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姗:中年转型,琉璃人生

时间:2021-11-04 12:55:58 资料 我要投稿

杨惠姗:中年转型,琉璃人生

喧哗嘈杂里,

杨惠姗:中年转型,琉璃人生

你只能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一步一步走下去,也大致对得

起你无从选择的血液。

——杨惠姗

她演过123部电影,成为第一位连续两年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影星。然而,处于演艺巅峰期的她却选择中年转型,投身琉璃艺术。如今,她的作品被世界许多著名博物馆争相收藏,拥有一千二百多人的琉璃艺术创作团队。她就是琉璃艺术的推动者之一,台湾琉璃工房董事长杨惠姗。琉璃,流云溢彩、晶莹剔透,而她的奋斗故事就像琉璃一样华丽、绚烂……

“我对文化创意情有独钟,

还要有管控权。”

杨惠姗和张毅都是中国台湾人,分别荣获过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导演。他们以演员和导演的身份相遇,最后成为一对恋人。当年,杨惠姗和张毅合作第三部电影《我的爱》时,琉璃作为女主角家中的饰品第一次出现在杨惠姗的视野。它是那么通透、美丽,随着光影的移动而摇曳多姿、顾盼生辉。顿时,杨惠姗怦然心动。演出结束后,剧组借来的琉璃物归原主,但依旧令她魂牵梦萦。有一天,杨惠姗偶然得到一件汉代琉璃,当她小心翼翼地拭掉蒙封的泥垢,恭恭敬敬地捧在手上端详时,它突然“咔哒”一声断裂了,这让她感到非常遗憾。

杨惠姗在123部电影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是许多演员难以达到的高度。一天深夜,她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如果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那下半生是否还有其他灿烂的可能?张毅知道后,郑重地对她说:“你能演好123部电影,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你?”这句话给了杨惠姗创业的勇气,但要做什么,一时还犹豫不决。不久,杨惠姗决定退出影视界,尝试的第一份工作竟是炒楼。每天早上,杨惠姗买来许多报纸,拿着红笔在报纸的房地产广告上画圈圈,低进高出,一转手就赚了大把钞票。杨惠姗享受到了赚钱的快感,但没过多久她就感觉炒房地产很无趣。数钞票虽然令人羡慕,但其中的过程没有创意,没有文化含量,她感觉愈来愈空虚,很快就厌倦了。

张毅十分尊重杨惠姗的选择,决定和她一起创业。为未来制订规划时,他们认准两个要求。其一,最好是他们所喜欢的关于文化、创意的事业。其二,他们有绝对的管控权。思来想去,他们最终选择了琉璃艺术,创建琉璃工房。张毅一再提醒她,中年人转换职业要遵循“三步走”计划,先想后做。首先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其次根据思考结果确定哪些领域是自己既热爱又能够施展才能的,最后实施由此产生的计划。

1990年秋季的一天午后,张毅和杨惠姗到美国纽约苏荷区的海勒艺廊参观。杨惠姗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那么美的琉璃艺术品,觉得比在书上看到的琉璃更漂亮、更迷人。进入艺廊十多分钟后,杨惠姗冲出来对站在门口的张毅说:“你不用在这里等我了,我一时看不完,你到附近找一家咖啡店等我吧。”杨惠姗丢下这句话,转身又钻进了海勒艺廊。她摸出一支笔、一本电话本,在空白处密密麻麻地记下许多琉璃艺术品的形状、颜色及她心目中的技法。尽管牌子上写着“请勿触摸”的英文,她还是偷偷地摸了又摸,小心翼翼地像在触摸圣物。不知不觉,夜幕降临,杨惠姗竟然在海勒艺廊逛了5个小时。

张毅和杨惠姗在技术上没有任何资源,创业的7个成员全是杨惠姗曾经的同事。台湾没有一家琉璃艺术工作室,相关资料也很少,杨惠姗唯一知道的就是琉璃技艺始自埃及,复兴于19世纪末的新艺术运动时期,而所有资料中关于技法的描述都模糊不清,只知道是被法国人垄断的PATE-DE-VERRE(脱蜡铸造)琉璃技法。

台湾的琉璃产业很发达,仅在新竹一带就有数百家工厂。杨惠姗的理想规划是:她只专心设计,再由这些工厂制造产品。不过,她很快发现,台湾工厂在长期接大量国外订单的心态下,不可能去研发一种只听说过而没有见过的制造技法。为了获得琉璃脱蜡铸造法,杨惠姗给法国的Daum工作室写信,希望能买下这项工艺的使用权。但是,一年过去了,对方一直没有下文。杨惠姗失望之余,认为既然法国人能做,自己也一定能做。

试验之初,杨惠姗想,这项技术叫琉璃脱蜡铸造法,那肯定跟蜡烛有关。于是,她买回很多白蜡烛,用一只小电炉去煮,蜡烛一融化,她就把烛芯挑出来,开始“研究开发”了。有一天,她和张毅订购了价值不菲的窑炉。窑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制成品的`设备,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卖家走了以后,她看了炉子后不会使用,赶紧把卖家请回来,问:“窑炉的开关在哪里?”

由于不知道应该去请教谁、找谁帮忙,她便一头扎进一大摞书里寻寻觅觅。晨曦中、暮色里,她和伙伴们一次又一次地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3年后,杨惠姗才找到了关于琉璃脱蜡铸造法的蛛丝马迹。终于,她和张毅在千百次的摸索中终于掌握了这项古老的技艺,雕塑、上膜、套石膏模、灌入树脂、灌蜡、修蜡、配料……杨惠姗一统计,发现琉璃脱蜡铸造法的工序竟达19道!

一次,杨惠姗受邀到日本参加一个琉璃艺术品博览会。日本琉璃艺术学者、收藏家由水常雄得知杨惠姗的创业经历,赞赏之余提醒她:“其实,中国很早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技法。河北省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过的一对琉璃耳杯,应该就是用脱蜡铸造法制成的。”那一刻,杨惠姗既羞愧又震惊,羞愧的是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此无知,震惊的是琉璃工房借助高端电子科技设备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才重现了老祖宗在2000年前早已掌握的技法!

“如心中还有激情与梦想,

那请对困境说‘不’。”

在创业的过程中,杨惠姗和张毅投资30万元,甚至用房地契向银行抵押贷款,希望事业有新的发展。但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停地出现,使杨惠姗疲于应付。幸好,杨惠姗有深爱她的家人。每逢公司周转不灵时,杨惠姗拿起电话向家人求助,家人都会及时出手相助,从不问她欠了多少债。在最困难的时候,杨惠姗掏空了自己的积蓄,并且将父亲、姐姐、哥哥的房子都抵押了。

在事业处于低谷的时候,杨惠姗和张毅的感情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一天傍晚,两个人走进一家超市,张毅几分钟就逛了一遍超市,然后拿上自己所需的物品准备离开。杨惠姗则一个个慢慢摸、慢慢选。张毅上去拉她:“走啦,走啦!”杨惠姗显得十分不耐烦:“不要再拉我了好不好!你走好不好!”回到家后,他们又冷静下来,互相道歉。在之后的日子,张毅不断地鼓励杨惠姗:“如果你被自己设定的天花板挡了出路,那就要注意心态的调节,不急躁、不冒进;如果你对职业生涯还抱有一丝激情与梦想,那么请甄别现状,对困境说‘不’。”   在制作琉璃艺术品的过程中,杨惠姗经常用手搅拌石膏,因此皮肤上布满了一条条细细的血痕。溶解琉璃原料时,室内温度高达40℃,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体力、耐力受到了极大的考验。2007年,杨惠姗突破脱腊铸造法的技术限制,完成了十余件直径约33厘米、重达150公斤的琉璃作品,将琉璃的创作提升至严肃的雕塑范畴。接下来,无论是《松竹月影》、《生生不息》,还是《大圆融欢喜》,她的诸多作品融合了强烈的传统文化、现代思想,被英国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国立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北京博物院收藏。

2008年8月,连续举办了两场国际大展后,张毅在筹备北京故宫琉璃展的过程中,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在杨惠姗的几番催促下,张毅才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出来后,医生将诊断书扔在杨惠姗的面前:“他都心肌梗塞了,你还让他飞来飞去!”张毅心脏血管的三分之一已堵塞,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杨惠珊内疚不已,连忙劝张毅停下工作,安心养病。但张毅不肯,说:“好日子还没完全到来,我要和你一起‘战斗’。”

2010年10月的一天,在通宵雕塑后,杨惠姗的左耳从此失聪。可她无怨无悔,仍然踏上了去往甘肃省敦煌市的路。当天,看到莫高窟第三窟壁画时,杨惠姗被它的雄壮和庄严吸引住了。为了保护这幅从元代传承至今的壁画,莫高窟工作人员和文物科学家已经想出了许多办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它终有一天会消失。杨惠姗思考着,能否用自己的双手为莫高窟壁画塑造出一个立体的形象,让它能永远保存下去?

返回台湾后,杨惠姗说干就干。数年间,这个“工作狂”烧制了3个大小不同的塑像,最高的达4.88米,这是中外琉璃行业都未达到的高度。杨惠姗准备连续工作30天,烧制一尊供奉在台湾高雄佛光山的千手千眼琉璃观音雕塑。但是,杨惠姗的团队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作品是不现实的,并列出了20条做不到的理由。杨惠姗看了看纸条,就把它搁到抽屉里,其实她知道用什么方式可以做到。杨惠姗要求三组人马24小时配合她。张毅每天晚上回家后,都要看挂在墙上的钟表。一天凌晨3时,杨惠姗还没有回家。凌晨4时,杨惠姗依旧没有回家。早上7时,张毅赶到琉璃工房一看,同伴趴的趴,躺的躺,只有杨惠姗在埋头苦干。几天下来,员工生病的生病,住院的住院。一个月后,杨惠姗终于烧制出5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雕塑!

2011年底,张毅因为心脏三条主动脉堵塞,只能做搭桥手术。术后,星云大师的弟子如常法师前去探望,发现病房里已架起一些通讯器,用skype(一款网络即时语音沟通工具,具备视频聊天、多人语音会议、多人聊天、传送文件、文字聊天等功能)开会。杨惠姗坐在张毅身边,真挚地说:“琉璃工房是否成功,不在于赚了多少钱,如果能为社会树立一种价值、一个典范,即使我们口袋里一无所有,也不影响心中的自豪。”在杨惠姗看来,喧哗的生活里,一个人只要选择想走的路一步步走下去,也就对得起自己无从选择的血液。

“成功后,我们仍要以

孩子般的眼光看待世界。”

2012年年初,杨惠姗为女性设计了“观念佩饰”,将琉璃和九二五纯银结合,每一件佩饰都经过12道复杂工序、25个人一笔一划地精制修饰和360个小时的制作过程,其作品色泽的自然流向,让每件作品都显得独一无二。

谈到开发琉璃佩饰的灵感,杨惠姗认为,自己感觉如果有一些作品能将女性在人生历程中的情怀表达出来,一定很美好。琉璃看似轻巧,握在手上却沉甸甸的,像一颗女人善感的心,细腻轻巧却分量十足,提醒爱它的人怜惜和尊重。一件佩饰,配戴在女人的胸前,贴着女人的心,应该像一份随身的思考,深深的力量。

和许多同行不一样,琉璃工房推行限量销售概念。杨惠姗认为,限量节制了无限制销售某几件畅销作品的可能,督促自己和每一个设计师必须永远不断地创新。每一个作品都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精工细做,作品的底部都刻着用钢钻镌刻的号码,如“68/2750”表示这件作品限量制作2750件,68表示是第六十八件。

张毅和杨惠姗一致认为:创业是一个不停顿的、需要全身心投入并且不计得失的学习过程。永远学习有益于人心的文化、作品,也成为琉璃工房的宗旨。当张毅和杨惠姗被认作是中国现代琉璃工艺的名师级人物时,他们仍然保持着一个初学者的姿态,仿佛刚刚睁开眼睛看到自己不认识的那一部分世界。他们惊叹自己的无知,然后全心全意地拥抱新奇的世界。2013年初的一天,杨惠姗用抹桌子的例子向朋友解释学习的重要性。她把一张纸巾折叠起来,用不同的面擦一张桌子的不同位置。她用那双曾在银幕上一次次被拍成特写的眼睛凝视着朋友:“这样就越擦越脏了。这不是我们该学习的吗?”

在杨惠姗心里,假如有一天他们决定再次转行,不管将是什么样的领域,一定又是一番精彩。对于永远抱着纯真的探究和坚持的人而言,对于永远能葆有内心世界澄明状态的人来说,还有什么不可以尽在掌握的呢?

4月29日,《琉璃之人间探索——杨惠姗、张毅联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此次,张毅和杨惠姗携《一朵中国琉璃花》《焰火禅心》等5个系列近50件新作出现在参观者面前,借由“花”、“佛”、“禅”等中国元素创作来探索生命的意义。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激动地说:“这次以琉璃艺术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历史上是第一次。而展览后将收藏一件杨惠姗的作品,这也是中国美术馆第一次收藏琉璃艺术作品。”

如今,杨惠姗和张毅的琉璃工房在全球设立了80多家艺廊,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并开设了2家网络艺廊。最初的7人创业团队已发展到1200多人的琉璃艺术创作团队。杨惠姗的20余件作品被世界知名博物馆永久收藏,110余位国家元首接受过琉璃工房生产的作品。

8月,杨惠姗接受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节目采访时娓娓道来:“琉璃是一个空间,给我带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的感觉。一个物件,放在那里,很美丽,欣赏者不同,看到的内容也不同。这样,就去做了。做了,当然就要尽力做到好。”当主持人询问张毅为什么创办琉璃工房时,他笑了:“你看杨惠姗,现在已经60岁了,假如她还留在电影界,能够干什么?放眼望去亚洲的女明星,到了60岁时是什么状况,比得了25岁到35岁巅峰时期的女演员吗?”

【杨惠姗:中年转型,琉璃人生】相关文章:

贻姗(貽姗)05-30

谢杨尚书惠樱桃,谢杨尚书惠樱桃卢延让,谢杨尚书惠樱桃的意思,谢杨尚书惠樱桃赏析 -诗词大全01-01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苏轼,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的意思,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赏析 -诗词大全01-01

中年人生_人生感悟01-18

琉璃05-15

咏琉璃,咏琉璃韦应物,咏琉璃的意思,咏琉璃赏析 -诗词大全01-01

中年人生格言01-01

咏琉璃06-13

茉莉and琉璃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