艳,刚进厂时被安排做杂务工作,强烈的进取心让她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挤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在取得大专文凭后,继续自修中央党校企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目前已经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去年,她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这家外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中共党员之一。

    李长婷也让自己当年因退学所中断的求知梦想得以延续。尽管已经成家,有了孩子,面临许多家庭琐事的纠缠,在企业中还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但她还是以超强的毅力克服了这些困难,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大连外国语学院自考大学生。

    “十姐妹”们只争朝夕, 她们在追赶着时代,也在努力超越着自己,几年间,“十姐妹”用不同的方式,全部获得了大专以上学历。

    有一种结果叫超越 她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纪录并拥有了特殊的实力

    10年间,靠着拼搏,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十姐妹”们改写了命运。

    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依靠着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大胆创新,不断开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成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纪录,渐渐地,她们一个个都被提拔成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台柱子”。

    2005年,温延荣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所掌管的生产线中大胆进行了技术创新。带领一班人马,围绕着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消耗这一课题,努力攻关,对原有的工艺和操作程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经过努力,生产线的流量速度一下子提高了10倍,产品不良率从原来的1%降低到0.3%.改革实施4个月后,人均提高产值500多元,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十多万元,刷新了该工序的历史最高纪录。

    郭丽媛,“十姐妹”中人称“活电脑”的她,竟能根据入库的原料数量算出将生产出多少件成品。几百种用处不同但外观非常近似的部件,每一种部件都有一个10位编号,拿出任何一个部件,“活电脑”都可以准确地说出它的编码,根据编码她也可以丝毫不错地拿出相应的部件。她还能将多种型号的产品准确地拆分成几十个部件,要知道,最小的部件只有小米粒般大小,这样的绝活,不下一番功夫是绝对达不到的。

    “中国女工有过硬技术,有高超的管理水平,素质比日本总部的同级管理人员还要高!先前如果知道大连公司有这样富有创造力的工人,我们就没有必要来了。”———这是专程从日本赶来负责技术指导的日籍管理人员在离开大连前留下的一句话。日籍技术人员所指的中国女工就是张娟。如今,张娟已成为生产一线可以独当一面的女专家,无论是面临扩产压力还是上新机种,张娟都能合理有序地安排生产,用最合适的方式完成生产任务。

    “十姐妹”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她们精彩的成功故事。

    苦读日语的邴艳艳,靠着她出色的口语能力,如今已经脱下工装,换上时髦的白领套装,站在厂领导的身边,从事着令许多外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都很羡慕的翻译工作。

    姜艳艳如今是公司人事主管,同时,她还兼管公司的群团工作,已经改变自身命运的她没有忘记回报社会,资助了贵州盘县贫困山区的一名失学孤儿。

    在采访过程中,旭计器公司一位负责人认真地说:“现在假如这‘十姐妹’同时不在厂里,无疑,整个工厂将会陷入瘫痪状态。”

    因为工作出色,“十姐妹”先后获得市、区劳动模范、文明职工标兵、百名优秀外来务工女性、女职工双文明立功竞赛活动标兵、优秀职工代表、十佳外来务工女性、优秀妇女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数十项。

    她们在岗位上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开拓了美好的生活。她们以平均3万多元的年收入,使自己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使自己从贫困的农家女儿变成家庭的经济支柱。她们在开发区拥有了幸福温馨的小家庭,并住进了自己原来从不敢奢望的宽敞明亮的新居。她们当中,有的将自己的父母接到身边尽享天伦,有的为自己农村的父母翻新了住房,添置了家电,有的资助弟妹求学成长……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仅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该如何度过呢?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十姐妹中的李长婷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就会摆脱贫穷,改变命运。农民工“十姐妹”用行动树起了榜样。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