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短文考点

时间:2021-11-04 18:08:11 资料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考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25短文两篇之一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古代神话人物。《山海经》作者不详,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

一、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盘盂( ) 沧沧凉凉(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逐日:追赶太阳。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逐走:竞跑,赛跑。

辩斗:争辩,争论。

3、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

4、古今异义。

去:距离。

汤:热水。

二、课文内容学习。

1、这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两小儿辩日》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子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

3、怎样看待两小儿对孔子的讥笑?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是编出来的,并非真有其事。经专家研究,《列子》里写这个故事,确实有讥笑孔子的意思,这是因为《列子》是道家的著作,而孔子是儒家。学派不同,所以道家在这个故事中讥笑孔子。但我们学习本文,应从文章本身出发,来认识它的思想价

值。就本文来看,孔子不能回答一个难题并不能说明他不

三、译文

1、《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

另一个小孩说: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

四、问题思考。

1、同学们读了《夸父逐日》,有什么样的感想?

2、两个小孩的辩斗,对于同学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之二

三. 新课讲解

《夸父逐日》

1. 作品简介: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2. 词语积累

正音:

饮于河、渭(wèi) 弃其杖(zhàng)

词义:

逐走(跑)

饮于河(到)(黄河)

未至(到达)

道渴而死(表修饰)

弃其杖(他的)

化为邓林(桃林)

句义: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逐走”,“入日”等词语。

(2)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有赶到,就半路渴死了。

3. 整体把握: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4. 深入剖析: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其地,在现今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外,“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5. 小结: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6.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1、作家作品和神话内容:

选自《淮南子·天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

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转载自出国留学网http://www.liuxue86.com,请保留此信息。)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定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2、文言词语积累:

颛顼(zhuān xū) 水潦尘埃归焉(lǎo)

维:大绳子。

绝:断。

焉:这里。

潦:路上的流水。

3、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皇帝,(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4、短文理解:

(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5、小结: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②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5分钟)

(一)基础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饮于河、渭____________

②地维绝____________

③水潦尘埃归焉____________

④夸父与日逐走____________

2. 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水潦尘埃归焉 (流向) B. 夸父与日逐走 (跑)

C. 未至,道渴而死 (到达) D. 故日月星辰移焉 (呢)

3. 翻译文句。

(1)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文段一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______________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 这一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夸父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于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段中横线上,补写出原文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南歧之见 明 刘元卿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平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 警喻》)

(注释)①瘿:(yǐ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 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

A. 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B. 其水甘而不良——出游泥而不染

C. 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

D. 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异 哉 人 之 颈 也 焦 而 不 吾 类!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基础训练

1. ①黄河②断③路上的流水④竞,比赛

2. D

3. ①(他)扔掉手杖,(手杖)化成一片桃林。

②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

(二)阅读:

文段一

1. 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 想象、夸张

3. 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及对桃林来源的朴素解释。

4.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文段二

1. D

2. 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3. 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

4. 因为南歧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他。

之三

《短文两篇》

(一)知识考点分析

1. 文学知识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山海经》一书,过去传为禹、益所作,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它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刘歆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山海经》全书18篇: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又海内经1篇 。约3.1万字。

《山海经》中所记神话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大多比较原始,情节比较完整的也有不少,这在先秦古籍乃至后世典籍中都是少有的。它在神话学、宗教学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同时,对于古代历史、地理、物产、医药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列子》是道教经典。又称《冲虚真经》。原为中国战国时道家著作,相传为列御寇所作。《列子》思想文风皆近似《庄子》,多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黄帝》、《汤问》篇描绘仙界奇景和至人、神人灵异故事。

2. 疏通文意

A. 重点注释:

①与日逐走。逐走:竞跑,赛跑。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去:距离。

③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④孰为汝多知乎?为:以为,认为。汝:你。知:通“智”。

⑤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B. 全文翻译:

《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 分析文章

(1)《夸父逐日》表现什么主题?这篇神话有什么特点?

《夸父逐日》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世界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这篇文章运用想象和夸张,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2)《两小儿辩日》表现什么主题?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物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夸父逐日》备考要点》相关的文章。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 填空题

1 《夸父逐日》选自 ,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 知识,中还保存了不少远古的 。

2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又名 ,是西汉淮南 王 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二 解释下列词语

1 夸父逐日( )

2夸父与日逐走( )

3入日( )

4道渴而死( )

5昔者( )

6地维绝( )( )

7共工怒触不周山( )

8故水潦尘埃归焉( )( )

三 问答题

1 《夸父逐日》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

3 夸父逐日的行为是否自不量力?

4 对夸父临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5 《夸父逐日》塑造了夸父这位古代英雄的形象,他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当时人们有什么愿望和精神?

6 “夸父逐日”后来常用来比喻

7 《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共工是一个什么形象?这一形象表现了一种什么气概?

8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共工怒触不周山后发生了什么?

【七年级下册短文考点】相关文章:

六级考试心得:短文改错考点在哪儿04-05

大学英语六级短文改错考点考察类型总结04-23

七年级英语故事短文03-18

最新七年级上册下册地理知识点常考考点总结11-23

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敬畏生命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01-21

七年级下册评语01-26

25短文两篇(七年级人教版)01-2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考点08-06

中秋(短文)04-22