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种植区施肥建议

时间:2021-11-02 13:09:02 资料 我要投稿

冬小麦种植区施肥建议

作者:王兴仁

冬小麦种植区施肥建议

甘肃科技报 2015年11期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需要各个相关生产技术密切配合。下面重点谈一下如何通过合理施肥,使现有条件下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起身至拔节,是氮追肥的关键期,冬小麦返青后至抽穗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养分吸收量迅速增加,这是决定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的关键期。因此除了将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和一部分氮肥作基肥外,大部分氮肥主要作起身至拔节期的追施。

植株个体和群体矛盾突出 冬小麦是单株分蘖的越冬作物,每亩有效穗数与亩产量密切相关。但分蘖期对氮肥敏感,过量施用容易造成无效分蘖增加和植株倒伏。小麦的长势和分蘖还与品种特性、播种量和播种质量、土壤肥力和墒情、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有关。所以春季追肥要根据苗情因地制宜,分别进行综合管理。

轮作施肥要两茬统筹兼顾 冬小麦多与夏玉米等轮作,在施肥上应该考虑轮作施肥特点,将两茬作物视为一体。科研和实践证明,两茬高产作物的施氮量大致相当,但磷肥应该主要施给冬小麦,钾肥主要施给夏玉米。小麦播前适当深耕不仅能满足冬小麦的需要,还为后茬夏玉米的根系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冬小麦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不是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而是目标产量越高施肥量越大。

首先要明确施肥田块所在的种植区域,将近3年连续高产的平均产量再提高10%~15%作为目标产量,然后查找相应的施肥量。

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春季冬小麦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后冬小麦所需的磷钾肥是靠基肥、种肥和土壤库供应的。

冬小麦返青后,立即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在氮营养吸收规律上,虽然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丰富或缺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氮营养不足,出现根少,苗小尤其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此时如追氮肥过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消耗太多,将来必定穗粒少、粒重轻,还贪青晚熟也难获高产。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况下,追施氮肥的总量应控制在纯氮为6~8公斤/亩的范围内为宜。

至于何时追肥,追1次还是追2次,这既要看当前苗情,又要瞻前顾后。苗情的主要指标是看群体状态,按群体状态确定追氮肥的次数和数量。所谓瞻前顾后先要考虑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长势,如果基肥中已经氮肥过多,造成冬前麦苗过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则小麦后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会出问题。反之,晚播小麦、弱苗状态,就要早追肥,促进分蘖,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亩就可以,而对于强筋小麦,则要在扬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亩,增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

重施基肥 一般每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地块每亩应施尿素4~7公斤或碳酸氢铵23~38公斤、磷酸二铵15~17公斤、氯化钾12~17公斤,也可选用45%复合肥50公斤或40%小麦专用肥50公斤。中低产肥地块每亩应施尿素2~5公斤或碳酸氢铵5~12公斤、磷酸二铵18~22公斤、氯化钾9~12公斤;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公斤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公斤。缺锌地块可配施硫酸锌2公斤。

少施种肥 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亩施尿素2~3公斤,或过磷酸钙8~10公斤,也可用复合肥10公斤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地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公斤种子用硫酸锌2~6克、硫酸锰0.5~1克,拌种后随即播种。

巧施追肥 追肥包括两种:(1)土壤追肥。追肥的时间一般在拔节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亩尿素15~20公斤或碳酸氢铵40~50公斤。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并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后每亩施尿素20~25公斤或碳酸氢铵50~70公斤。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亩施尿素15~17公斤为宜,施用不宜太晚。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公斤左右的草木灰。对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招致减产。(2)根外喷肥。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日趋降低。因此,若小麦生育后期必须追施肥料时,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这也是小麦增产的一项应急措施。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冬小麦苗情是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生产管理等的综合表现,要根据具体苗情,分别采取不同的水肥管理措施。

对返青前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苗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返青前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苗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返青前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的一类苗麦田,可在起身后至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对返青前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采取中耕镇压,减少氮肥施用,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此外,要考虑地区特点:在北方和西部地区,对旱茬麦田,要适墒整地和播种,随耙随播种;在小麦后期进行“一喷三防”,即将适宜的化学农药与尿素、氨基酸、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混合或配合喷施,以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和增加粒重的目的。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春雨较多但拔节期时有干旱,既要排水防涝又要灌水防旱。

要获得优质高产不能仅靠施肥,还要与其他生产措施密切配合。

提高播种质量 做到全苗、齐苗、壮苗并为小麦安全越冬创造条件,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前提。为此要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播前对种子进行筛选、包农等处理;适期、适量、适深(3~5厘米)播种;将旋耕或免耕覆盖与定期深耕或深松(25~30厘米)相结合,做到坷垃破碎,地面平整;要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还田时秸秆用量应适当减少并打碎铺匀。为加快秸秆腐烂,防止出现黄苗,每亩要格外加施3~5公斤尿素。

科学管控土壤水分 冬小麦对水分需求有3个关键期:播种前、拔节至抽穗、开花至灌浆。要尽可能做到水肥一体化,如有灌水条件,播前要灌足底墒水,以保证播种和出苗质量;起身拔节期的灌水、追肥应该同步进行;如要增加粒重和防止后期脱肥,可在挑旗后适量喷灌施肥并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浇“麦黄水”。如果底墒不足或弱苗,还要在入冬前(日均气温3℃时)浇1次冬水,以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在干旱缺水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抗旱和节水灌溉措施。

防治病虫草害 要在合理耕作、提高播种质量及科学水肥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特点安全有效使用农药。例如在秋播秋苗期,通过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等措施防治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虫害;在返青至拔节期,重点防治纹枯病、根枯病、麦蜘蛛等和地下害虫;在穗期重点防治锈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后期还可与“一喷三防”相结合;杂草防治要以拔节前,特别是越冬前为主,针对当地杂草种类,选择有针对性的除草剂。

适时抢收收 获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小麦减产,一般要在蜡熟中末期,即旗叶和茎秆变黄,80%以上的籽粒变黄,千粒重最大时收获。

联系电话:0931-8826844

作者介绍:王兴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冬小麦种植区施肥建议】相关文章:

马铃薯种植施肥技术05-02

冬小麦氮、磷、钾平衡施肥试验07-29

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12-01

伽师县冬小麦施肥(N、P、K)试验初报07-31

种植区活动方案01-15

大班种植区活动方案01-15

浅谈南方丘陵区绿色水稻施肥技术10-21

云南滇池流域西芹种植区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地下水环境氮素污染07-05

种植区活动方案(通用14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