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和谐职业人:我国高职教育理念变革的应然方向

时间:2021-10-31 09:43:05 资料 我要投稿

现代和谐职业人:我国高职教育理念变革的应然方向

作者:李晓阳

现代和谐职业人:我国高职教育理念变革的应然方向

职教论坛 2015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4)33-0014-03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规模、质量、内涵等方面的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但是,回顾我国整个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强调对学生工具理性的培养,忽视价值理性与人文素养的培育问题很是突出,直接造成了高职教育发展以“制器”的冲动压制了“育人”的使命。如据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加之当前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单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则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教育处于边缘状态[1]。在此背景下,现代和谐职业人应该成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更新范畴。

一、现代和谐职业人的维度框架

现代和谐职业人以“和合”哲学思想为方法论指导,其框架主要有内涵维度、关系维度等方面。内涵维度标明了现代和谐职业人的人文之基,关系维度标明了现代和谐职业人的内容之联。

(一)现代和谐职业人的内涵维度

“现代和谐职业人”的关键词是现代、和谐、职业人、人。现代和谐职业人是“人”,应当具有人之为人的各种属性;现代和谐职业人是“和谐的人”,具有自觉履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诸多理念,能主动适应与超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个体自身、人与所从事职业”的和谐发展;现代和谐职业人是“职业人”,具有匹配、适应、超越一定职业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态度、伦理、道德、心理、职商(职业智慧)。只有完全具备以上三层内涵的职业人,才是现代和谐职业人。因此,现代和谐职业人作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但凸显了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还凸显了高职教育培养职业人的基本目标;不但凸显了高职教育要培养职业人的基本目标,还凸显了高职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最终旨归;不但凸显了高职教育要对人的发展的关照,还凸显了高职教育所培养人的和谐发展的向度。因此,现代和谐职业人,不但标明了高职教育要培养掌握硬本领的职业人,还要培养高职人才的现代、和谐与人的属性,在硬本领(职业本领、生存本领)足够硬的同时,更要有足够的软本领(文化生存的本领),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的人文之基。

(二)现代和谐职业人的关系维度

现代和谐职业人立足于培养现代的、和谐的、职业人,通过人的发展过程中“职业与职业教育活动”的嵌入,使人具有了职业向度的和谐发展。人的职业向度的和谐发展是其内在的发展与外在发展和谐统一。

所谓内在发展是指职业人的精神发展,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真”为核心的科技理性的发展;二是以信仰为核心的价值理性的发展,对“善”、“美”的追求是其具体内容;所谓职业人的外在发展,它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人的生存能力的提高。具体包括物质性生存能力的发展(如职业人的生产、吃、穿、住、用等生存能力的提高)与文化生存能力的发展(职业人个体认识、掌握和使用各种社会规范的能力)等两方面的内容。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形式的生产能力的提高是个人得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它个人无法存在于世界上;规范生存能力是生产能力社会化的必须途径,没有它个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并无二致。因此,职业人的物质性生存能力与文化生存能力的发展必须同时兼顾,和谐发展。职业人的外在发展的另一方面是职业人(人)的社会关系丰富,主要指调节和处理个人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2]。简而言之,现代和谐职业人是职业人的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的和谐统一,是职业人的生存能力与文化生存能力并驾齐驱,是职业人社会关系的日渐丰富,体现了现代职业人的内容之联。

二、现代和谐职业人:未来之需

(一)“软”与“硬”和谐发展:未来新型工人的关键词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对“新型工人”做了一些描述,“第三次浪潮雇主越来越需要的是那些敢于负责,懂得自己的工作怎样同别人配合,能承担更大任务,能迅速适应已变化的情况,以及能敏感地与其周围的人协调一致的男女”,“第三次浪潮需要那种办事灵活、行动敏捷的人。西方电器公司负责教育的总经理唐纳德·科诺弗尔说,这种不同之处,就像古典音乐家与爵士音乐演奏家之间的区别:前者按照预定的格式演奏每个音符,后者一旦决定演奏哪首歌曲,就机灵地从相互的提示中信手拈来,即兴演奏出下一个音调。”[3]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新型工人”不但要掌握足够的硬本领,更要掌握与人合作、敢于担当、勇于创造、善于创新、办事灵活、行动敏捷等方面的软本领。正如有学者所说,“专业技术是硬本领,善处人际关系的交际本领是软本领。软本领是一种借用、利用他人能量、组织能量、社会能量的超级本领。硬本领与软本领应该并重,高度和谐。如果只有高超的硬本领,少了高超的软本领,就如同电脑有奔3、海量硬盘等顶级硬件装置,却没有相应的软件一样,硬本领也不能发挥应有的强大作用。”[4]

(二)“职场”和谐发展:未来员工的发展方向

作为远景,聚合科技(NBIC)特别是3D技术的发展,有可能促使设计和制造向一体化方向推进。但现实问题是普通劳动者如何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的持续变革,并在适应的过程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这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5]。进入21世纪后,人力资本变得更有价值。因为知识已经成为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取代了人工劳动,导致“知识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证并赋予任何年龄的人参与社会(本地和全球)的权利,并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在全球化和竞争力的背景下,了解不同文化和信仰、宽容对待差异、尊重他人、能够独立工作或团队合作,并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这些对于青年人至关重要。科技进步缩短了生产周期,显著地提高了生产率。依据《世界经济展望2007》(IMF,2007),1980-2000年,发达经济体中对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一直在稳定增长,而对无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一直在下降[6]。未来的后工业社会导致工作场所管理等级的减少和任务分工的模糊。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工作模式差异显著,需要不同的技能。如工业社会突出的是劳动分工、个人任务、专门职责、行政管理、按所学分工、上级评价;而后工业社会则更强调整体解决方案、团队合作、综合专业能力、人际互动、即需适时学习及360度全方位评价。在小企业中,人们往往要承担多种任务——一个员工既是设计者也是执行者,既是管理者也是工作人员[7]。

以上技术发展与工作领域发展的全球视野,无非向人们表明: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与张力日趋明显,职业劳动者将一次又一次面临着职业的适应、调整、超越问题。一言以蔽之,职业劳动者与自身从事职业的和谐问题是未来职业世界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现代和谐职业人的培养目标,不但关注职业人的做人与做事的和谐发展、软技能与硬技能的和谐发展、职业人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还关照职业人与自我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和谐发展。因此,现代和谐职业人培养目标的提出,涵盖了高职教育乃至职业教育的未来人才培养规格的和谐发展的向度,具有先进性与未来性。

三、现代和谐职业人:高职教育理念变革的应然方向

“现代和谐职业人”体现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职业一线培养职业劳动者,体现高职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开放思想的现代人,体现职业人在工作世界与生活世界中与他人、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向度,体现职业人在职业劳动与工作中与自我所从事工作(职业)的适应、和谐与超越性,应该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理念变革的应然方向。

(一)我国当前的高职培养目标人文缺失

从政策文本的角度分析,自上世纪80年代高职院校创立时起,我国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先后出现了“高技能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界定。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不少理念的主旨是崇尚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比较弱化,其核心针对的是岗位、人才而不是“人”。高职教育作为教育,其本质属性一定是育人,离开了育人这个核心问题,再漂亮的外衣也不能遮掩功利性价值的取向。

政策文本规定的高职培养目标不确定、“人”的缺位,直接导致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技能轻素养、重“制器”轻“育道”、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确定合理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现代和谐职业人,以人文的、和谐的、发展的视野关照未来高职乃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不但规定了职业教育培养职业人才的基本任务,还体现了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内外部和谐与发展指向,既满足了当下职业领域人才规格需求,也能满足未来职业领域变迁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职业人的软硬技能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和谐职业人:高职教育的应然目标

哈佛大学的加德纳(Gardner,2006)认为,“目前的正规教育基本上是为过去培养学生,而不是为未来的世界培养学生”。为了解决上述教育是为过去培养学生的问题,加德纳提出了“面向未来的五种思维”:[8]一是学科思维:至少掌握一种思考方式——形成独特的以特定学科领域、工艺或专业为特点的认知模式;二是综合思维: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客观地理解和评价这些信息,并将它们变成对他人有意义的信息;三是创新思维:开辟新领域,阐明新思路,提出不寻常问题,激发新的思考方式,得出出人意料的结论;四是尊重思维:注意并欢迎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差异,尝试理解“他人”,并寻求与之有效地协同工作;五是道德思维:将个人工作性质,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需求和愿望联系起来。

加德纳提出的面向未来的五种思维,从能力的角度来讲,涉及方法能力、技术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道德能力等诸多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未来职业人如何处理个体与职业的和谐发展、个体与他人的和谐发展、个体与社会及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而这正是“现代和谐职业人”所包含的应有之意。

鉴于以上分析,现代和谐职业人作为当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纠偏,有利于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需的职业人,应该成为我国高职培养目标的更新范畴。

作者介绍:李晓阳(1976- ),男,河南周口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浙江物产管理学院课程研发部负责人,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职业人才培养与管理。

【现代和谐职业人:我国高职教育理念变革的应然方向】相关文章: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07-21

现代教育理念01-17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12-31

加拿大高职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09-03

我国高职教育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09-18

我国高职类航海教育的困境与机遇10-20

孔子的和谐理念与和谐世界的建构10-15

现代家庭教育理念_家庭教育01-18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理念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