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高鸿业第五版

时间:2021-11-04 18:09:59 资料 我要投稿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高鸿业第五版

三个国民收入总量的关系及公式,GNP与GDP的区别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高鸿业第五版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净值—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GNP和GDP都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但它们所指“国家”

的含义有所不同。

GNP所说的“一国”指一国国民,即只要是该国公民,无论在什么地方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劳

务的市场价值都应计入。

GDP所说的“一国”指一国境内,即只要是在该国领土上,无论哪国人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市场价值都应计入。

GDP和GNP之间的数量关系: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总和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公式) .

(1)生产法 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增加值=国民生产总值;

(2)支出法 个人消费支出+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私人国内总投资+净出口;

(3)收入法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PI一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所有可以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用

PDI表示。个人收入在缴纳了所得税以后就构成个人可支配收入。因此,存在以下公式:

PDI=PI—个人所得税

从以上分析说明中可以看出,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存在以下关联关系:

(1)GDP—折旧=NDP

(2)NDP—企业间接税=NI

(3)NI—企业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付=PI

(4)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宏观经

济总量指标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共同构成测度国民经济活动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两个部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构成及均衡条件

消费函数与储畜函数的表达与推导

C=C(y) C=a+By MPC=dc/dy APC=c/y

S=S(y) MPC=ds/dy APS=s/y s=y-c=y-(a+By)=-a+(1-By)

两个部门的国民收入均衡如何形成

从总供给的角度来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即劳动,资

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供给的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即工资,

利息,地租,利润总和来表示,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总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总

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蓄=c+s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总和,消费需求

与投资需求可以分别用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来代表,所以国民收入=消费+投资=c+i

总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图分析)

乘数理论两个公式

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公式可以表示为k=1/(1-b)或△Y=△I/(1-b) 其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收入改变量,△I为投资支出改变量。

is-lm模型含义 移动代表的意义

is 商品市场均衡的时候,产处和利率的关系。Lm 货币市场均衡的时候,产出和利率的关系 is 投资增加,曲线右移,储蓄减少,曲线右移

lm 货币需求减少,曲线右移,货币供给m增加,r下降,使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y增加,曲线右移

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

若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

充分就业的含义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失业可以分为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和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时仍然有一定的失业.这是因为,经济中有些造成就业的原因是难以克服的,劳动市场总不是十分完善的.这种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还是必要的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照通胀的成因来分类,大致可以分成四类,需求拉动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结构型通胀,输入型通胀。

按照是否可预期可以分为,可预期通胀,不可预期通胀两类。

按照价格上涨的表现形式分为,显性通胀,隐形通胀。

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分为,温和型通胀,奔腾型通胀,超级通胀三类。

通货膨胀的原因

1、直接原因

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2、主要原因

(1)财政原因----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政策。

(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数量的客观需求。其原因包括,财政赤字的压力,社会上过热的经济增长要求,银行自身决策失误等。

3、其他原因---如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中国现在是第三种原因造成的, 如果不控制就会进一步通胀,产业结构就会失衡,出现恶性循环导致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宏观经济政策和四大目标

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

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1、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它包括: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二是指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3、物价水平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 以上四大目标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济增长。交替关系是

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由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主要内容: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运用:经济萧条时,政府采用减税措施,给个人和企业多留些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尽管这又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使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受到一些影响,削弱一些减税对增加总需求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国民收入还是增加了。

经济萧条时,政府还可以采取扩大对商品劳务的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或加速折旧等办法。 内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是指这样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它能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器” 效应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财政政策工具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专门采取干预行动。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累进的所得税制和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支出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高鸿业第五版】相关文章:

公共经济学作业及考试重点07-27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07-04

《西方经济学》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的思考论文09-09

西方经济学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的思考的论文04-15

卫生经济学重点08-06

金融专业英语考试《西方经济学》大纲04-23

有关西方经济学的论文01-15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2)02-09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