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敬老的散文

时间:2021-10-12 19:19:06 资料 我要投稿

重阳节敬老的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敬老的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阳节敬老的散文

  重阳节敬老的散文 篇1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尊敬老辈,天经地义。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打湿了多少观众的眼睛,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灵,说出了多少天下父母的心里话。一首歌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首歌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普遍的真挚情感,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传统美德的呼唤。我不想把他们叫老人,我喜欢叫他们前辈。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来临之际,除了道声好外,我不禁思绪万千……

  “尊老爱幼”之说是谁提出来的,不曾考究,但皆知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一词怎么解释?约定俗成的一些内涵,如供养尊敬父母。从大的范围来说,“尊老”实为“孝敬老人”。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尊敬别人的老人。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老有所终”,形成了尊敬老人的良好家庭道德传统。谁不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谁就会被世人唾骂为“缺德”,情节严重的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尊敬老人,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战国时期高居宰相之位的吕不韦曾写了一篇修身处世的文章——《孝是万事的纲纪》。文中提到:“人君孝顺,那名声光彩荣耀,可以让臣下信服而听从,天下都称誉。人君孝顺,臣就会忠心侍奉君王,做官清廉,面对危难而死节。士人民众孝顺,就会勤勉耕种,保国功战都坚定,不会败北。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要求,万事的纲纪。”君王尚且能以身做则,百姓效仿,自然可知。

  纵观古今,我国有许多孝子孝孙的故事流芳后世。如在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有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仗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何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这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

  线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

  顿起心酸泪湿襟。

  是啊!人间情,最深数亲情。亲情是母亲油灯下熬白的双鬓,亲情是父亲肩头扛着的行李。暮色中那一双祈盼的眼睛,盛满的全是思念的泪水;千里外那几声轻轻的叮咛,串起的都是牵挂的音符。亲情啊,她是孟郊诗中的“慈母线”,她是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她是焦波镜头中的“我的父亲母亲”。万物会随时间而模糊,可深刻在亲人皱纹里的亲情却不会模糊;万事会随空间而淡忘,可烙印在亲人老茧中的亲情却不会淡忘。

  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家庭是温暖的家庭,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是文明向上的社会。让我们一起加入尊敬前辈的行列吧!让一个个小小的好习惯支撑起闪光的美德;让一个个默默的美德支撑起深厚的修养;让我们用深刻的思想这一撇和坚实的行动这一捺,共同支撑起不俗不凡的“人”字。再次愿天下所有的前辈笑颜常驻!

  重阳节敬老的散文 篇2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为了感悟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来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们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香山顶峰上庆祝自己的节日---老人节。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几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旁边的老奶奶则用小镲和小鼓等乐器为老爷爷伴奏,乐曲在这个小乐队的演奏下显得非常动听。周围许多老人围者这个小乐队尽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游览完香山,我和爸爸妈妈就出发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们深深的祝福送给了老人。按照每年的习俗,今年重阳节村委会又给爷爷奶奶发放了慰问品,这体现出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敬老、爱老之风传遍了神州大地。

  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重阳节敬老的散文 篇3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重阳节敬老的散文 篇4

  一叶飘飞,千里尽知秋,又是一年重阳时,秋天在不经意间离我们越来越近,漫天飞舞的枯黄零落的叶子随风摇曳,天蓝了,云白了,秋高气爽,弯月挂树梢,丝丝凉意扑面而来,荡漾着醉人的温柔。而我却也多了几分惆怅,与这秋的静意不能相融。

  人生易老天难老,又是一年重阳时,秋凉心静,少去了几多燥热,多了几分伤感,有对朋友的挂念,对亲人的哀思,登高、望远、赏菊,心旷神怡,思绪飞扬。

  岁月漫漫,逝去的是光阴,而抹不去的的永恒的回忆和思念。人到中年,也感觉自己沉稳许多,少了些年少的轻狂和浮躁,上有老,下有小,多了些是一份对家庭的责任和温情。

  重阳即至,有点寄思亲人,不是自己多愁善感,而是心存一种安慰、希望。母亲走了,父亲变了,背驼了,白发多了,苍老了许多,也寡言少语了,也改变了整个家庭,过去母亲是家庭的支柱,她走了,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对我来说成了奢侈。

  父亲脾气倔,不善于与儿女沟通,对于儿女来说,只是想对把老人的孝、爱延续,照顾好唯一的一位老人,可是,父亲似乎不领儿女情,听不进去儿女的劝告,还是那样我行我素,不知道好好照顾自己,老人自己照顾好自己,自己不受罪,儿女也不受累,而父亲还是那样倔强,使儿女勉为其难,只有顺着父亲,只要身体好,比啥都好,我也时常劝解几个姊妹,照顾好老人生活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去要求老人,不要为一些细节伤了家庭和睦。

  父亲白发、憔悴的脸,成了父亲给我们儿女的最深印象,人老珠黄,风烛残年,岁月催人老,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的父亲成了儿女心中解不开的心结和最大的担忧。

  九九重阳,天长地久,也代表尊老、敬老、爱老。对待老人不是一桌好菜,一个蛋糕,作为儿女要用心步入老人的心灵世界,用心去和老人沟通、交流,要理解老人、尊重老人的生活方式和规律,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与老人促膝交谈,用心去交流,一句问候,全家团聚其乐融融何尝不可。

  九九重阳,作为传统节日,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浓浓情意,要把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用爱去传承,要把这一美德继承、发扬光大,把对老人的爱用心去呵护,老人的今日就是我们的将来。

  百善孝为先,孝老敬老是人间真情永恒的旋律。儿女一声温馨的话语,一个质朴的微笑,一次次看似平常的回家看看,都会使老人感到温暖、幸福。

  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无私的爱,好好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尽孝称早,不要为爱留下太多的伤痛。

  衷心祝愿天底下的老人顺康、快乐、幸福!

【重阳节敬老的散文】相关文章:

1.重阳节敬老习俗的由来 -资料

2.重阳节散文:大院里的重阳节 -资料

3.9.9重阳节散文:写个“孝”字过重阳 -资料

4.今又重阳 尊亲敬老 -资料

5.敬老院实习报告 -管理资料

6.敬老院实习日记 -管理资料

7.大人应注意孝亲敬老教育 -资料

8.小学散文的写法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