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沉思录》有感

时间:2022-10-31 10:04:41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生命沉思录》有感(精选8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生命沉思录》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生命沉思录》有感 篇1

  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反省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作所为,是善良?是虚伪?是宽容?还是吝啬?

  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最简单的自己,但是世界赋予我们太多的无可奈何,原本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必须一件一件的去做,做不好了,没有同情,只有别人和你自己的声嘶力竭,虽然有太多的无奈,但是现实世界给与我们的却是那么多能够切实可用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们生活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且可以生活的很好,它很伟大,无限宽广的力量。 读《生命沉思录》,或许我还不能深入浅出的把人生的哲学透析并展示给大家,但是贴近生活的小感悟却是能够受用一辈子。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在这本《生命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

  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而这些正是我们要去对自己对自己说而且要自己去做的。

  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 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在生活中我们要把做每一件事都像做最后一件事,以好的结果为导向,把每一件小的事情做到最好。人唯一能被剥夺的只有现在、简单朴素而愉快地生活、想要心中宁静就只做必须之事。幸运的人给自己安排幸运,爱你命中注定所要遭遇的人,去接受一切你不能接受的人或事情,你会成长,你能容下多少人,你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这就是我在这个假期所看《生命沉思录》而感受到的。

  读《生命沉思录》有感 篇2

  最近,读到曲黎敏的《生命沉思录》,关于感悟生命的一书,感触颇深。可以说该书是一本充满大智慧和富有哲理之作。作者从“养生”到“养心”,实现华丽转身。面对当下文化焦虑、社会变革,精神颓废,价值失衡的现实。作者走笔春秋,扬汤止沸,对衣食、男女、婚姻、—、人性、生死、灵魂、宗教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全书诗情洋溢、哲思通透、禅意悠远,行文流畅。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周国平先生对此评价很高。他说:“灵魂进入肉体,于是有了人的生命。生命,灵魂是道,肉体是器。养生,不是调养肉体,而是调养灵魂,使之阳光明媚,照亮肉体。真正善养生者,必善采人类智慧之精华以养心,且听曲黎敏说。”

  是啊!曲黎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养生不如养心。她说:“医药只能部分地解决人肉体层面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养心和养神。要想'离苦得乐',还要内心的觉悟。”

  由此可见,时下流行的养生诗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真的还是有些道理的。我们认为,“补”是针对虚症而言的。药补的理由就是“有病治病,无病也可强身”。食补也是历来医家都极为推崇的'。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那么,神补就是我国中医的一大贡献。中医注重“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注意清静养神,适度用神。动静结合,节欲守神,怡情畅神。

  因此,扫除种种烦恼,自我摆脱悲愁的情绪,都应属于“神补”的范围,严格地讲还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内容,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归结起来一句话;生命诚可贵,养生在养心。

  读《生命沉思录》有感 篇3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北京大学开学,一位学子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北大报到注册,当他看到一位村夫一样的老人,就连忙喊来,请他帮着扛行李,并许诺付费。老人微笑着帮他的行李带到了目的地就悄悄离开了。后来在开学典礼上,年轻的学子看到了那位老人竟坐在主席台上,事后一打听,原来还是位北大的副校长。更令他震惊的是他就是享誉中外的学者季羡林老先生。

  老先生已将近百岁了,作为一位跨世纪的贤者,他历经了太多的沧桑,看惯了人生的荣辱,不用说其煌煌的著作,就说其自身,也是一本难得的人生教科书啊!

  手头的这本《生命沉思录》辑取了老先生各个时期著作中的哲思小语,分人生卷和学问卷两辑,囊括为学与为人的多个方面,他是季老一生的足迹,像星星一样镶嵌在思想的天空上,闪烁着永恒的光亮,子曰:“四十而不惑。”照现代人的理解,认为人到了四十岁就会摆脱名利的干扰,人生变得智慧和通达起来。但翻阅老先生的生平,读他的人生论语,却感觉老先生的`一生都是那么的乐观聪颖,超越洒脱。是什么使老先生始终那么自知豁达?是什么使老先生永远那么的清澈澄明?我在边读边思中明白了那句名言——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怎能无求?老先生说:“不管(人的)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老先生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但他又是那么的谦逊淡泊,,对待吃,他说:“食足以果腹,不就够了吗?”对待穿,他有老主意:“以不变应万变。一身蓝色的卡其布中山装,春、夏、秋、冬,永不变化。”对待官,他说:“我最讨厌人摆官架子,然而偏偏有人爱摆。这是一种极端低极趣味的表现。”老先生曾经坦率地说:“我决不是一个完全没有虚荣心的人,我也决不是一个完全淡泊名利的人。”他把对学术和事业的追求放在了人生的首位,从少年到老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一直孜孜以求,不知疲倦。他说:“无为而有为。”他一生面临的诱惑颇多,但一直淡然以对,他以学术涵养人品,以人品光照学术,他以炉火纯青的学术和人格,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永恒不变的精神品格。

  先生曾经说,自己说的都是真话。我从这本书里真切地听到了他心灵的脉动。谈世相、论佛道、说文学、怀亲友、侃天与地、聊东方与西方,先生娓娓道来,三言两语,风格委婉,见解深刻,耐人寻味。我想,这除了与先生漫长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学术知识以外,更与先生通达的人生观念有关。先生学贯中西,对佛教颇有研究。先生说:“我缺少慧根,毕生同佛教研究打交道,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徒。但是,我对佛教的最基本教义‘万有无常’却异常信服。我认为,这真正抓住了宇宙万有的根本规律,是谁也否定不掉的。”先生研究宗教,而不信宗教,但却从相关教义中汲取人生甘露,将佛教玄学大而化之,参见世事,洞明人生。先生于无欲无求之间从纷繁的世务中超脱,在繁杂的世相中看透了繁华与兴衰,所以先生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步履是那么的从容,他一路走来,满身的智慧,让人高山仰止。

  我今年三十岁了,要像先生一样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事业的追求中去,把烦杂的私念抛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用先生话讲,就是“无为而有为”,淡泊名利,执着于事业。低调地做人,高调地做事,去创造价值。

  读《生命沉思录》有感 篇4

  我去年读了《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这本书是作者集大成,编辑的季老有关人生的名言名句。我各取所需地把其中的一些语句抄给同事欣赏,交流心得,颇有收获。我就来个串串烧,再学习一遍,再品味其中的哲理,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季老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生活在社会上“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还说:“家庭是一个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处。在这里,人们主要祈求的.就是温馨。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季老的话普通中见真理,我是个任性的人,头上有两个发旋,更加强了我倔犟的脾气。这两字箴言,我只做到真字,而不会忍。所以,一生坎坷,幸福指数就偏低了。

  季老认为:“人真是一个奇妙的动物,人的一生也多半是奇妙的一生。你想走的路,有时无论如何也走不上。你不想走的路,不知不觉之中,不管有多少曲折,最终还是要走上。”可不是吗,什么缘分啦,机会呀,环境啦,舆论咯,国情啊…等等,都把你赶到这条路上。唯物主义不能解释,那就用唯心论解释吧。这里的忍字我是跑不掉的,俗话说的好哇,人到弯腰树,不得不弯腰哦!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人世间,波诡云谲,因过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连季老都说“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我们普通人身上的十字架肯定比季老的又大又重吧,我这样想。

  季老还论述到忘和怀旧,对我也有启迪作用。他说:“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人不仅会忘,有时还要怀旧,“怀旧是有人味的一种表现,怀旧能净化人的灵魂。” 季老生活的秘方就是如此吧,忘记痛苦,爱抚生命,感恩戴德!

  季老饱受文革之苦,曾说:“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指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季老的感慨,也是我们大家的感慨吧。

  读《生命沉思录》有感 篇5

  我认识的曲黎敏是个双鱼座天真浪漫的小女人,总是浮在云端,爱幻想,爱做梦,时而被冷静的射手老公拉回现实。她的文风正如双重性格的双鱼,游离于世俗与幻境之间,一会儿是灵狐的畅想,一会儿是小女人的情怀,一会儿又是老灵魂的大彻大悟。书中即有轻松畅快的随笔,又有发人深省的沉思。此书是初入社会的少女的处世指南,告诉你如何看待贞洁与同居,面对纷杂世事要怎样抉择;是末日前小女人的婚姻生存宝典,告诉你怎样在女儿性和母性的摇摆中找到婚姻的平衡;是挣扎中的白领阶层的心灵读药,曲黎敏的三言两语,便使人得大明白。她的语言时而谐趣、灵动,如愉悦凡间的精灵;时而又深沉、精明,如通灵百世的大巫。曲黎敏不是才女,而是通透的灵女!她只用五年便看透了中医养生之道,作为一个仍天真可爱不做作的成功女人,她更是参透了人生大道。

  曲解婚姻:

  曲解婚姻不幸福的根源,是因为现代人的“不认命”。“因为诱惑太多,因为耐受力太差,因为一生是如此漫长……所以,我们反而没了祖辈那认命式的坦然和淡定。”也因为女人的“妻性”,“妻性是精神肉体上的掠夺和屈从,是理智上的反抗与顺从,是生活碾压下生出的扭曲的'怪物,是太多的担当与痛苦”。更因为男女对婚姻的认知差异,“男人是把一纸婚姻证明当做了一劳永逸,当做永恒;而女人是情感动物,要的是时时刻刻,这就是男女的大不同。”

  大家都在感慨围城内外,感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曲说:“爱情本来就不关房产、家私、金钱……它只关乎美貌、两情、两性单纯的相悦而已。而婚姻,则充满了财产、占有、独霸、算计等等。人们一定要把爱情当作唤醒窒闷婚姻炮弹和猛药,最后,伤的恐怕就是自己。”

  曲解做人:

  “做人”是中国人一直很重视的问题,在励志书,人脉关系书泛滥的今天,“做人”的话题更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多了惶恐与艰难。

  现代人的焦虑,不自在,往往不是因为把自己看的太重,就是因为太想取悦他人。曲说“做人难得的是忘我,我字一当头,人就胆怯了,一不自在,人就无法脱俗了。”“太想取悦于这个世界,而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完美源于你颓唐的、忘却一切的、甚至忘我的……风骚”。

  太多关于现代人幸福感的报道,让我们觉得要最追求幸福,抱怨现世的苦难与煎熬,曲说“幸福能够使人堕落,幸福感提升不了你,幸福感就是让你沉醉、沉溺,什么都不是,就是把自己淹没在浑水中。然后有一天突然遇到不幸,自我就出来了”。原来不幸也是福呵。

  我们对物质的无限的贪欲与追求到底源于什么,曲说“精神富足的人不消费,幸福的人不消费。消费是用外在的东西填补心灵之空虚。”“所有的广告都是在利用人心灵的无能和空虚”。发展文化,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看来势在必行!

  读《生命沉思录》有感 篇6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季老先生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尽管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遗憾,我想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它,但是它确确实实又是生命中的收获,可以入心且无声,象长了翅膀,在偌大的心灵世界里自由飞翔。它可以是美好的回忆,也可以是痛苦的煎熬,带给人的是对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没有经历过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遗憾是一种感人的美,一种破碎的.美,因为有它,人世间一切的真善美将更值得称颂;因为有它,生命将更值得去回味;因为有它,就有了远走天涯的念想。

  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其实是人的一生中最脆弱的。在有生之年,要学会生气勃勃地生活,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在这个世上,我们不应当太多的在乎和顾岂别人怎么样评别自己,只要你认为做的对,你就坚持去做。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个自足的内心精神世界,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自己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虽说不能脱离这个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地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在自己的生命土壤中扎根,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属于自己的锚,有了它们,你的心中就拥有了一个对你来说最安全的场所,就会珍藏住你心中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读《生命沉思录》有感 篇7

  第一次被《季羡林生命沉思录》所吸引,是因为这本书封面上,先生的一句话——长达一个世纪的感悟。仔细读完,深深感受到,以格言形式出现的这本书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思想游历和穿越。

  先生说,“在亿万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熟悉到这一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尽管人的寿夭不同,这是人们自己无能为力的。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假如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在漫漫红尘之中,我们每个人很渺小,但是对于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人生而言,我们却又那么重要。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担当起责任和义务,做好每一份工作,完成好每一次任务,绽放每一张笑脸,如果有人因此而得到一些收获,便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先生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孤独,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时会有的一种状态,正是因为孤独,才能开出清冷独特的智慧之花。阳台上盛开的玫瑰和蔷薇,因为花朵开得热闹,才能吸引路人驻足观看,赠与一丝花香,只为让人们感受到哪怕只有几秒钟的快乐和欣赏。

  “自己的花,是开给别人看的”。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儿,都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因为爱着,所以愿意付出。无论个人名利在何处体现,都应坚定自己的信念:让生命不虚此行,走下去!

  读《生命沉思录》有感 篇8

  每个人都会去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我认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绝无仅有的。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日真,二日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会看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所以,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

  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绝不至于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有句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绝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

  学者们常说“真理愈辩愈明。”我也曾长期虔诚地相信这一句话。但是,最近我忽然大彻大悟,觉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辩愈糊涂。

  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国家的不满也是爱国,这是我的看法。

【读《生命沉思录》有感】相关文章:

读《沉思录》有感04-14

《沉思录》的读书笔记04-26

《沉思录》读书笔记04-26

《沉思录》读后感-沉思让灵魂如此美丽12-16

《沉思录》读书心得02-08

沉思录读书心得02-16

《沉思录》读书笔记800字04-25

《沉思录》读后感01-30

《沉思录》读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