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活化的意义与价值

时间:2021-11-04 13:08:15 资料 我要投稿

体育生活化的意义与价值

摘 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体育生活化的相关问题,以体育与生活的密切关联为切入点,以体育与生活的关系为主线,分析体育生活化的发展轨迹,探寻体育生活化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体育生活化的广泛开展提出可行性意见与建议,倡导体育生活化、与生活相结合,进而提高社会公众的身体素质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体育;生活化;社会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99 -02   一、 引言   体育本源于生活,而在当今社会,体育又正在回归生活,融入广大公众的生活实际,为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体育生活化正成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话题。体育生活化对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起着很大的作用,也对社会人群的生活享受、生活的质和量有制约和决定作用。人们对体育生活化的认识也标志着生存价值标准的改变,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向往,并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对体育充满需求和情感,循序渐进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所以体育生活化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又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享受,还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发展。   二、体育生活化的概念界定及其价值   (一)体育生活化的概念   所谓体育生活化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所进行的个人或群体的自发或有组织的体育健身与娱乐活动,将体育融入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贯穿体育活动,使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体育生活化不仅可以锻炼人们的身体,也可以培养人们的生活乐趣。一般中老年人会选择一些适合自身体力的活动,如打太极拳、下棋、散步、养鱼、遛鸟等;青年人等选择运动量比较大的项目,如各种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等;而少年儿童则喜欢捉迷藏、跳橡皮筋、抽陀螺、踢毽子等游戏和民间体育活动。这种以活动为目的来达到怡情养性、健身娱乐的效果就是体育生活化的重要体现。总之,体育生活化是以身体活动为形式和内容,以保持终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自发的需要和日常行为的过程[1]。   (二)体育生活化的意义   1、必然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现代社会的各种文明病也层出不穷。有关数据显示,社会人群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这种认识意识上的提高凸显的是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程度的提高和深化。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缓解压抑、焦虑等生理障碍、提高各种适应能力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新的社会关系。“体育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而体育生活化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这是一种深刻的体育觉醒,它的价值意义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2]。体育运动对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护佑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2、和谐相融性   和谐相融性是指个人与家庭的体育行为融于个体和家庭生活中,并且逐渐成为个体和家庭的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包括体育健身活动、个人和家庭生活融洽和消费构成,比如运动服装、购买运动器械以及与日常体育活动密切相关的体育消费支出等。体育不仅有健身功能,还具有强烈的娱乐健身色彩,现在很多人们在余暇时间会把体育活动作为休闲内容。   (三)体育生活化的价值   1、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百年前,当体育只局限于在有草皮的后院或农场做的一些游戏时,人们尚难以想象它在20世纪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今天,甚至连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晚间新闻也会被网球决赛或橄榄球大赛所取代,这就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是为了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人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体育生活化是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以增强人民体质、完善身心健康、延长人的寿命为目的,满足当代人的健康、娱乐、休闲、保健、康复等各种需要,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给人们以美好的生活意境和启示,唤起人们在生活潜意识中已经存在的生存本能与原始冲动以及对体育的需求和情感[3]。   2、体育生活化与人的发展紧密结合   体育生活化促进了人的身心发展,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身心享受。《联合国人权宪章》指出: 每个人都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充分发展人的身体的基本权利,也是充分发展其个性所必须的[3]。由于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要,促使人们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运动,并以自身习惯作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基本手段,以维护身心、发展健康,这不仅是生物能量的开发和释放,更重要的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展示。自觉和创造性的生活现状代替了原来自发、自在的生活状态,所以,体育生活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创建,直接反映了社会成员丰富、充实了体育文化的内涵。   3、体育生活化与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力争至2010年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等主要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由于体育生活化目标的多样性,人们开展的体育活动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如现代健身活动(长跑、游泳、登山、划船、有氧操等),小区里的娱乐活动(太极拳、下棋、健身操等),使人们内心深处存在的生理、心理障碍得到克服,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紧张和压抑的情绪也得到释放,从而能够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与人建立起更加亲密的社会关系;同时,体育生活化对预防、治疗、克服一些现代文明病更是卓有成效。不难看出,体育生活化的普及是我们努力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利保证。   4、 体育生活化与体育产业和谐发展   如果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那它对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无疑将是巨大的。所以说体育生活化对体育产业化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体育自身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当今社会注重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作为经济一部分的体育产业将以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逐步被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系列中。体育生活化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花钱买健康、花钱买快乐的消费意识越来越浓,休闲体育产业空前繁荣,庞大的消费市场产生了无限的商机,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随着各种体育需求的不断增加,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带动了相关体育产业和经济领域的发展,体育生活化势必促进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从而带动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   三、体育生活化的功能   (一)体育生活化的直接功能   体育生活化的直接功能是指通过体育的生活化活动所能产生的直接效应,它体现着体育的本质功能与原初功能,例如锻炼人们的身体、愉悦人们的身心。体育生活化的直接功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体育生活化的出现,能够引起人们对于体育的新需求,新需求产生新的体育意识和新的体育生活行为,促使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它使人们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灵和身体同步成长的满足。它既能够磨练人们的身心,又是一项快乐的活动。它使参加者的身心素质得到增强,树立和培养参加者热爱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4]。随着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增加,医疗费用占工资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切实感受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靠药物不如靠健身的思想已被人们所认同,人们越来越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生活化的出现,直接促进了人们对体育的需要。   (二)体育生活化的间接功能   体育生活化的间接功能是指通过体育生活化的渠道,达到培养锻炼者遵纪守法、传播社会发展和大众体育发展的信息等目的。在此,体育生活化经常是作为一种手段来加以应用,成为达到另一种功能的途径,因此称之为间接功能[4]。如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实现其行为目标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阻碍和干扰,使人的行为受到影响,并在心理和情绪上产生挫折,出现某种能量的积累,造成社会不安。体育运动使人的情绪得到宣泄,进而起到社会安全的作用。人们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会很乐意地与别人一起分享这样的快乐,劝说他人一起参与体育,达到发展大众体育的功能。   四、体育生活化的特点   (一)体育参与的自主性   体育价值观念的改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当人对体育健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后,人的体育行为就会受到这种价值意识的支配,成为人主动参与各种日常体育活动的动力。体育活动借助于人们生活的习惯和常规,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成为人自发需要和自觉的行为,并依据自身的各种客观条件自主性选择活动的时间、内容和形式。   (二)体育活动的常态性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已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体育活动一旦需要融入生活,必将促进人的自身的健康。通过日常体育活动来获得有效的健身效果则必须使体育活动成为人们一种常态性的生活行为,健康的维持和提高是逐渐积累的生理、生化过程,所以,体育活动的常态性是体育生活化的特征之一。   (三)体育活动项目的多样性   随着体育项目的普及和新兴体育项目的不断开发,人们有能力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性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且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来丰富自身的生活、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生命价值。   五、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得到提高,居民的总体收入的不断提高也为人们提高健康素质提供了经济保证。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这使体育在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今居民社区组织网络化,管理工作服务化、多元化,为体育生活化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依托。总之,我国体育生活化的普及实施还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理论研究,并积极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沈钟.我国群众体育生活化的现状与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6):24.   [2]陈佩华.王家林.试述体育生活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2):88.   [3]陈佩华.王家林.对体育生活化的再论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2):19-20.   [4]陈济川.加快全名体育生活化进程的构想[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8(2):127.   作者简介:   李强,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

【体育生活化的意义与价值】相关文章:

苦难的意义,苦难的价值01-18

季羡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01-18

季羡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01-01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作文05-08

体育教育生活化研究论文04-16

意义问题研究的动因及价值07-08

沉思生死问题的意义与价值07-18

大学体育的意义06-28

谈游戏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价值和意义论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