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节的习俗

时间:2023-07-18 15:40:45 泽彪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半年节的习俗

  过半年节是六月初一,俗称“过半年”、“小年下”。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半年节的习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半年节的习俗

  半年节的习俗

  农历六月十四,位于萧山最南端的楼塔镇大同一村佳山坞自然村迎来了一个独特的节日——“半年节”。奔忙了半年的佳山坞村民纷纷邀请各地的亲戚赶回家团聚,过这个夏日里的年节。对佳山坞的村民来说,“半年节”在一年中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村民们一般都要杀猪、宰鸡鸭、裹粽子、放鞭炮、宴请宾客。

  佳山坞“半年节”历经八百多年

  “半年节”的习俗,最早主要是福建闽南地区的漳州人和泉洲籍的同安人所过的节日。历书上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自农历元月到六月刚好半年,这个节日主要是庆祝农作的丰收,民众为了感谢天地神明与祖先的默默庇佑,使得该时节能有农硕的农作收成,生活饮食无虞 ,因而准备应节的供品祭祀而来。在台湾早期的漳州籍、同安籍人士,仍保留吃“半年圆”的习俗。先将汤圆和牲礼祭拜神明及先祖,以示谢恩之意,然后全家才共同食用,也是象征团圆的美意,所半年节又称半年圆。后来这个习俗在台湾很多地区流行起来。

  由于半年节多在农历六月初一或十五祭拜,正逢民间每月初一、十五拜土地公犒将的日子,所以一般多在当天准备牲礼等祭品、和半年圆一同祭拜神明和祖先的默默庇护。

  “半年节”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说起“半年节”,话就得拉长一点。笔者所知,在萧山,除了楼塔镇佳山坞村保留这一传统习俗之外,与其相隔百步的毋岭村也有过“半年节”的习惯,过节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时间,佳山坞村是农历六月十四,而毋岭村则是农历六月初一。据说,在萧山周边诸暨、富阳等地一些乡村,也在沿袭“过半年”的风俗。另外,假如放眼全国,就会惊奇地发现在福建、广西、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也有欢度“半年节”的传统习俗。当然,过节的时间、形式、内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福建漳州的“半年节”是农历六月十五。在闽南农村一直保持吃“半年圆”的习俗。这种圆丸只有“冬至圆”的一半大,不带汤,多染成朱红色。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添上丰盛的菜肴,合家进行半年“小围炉”。

  漳州的“半年节”风俗始自明代。十五世纪明朝中叶,漳州月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一个港口,市镇繁华,倭寇海贼伺机骚扰,尤其是夏粮收成后,贼船常偷偷靠岸,突然袭击,见人便杀,见物便抢。于是,人们就安排在农历六月十五,提前过“小年”,蒸些小圆丸祈求神明保佑平安。有些家庭主妇在盘碟上将圆丸叠成山状,并在顶端放上一颗带壳的龙眼干。这“桂圆”寄托着主人“富贵”、“团圆”的愿望。

  中元节

  湖南益阳有个“中元节”,时间则是农历六月初六,简称六月六,为“天贶节”。始于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天贶”即“天赐”之意。真宗以第二次降“天书”至各地之六月六日定为“天贶节”,并于岱庙修筑“天贶殿”。湖南各地,特别是洞庭湖地区的人们将此日当作“尝新节”或“半年节”。是日,人们常以七线禾穗置于饭上蒸熟,首先敬祖宗,然后给家狗尝食,最后人们自己吃。以示不忘祖先赐福,不忘天狗从天宫偷来稻种撒播人间之恩德。传说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首领杨幺是在六月六生日。这天,特意歇战,洗晒战袍。在七仙湖区,有“六月六,晒红绿”、“人晒衣裳龙晒袍”之说。后来,在六月六这天,各地人民都有翻晒衣被和书籍的习惯。从此,寺庙祠堂也有翻晒经谱之习俗,故又称“晒谱节”。是日,人们还有洗澡、洗衣等清理个人卫生的习惯,并流传至今。

  广西龙胜红瑶是瑶族的分支之一,泗水是红瑶聚居的乡。那里除了春节,红瑶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半年节”。农历七月十四,庄稼成熟了,而一年的收获也有了一半,自然要热烈庆贺一番,“半年节”由此而来。“半年节”那天,除了备有美酒佳肴宴请宾朋好友,还要举行一项传统的活动——“打旗公”。“打旗公”原为纪念清末泗水红瑶起义民族英雄的一项活动,后演变为一种祭祀祖先、保平安、庆丰收的传统活动,现在也成为红瑶人民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广西资源县五排地区“六月六”。从资源县城向西南方向,沿途60多公里,设有车田、两水两个苗族乡和河口瑶族乡。历史上,这三个乡统称“五排”。在五排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众多的传统节日中,“六月六”算得上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六月六日这天,凡是新近二三年中嫁出去的女儿,夫妻双双都要到女方家里过节,已经订婚,还未结婚的男方,也要去未来的岳丈家过节。既然要去过节,就要“送节”,即送节日礼品。送节的礼品包括鸡、鸭或新鲜的猪肉、糖、酒,但不可或缺的礼品是粽子。因此,在五排地区,最能反映“半年节”气氛的,就是六月初五“家家户户包粽粑忙”的情景。在六月初五下午,走入五排村村寨寨,扑鼻而来的是家家户户散发出来的粽子香味。

  六月初六。清晨,村村寨寨杀猪的叫喊声此起彼落。之后,家家户户你一串,我一串买回猪肉。上午,通往各村的山道上,一对对身着盛装的小两口,手提鸡鸭,肩挑粽子,双双送节把娘家还;间或会看到打扮标标志志的后生,只身躲躲闪闪走在山路上,礼品遮遮掩掩装在提袋里,前去送节——孝顺未来的“泰山大人”。远远地,后生心中的“西施”早已倚门偷觑,望眼欲穿,企盼“阿哥”的到来。中午后,家家杀鸡宰鸭,酥炸蒸炒,准备丰盛的节日晚餐。节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资源县的五排苗乡六月六,除了杀鸡杀鸭、包粽粑之外,还有一项独具特色的“洗龙身”、“晒龙袍”的地方土俗。这天,村村寨寨的年轻人和中年男女都要下河去洗澡。据传统习俗说,这天下河洗澡就如洗了龙身。龙身护体,一年都会消灾免难,祛病驱邪,保身心健康,一年平安。这天,小溪、河沟一片喧哗,洗澡人的欢笑声、喧哗声,把山雀惊得难以在山麓栖息。

  祈天福

  传说这一天会“开天门”,也称“天庆节”,是人间与天庭神仙沟通的好日子,旧时人们要到寺庙烧香祈祷,时运欠佳的人要到寺庙“补运”,供品中一定要有剥去蛋壳的鸡蛋,寓意“脱壳”除霉气,否极泰来。当时临沂宝泉寺、龙潭寺、红卜寺、郎公寺、天齐庙、卧佛寺等,都曾香火鼎盛。北部山区农村这一天村里集体杀头猪,放鞭炮、焚香纸、磕头行礼。尔后每户分一块猪肉回家。同时还要上坟祭祖,用新麦子磨出的面,蒸馒头或包饺子,敬天敬地敬祖先。活着的人品尝新麦子做的各种食品享受丰收的喜悦。[1]

  请闺女

  山东省临沂当地农村每逢六月初六,各家都要请回已经出嫁的女儿回门。有俗语: “到了伏天六月六,搬回闺女女过个够”、“割完麦子打完场,媳妇回去见亲娘”、“媳妇六月会亲娘,全家和顺日子长”。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国宰相狐偃先廉勤后暴虐,百姓怨声载道。狐偃的儿女亲家赵衰好言劝他,却遭到狐偃的恶语侮辱后,忧郁而死。赵衰的儿子决定在第二年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时替父报仇,为国除害。狐偃得知消息后,第二年过生日那天,恭恭敬敬地请女儿女婿坐到首席,承认自己的错误。之后,狐偃每年的六月初六都要请女儿女婿回来团聚。此后便有了请女儿女婿的习俗,其目的也是融洽与女儿女婿的亲情关系,讨个家庭和睦的吉利。闺女回娘家要带礼品,过去一般要带新麦子馍馍,带一刀肉,一般是六到十斤。这里有“六月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说法。

  铰鞋底

  在山东省临沂地区,媳妇过门的时候都会给婆家的成员分布鞋。所以未出嫁的姑娘都要纳好多鞋底做新鞋。婆婆提前打好炔子,六月初六这一天,未过门的儿媳妇到婆家铰鞋底。现在很少做手工布鞋了,但是,叫未过门的媳妇来过六月六的习俗在很多地方仍然盛行。

  晒物品

  六月六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衣物、针绣、被褥搬到院子里晾晒。传说,乾隆皇帝在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晒衣服的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从此,老百姓利用皇帝晒龙衣的这天晒晒自家衣物,讨个吉利。“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才得以保全。因此临沂各大寺院的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沂蒙书香门第也在这天有晒书晒画的习俗,实际上也是为了防止霉变和虫蛀。如果这天下雨,就叫“湿龙衣”,俗称:“六月六,湿龙衣,湿了龙衣烂蓑衣”,意思是连续几日都可能是连阴天气。

  供山神

  旧时,六月六还要敬山神,当地人传说狼是山神爷的狗,敬山神是为了让它管好狗,不要出来伤人伤牲畜。村里人凑钱买酒肉纸和鞭炮敬山神,剩下的给牛倌羊倌买蓑衣和帽子。

【半年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云南少数民族年节习俗11-03

新年节目三句半08-18

半…半…的意思, 半…半…的解释10-24

半智半愚半圣贤11-02

半智半愚半圣贤11-03

半环的序与半实半环12-12

半岭(半嶺)10-27

半…不…的意思, 半…不…的解释10-24

半饥半饱(半饑半飽)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